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馨
摘 要:新的學年開始了,我接了一個新班級。開學第一天,看著一雙雙機靈而又渴望知識的眼睛,我對這個班級充滿了信心。忽然一個不和諧的音符映入我的眼簾——他的桌面上干干凈凈,沒有文具,沒有書本,甚至書包已經背好了,隨時準備放學回家,和其他認真閱讀新書的同學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于是他引起了我的關注。
關鍵詞:鼓勵;進步;環境衛士
中圖分類號:G62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8-372-01
我先在原來的班主任處了解關于他的情況,看到原班主任那詭異的笑容,我猜到了他一定是“問題”學生。我又翻看了報名冊,更使我驚訝不已,十二歲的年齡讀三年級,我更加肯定了自己的猜測。上課的時候,他既不讀書也不聽講更不寫作業,好像上課和他沒有任何關系。
我想找他好好談談,就將他帶到辦公室。我詢問他關于學習的一些情況,他只有兩個動作——搖頭或點頭,偶爾問急了就蹦出幾個字來,但是從頭至尾沒有說出一句完整的話。我好郁悶:這樣的學生怎么交流啊?
下午放學,我去他家家訪,他背著書包站在門外,不敢進去。從他的姑媽那里我了解到一些情況:幾年前他的媽媽因病去世,他的爸爸是個有語言障礙的人,整天在外打工掙錢養家,他還有一個智障的姐姐,家里生活很困難;因為姑媽家沒有孩子,所以他寄養在姑媽家;他和父親一樣,也有語言障礙,不能和別人正常交流,只能靠手勢或簡單的詞語交流;他也不愛學習,留級好幾次,因為學習不好的緣故,家人經常打罵他,同學也常常欺負他,導致他厭學,又形成了孤僻的性格。
從他家回來,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他和我上初一的兒子一樣大,但個子比我兒子足足矮了一頭,嚴重的營養不良使他的個子和三年級的孩子一樣高,又臟又破的衣服越發顯得消瘦單薄。別的學生平時享受的學習、交流、與同齡人玩耍的樂趣,他感受不到。家人的打罵、同學的歧視使他處于自閉的狀態,他只能一個人自娛自樂。想到這些,我對他既同情又可惜,我該怎樣幫助他呢?
一次課外活動,有一位同學向我報告:“老師,一群高年級的同學在打XX呢。”我趕緊隨著這位同學來到操場,遠遠地就看見他被一群高年級學生圍在中間。看到我來了,那些學生一哄而散,只剩下他站在那里,眼里飽含著委屈的淚水,憋屈得一個字也說不出來。我的心里一陣心疼:“弱勢的孩子,你要學會保護自己啊!”等他平靜之后,我了解到,那群孩子看他“傻”,故意找事欺負他。批評了那群學生,我教給他一些自我保護的方法,如教室就是最好的“避難所”,在判斷自己即將受到欺侮或傷害時要學會“逃跑”,有危險、有困難時要向老師尋求幫助等等,我希望在沒有別人保護的情況下他能好好進行自我保護。
我將兒子穿小的衣服、鞋子洗得干干凈凈,拿來給他穿,最起碼他可以穿得暖和一些、干凈一些。學校每年都有一些免費的蛋奶名額,我毫不猶豫地給他一個。我還讓他負責我們班的蛋奶發放,因為這些事情只有班干部才能擔任,現在老師讓他做了,他認為這是老師對他的最大信任,所以他很負責任,從沒出過差錯。我鼓勵全班同學主動和他交朋友,因為他為大家服務,我還教育學生不要因為同學學習不好或者身體有缺陷就欺負他、歧視他,要主動去幫助他。
贏得了他的信任,我又發起了學習攻勢。剛開始我要求他上課認真聽講、課后按時完成作業。但我發現他堅持不了幾天又回到了以前的狀態,原來他一、二年級沒好好學習,很多字不認識,這成了他學習的最大障礙。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組織他鄰桌的幾個同學組成互助組,幫助他認字、監督他寫字。一段時間下來,他學了不少字。為了檢查學習效果,我經常用紙條和他交流,我驚喜地發現雖然他說不出完整的話語,但他可以把自己想說的話寫在紙條上,而且語句越來越通順,錯別字也少了很多。只要他有一點點進步,我就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揚他、鼓勵他,促使他不斷進步。
學習有了進步,他好像換了個人似的,干什么事都特別積極。我們教室外面有一個水池,很多班級都在那兒接水、涮拖把,常常是水流成河,嚴重影響了我們班的衛生。他的座位離水池最近,我就將水池的衛生交給他負責。沒想到自從他負責以后,那兒總是干干凈凈,只要有水灑出來,他就不厭其煩地拖啊擦啊,正是由于他的辛勤勞動,我們班常常得到流動紅旗。
他不但干好自己的事情,而且主動幫助別人。我們班有一位同學因病住院,一周沒來學校,他在完成自己的勞動任務的同時主動幫助這位同學打掃清潔區的衛生,天天堅持,直到這位同學返回學校。他還經常幫助其他同學清理垃圾箱、倒垃圾等。在這學期的期末,我們班評選“環境衛士”,同學們都將這一票投給了他,看著他拿到獎狀時高興的笑臉,我也感到很欣慰。
其實每個學校都會有這樣的身體或智力有缺陷的孩子,我們做老師的不能抱怨,更不能聽之任之。只要我們能做到耐心、細心地呵護孩子,善于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努力取得孩子的信任,尊重孩子的個體差異,盡我們最大努力去幫助、鼓勵他們,那么我們就會無愧于心,無愧于“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這個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