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桂珍++++++張俊
[摘要] 目的 探討鹽酸氨溴索輔助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急性加重期的臨床效果。 方法 選取600例慢性支氣管炎急性加重期患者,并采用信封法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患者給予解痙、平喘、吸氧、抗感染、糖皮質激素靜脈滴注等對癥支持治療,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鹽酸氨溴索注射液靜脈滴注治療。觀察兩組的治療效果。 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6.67%,對照組為80.00%,觀察組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SaO2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咳嗽、咳痰、喘息癥狀評分分別為(0.8±0.2)、(0.6±0.5)、(0.7±0.2)分,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4±0.5)、(1.5±0.7)、(1.5±0.8)分(P<0.05);觀察組20例(6.67%)發生不良反應,對照組10例(3.33%)發生不良反應,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鹽酸氨溴索輔助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急性加重期可明顯提高效果,安全性高。
[關鍵詞] 鹽酸氨溴索;慢性支氣管炎急性加重期;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 R562.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10(b)-0077-03
支氣管炎是氣管、支氣管黏膜以及周圍組織的一種慢性型非特異性炎癥。引起支氣管炎的主要原因是細菌、病毒反復感染,此外還有過敏因素、吸煙、氣溫下降、防御功能降低、大氣污染、煙霧粉塵等原因。支氣管炎可分為慢性和急性支氣管炎,其中慢性支氣管炎是臨床一種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患者以反復咳嗽、咳痰或喘息為主要臨床表現,病理改變為支氣管黏膜及黏膜下充血水腫及肥大細胞增生[1]。治療時,在常規抗炎治療的基礎上,有效祛痰是關鍵。鹽酸氨溴索是臨床上最常用的一種化痰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急性加重期及慢性支氣管炎中的應用已有學者報道,但目前為止,報道并不多見。本研究對600例慢性支氣管炎急性加重期患者采用鹽酸氨溴索輔助治療,以探討鹽酸氨溴索在此類患者中的治療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科2013年5月~2014年1月收治的600例慢性支氣管炎急性加重期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382例,女性218例;年齡48~75歲,平均(60.5±15.8)歲;所有患者均表現為反復咳嗽、咳痰及喘息等癥狀,均符合慢性支氣管炎急性加重期的診斷標準[2]。排除合并其他心肺疾病、嚴重肝腎功能不全及精神疾病的患者。將600例患者采用信封法隨機分為對照組(n=300)和觀察組(n=300),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解痙、平喘、吸氧、抗感染、糖皮質激素靜脈滴注等對癥支持治療。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鹽酸氨溴索注射液(河北愛爾海泰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13062)45 mg加入到100 ml生理鹽水中靜脈滴注,1次/d。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均未應用其他黏痰溶解藥物,且均治療1周左右。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咳嗽、咳痰、喘息等臨床癥狀的改善情況,其中三項主要癥狀均進行4級評分。0分:無明顯癥狀;1分:輕度,癥狀間斷出現,不影響患者的正常工作與生活;2分:中度,癥狀間斷出現,影響患者的正常工作與生活;3分:重度,癥狀晝夜出現,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與工作。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痰液性狀、痰量及胸部X線攝片情況。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經皮無創血氧飽和度(SaO2):采血后用血氣分析儀進行電化學分析,得到血氧分壓(PO2),進而可以計算出SaO2。在治療期間,嚴密觀察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
1.4 療效評定[3]
顯效:患者咳嗽、咳痰及喘息等臨床癥狀消失,兩肺聽診無啰音,X線胸片檢查無炎癥改變;有效:患者臨床癥狀明顯為減輕,肺部聽診有啰音或呼吸音粗糙,X線胸片檢查好轉;無效:患者臨床癥狀較治療前無改善,肺部聽診及X線檢查均無變化。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6.67%,對照組為80.00%,觀察組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的比較[n(%)]
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SaO2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前的SaO2為(90.2±3.0)%、對照組為(90.5±3.1)%,兩組患者治療前的SaO2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SaO2為(98.5±1.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93.2±0.9)%(P<0.05)。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三項主要癥狀評分的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三項主要癥狀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三項癥狀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三項主要癥狀評分的比較(分,x±s)
與同組治療前及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2.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的比較
觀察組20例發生不良反應,10例輕度頭痛、10例惡心,不良反應率為6.67%,對照組10例惡心,不良反應率為3.33%,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