袁秀蘭
摘 要:學生不是知識的容器,而是學習的主體。我在傳授知識、技能時,充分發揮學生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讓學生有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引導他們動腦、動口、動手,使學生有進行深入細致思考的機會、自我體驗的機會。
關鍵詞:培養學習;興趣;改進數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8-053-01
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進入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一個對數學毫無興趣的學生能學好數學這是無法想像的。只有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才能更有效的提高教學效果。做為數學老師應努力使學生熱愛數學,只有有興趣,才能學好數學。怎樣才能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呢?我是這樣做的:
一、創設良好地教學氛圍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教師自身的情感、修養、品質,會直接地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良好的情緒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使其主動學習的催化劑。我傾注滿腔熱情,以飽滿的情緒、生動的語言去創設一個富有激情和感染力的教學情境,吸引每一雙天真的眼睛。當每位學生都與我的情緒產生共鳴,獲得良好的情緒體驗時,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都能得于發揮,自覺自愿,主動地進行學習。
二、創設符合學生特點的情境
設計情境已引起普遍重視,越來越多的老師在設計課堂時都把把數學問題生活化、兒童化,增加學生的感性經驗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所謂“問題情境”生活化,就是把“問題情境”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系,讓學生親自體驗問題情境中的問題,增加學生的直接經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逐步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在教學“統計”時,我設計了“學校附近馬路上經過的什么車最多”,“哪種水果小朋友們最喜歡”等情境,培養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獲得豐富的感性經驗,激發學生求知欲,增加學生自信心。
三、加強直觀教學,讓學生真正看到、聽到
在教學中,教師單從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直觀上下工夫還是遠遠不夠的,要解決數學知識的抽象性與形象性的矛盾,還應充分利用直觀教學的各種手段,“直觀”具有看的見,摸得到的優點,“直觀”有時能直接說明問題有時能幫助理解問題,回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影響,使學生從學習中得到無窮的樂趣。例如,在教學“立體圖形的認識”時,我讓學生帶了很多生活中常見的各種立體幾何圖形的物體,通過分類,找出共同點以及不同點,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學生很容易就能明白長方體,正方體等等的特征了,而且能再把所學知識再返回到生活中去,告訴爸爸媽媽牙膏的包裝盒是個長方體了。
四、加強操作,讓學生感受知識地形成過程
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智慧的開放是在手指上的。”足可見操作的重要性。從心理學的角度看,操作使外部活動向內部活動轉化的杠桿,順應了兒童好動的特點,有利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嘗到了學習活動的樂趣,獲得了成高能夠的體驗,從而形成了良性循環。
重學生學習的結果輕視學習過程,這是傳統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弊端。導致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的匱乏和學習興趣的低下,同時有意無意壓縮了學生對新知識學習的思維過程,而讓學生去重點背誦標準答案即死記硬背。只注重結果的做法導致學生學習知識的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很明顯降低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質量。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就是要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我改變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這種被動的學習方式,通過讓學生主動參與,親自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來進行多種形式的生動活潑的學習。在教學活動中,學生不是消極被動的受教育者,而是自覺的積極的參加者,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我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征與水平狀況,創設符合和適應學生學習的情境,才能使學生積極參與,主動去獲取知識,以達到教學的目的。讓學生通過感知--概括--應用的思維過程去發現真理,掌握規律。使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發展多種思維方法和多樣的有了多個模式學習方式。學生既增長了知識,又發展了思維能力,增加對數學的興趣。
五、多關心數學基礎差的學生,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情感是人們對客觀現實是否符合個人需要而產生的態度和體驗。情感具有動力、調節、感染、遷移等多種功能,并且具有兩極性。積極的情感,可增強人的生理和心理的活動的能量,促使人們積極地行動,提高活動效率;消極的情感,可減弱人的生理和心理的活動的能量,使人行動消極,從而降低活動的效率。因此,要多關心差生,多與差生談心,不歧視冷淡差生,增加對差生的感情投入。
在課堂教學中,我注意分檔提問,及時對差生給予肯定和鼓勵,讓差生有機會表現自我,回答力所能及的問題,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培養良好的學先學習興趣,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我在教學中對差生堅持“低起點,小步子”,使學生跳出惡性循環的怪圈,以小步子前進,將挫折的頻率降低到最小的程度,長期保持一種充滿自信,誘導他們發揮潛力。
六、讓學生體驗到成功。
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夸獎,希望被鼓勵,初中生也不例外。表揚是老師對學生一種肯定,是學生成功的一種標志。“好表揚”是每一個學生共同的心理特點。我在教育教學中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表揚是可以用點頭表示肯定、贊許;用鼓勵的話來激勵;還可以用大家鼓掌、獎給小紅花等形式。我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加以肯定,增加學生克服困難的勇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對數學的求知欲。在教學設計中,我注意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有層次的,有階梯的設計教學。讓不同智力水平的同學都能拾級而上,“跳一跳摘果子”,不同的人都能經過自己的努力,掌握數學知識,得到愉快的情緒體驗和心理上的滿足,激勵他們獲得更多的成功。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樹立自信心,增強克服苦難的勇氣和毅力。特別是后進學生容易自暴自棄、泄氣自卑,我給予及時的點撥、誘導,半扶半放地讓他們自己去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