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國
【摘 要】樹立正確的利益觀,是領導干部在新時期處理和解決問題的關鍵。
【關鍵詞】利益觀;領導干部;意識
所謂利益觀,是指在一定的世界觀、人生觀指導下,看待處理利益問題的價值取向、功利態度、以及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的準則、標準和觀念。領導干部樹立正確的利益觀,是妥善處理好各種社會利益關系、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善社會動力機制、確立核心價值導向,構建和諧社會,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在這一系列過程中,領導干部必須增強以下四種意識。
一、增強民生意識,永遠為民謀福祉
(一)要有一顆公正的心,始終做到權為民所用
領導干部如何做到秉公用權,關鍵是要做到兩點:一是為民用權。人民是國家的主人,是權力的來源。領導干部手中的權力是人民所賦予的,是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國家權力的公仆。無論領導干部處在什么崗位、地位如何,都只有為人民服務的義務,都要把人民群眾利益放在行使權力的最高位置。領導干部工作的出發點必須牢記一切為了人民,為民謀福祉。堅持把執政為民、為民用權作為正確使用權力的基本準則,為民辦實事。特別是各職能部門的領導干部,堅決不能跨越法律這條高壓線,不辦人情案、關系案,嚴格依法辦事、依法辦案,踏實為民掌好權、用好權。
(二)要有一顆服務的心,始終做到情為民所系
這就要求我們每一位領導干部必須牢固樹立誠心誠意為民服務的意識,在心中種下濃濃的民生情結,始終做到情為民所系,這不僅是領導干部保持先進性的感情基礎,更是增進干群關系、取得群眾支持的重要基石。俗話說得好,得民心者得天下。無數事實證明了這一真理。你把群眾看得多重,你在群眾的心里就有多重,只要把群眾的安危冷暖始終放在心頭,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也一定會迎刃而解。
(三)要有一顆感恩之心,始終做到利為民所謀
領導干部必須謹記手中的權力是人民所賦予的,這就要求領導干部必須懷有一顆感恩的心,以感恩的心對待工作、對待百姓。只有滿懷恩情、飲水思源、腳踏實地為人民謀福祉,才能真正得到百姓的信任和擁戴。
二、增強廉潔意識,永遠把遵紀守法作為基本準則
(一)要堅定理想信念,做執著追求的人
1.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動的總開關。理想的動搖是最根本的動搖,信念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各種思想文化良莠不齊、相互激蕩,如果領導干部的思想信念發生動搖,就會在形形色色的誘惑中跌倒、甚至迷失方向,就會出現把人民群眾的利益、黨和國家的利益拋諸腦后而追逐私利、驕奢淫逸、貪贓枉法的行為,這就要求領導干部必須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堅決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腐朽思想文化的浸蝕,始終保持正確的人生追求。堅定理想信念,其實就是一種追求,作為領導干部就要奮勇當先,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奮斗終生這一追求目標而努力。
2.要始終廉潔自律,做一身正氣的人。堅持廉潔自律,是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應有之義,也是廣大共產黨員特別是領導干部必須具備的政治品質。堅持廉潔從政,必須做到淡泊名利、奉獻為先,自覺抵制“官本位”思想和“跑官要官”的不良風氣,不與人比地位、比待遇,要與人比奉獻、比口碑。堅持廉潔從政,必須做到任人唯賢。從政治品質、道德品行入手,進一步完善領導干部德行考評體系,增強制度的科學性和操作性,全力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彰顯“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選人用人標準。做到做人要實。
3.要主動接受監督,做光明磊落的人。無論是什么社會制度,監督與權力都是相伴而生,有權力的地方就必然有監督。這是古今中外權力運行的客觀規律。我們說到領導干部廉潔自律,外部監督不可缺少,但自我嚴要求同樣重要。要自覺把自己置于監督之下,真誠聽取各種意見和反映,不斷經受種種“敲打”,做到聞過則喜,有過改之。建立完善的監督機制還要主動接受監督,要把監督當成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只有習慣于被監督,不斷警醒自己,才能做一個光明磊落的人、一個有所作為的人。
(二)增強黨性意識,永遠把黨性修養作為高尚情趣
1.領導干部要學以增智。智是為人處世之道、辯人決事之能,只有通過不斷學習才能得到更加高深的智慧。當今社會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處于社會轉型期的中國更是如此,各種利益沖突和矛盾凸顯,不同群體的利益訴求更加多樣化,尤其是弱勢群體參與利益博弈的能力尚不足,社會上才會出現極端的方式進行博弈。領導干部必須勤于學習、善于學習,在工作和學習中不斷提高思想覺悟和黨性意識,才能不斷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要學以正德。一個人的道德修養高低與學識深淺緊密相聯,領導干部應當重視學習,加強道德修養,以身先士卒之表率,引領民眾之良風。做到以好書為伴、向先進看齊。以先進典型為鏡鑒對照自己一言一行。
3.要學以促廉。學習是領導干部廉潔從政的思想保證。只有把學習搞好了,才能培養起健康的生活情趣,真正提升精神境界,不斷改造主觀世界。如果不重視學習,就會缺乏理論武裝、知識滋養和正氣熏陶,導致思想滑坡、意志消退甚至走向墮落。這就要求領導干部在學習中達到守一份寧靜、添一份淡泊、保一生平安的境界,真正樹立起領導干部清廉務實的良好形象。
(三)增強集體主義意識,永遠遵從少數服務多數原則
集體主義是貫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一條紅線,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利益導向。集體主義以發展人民群眾的整體利益為導向,實現社會整體利益。集體主義強調從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堅持集體利益高于個人利益,在保證集體利益的前提下,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結合起來,在二者發生矛盾時,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正確認識和處理國家、集體、個人三者利益關系,提倡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局部利益服從整體利益、當前利益服從長遠利益,反對小團體主義、本位主義的損公肥私、損人利已,把個人的理想與奮斗融入廣大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奮斗之中。強化集體主義意識,就是要求領導干部在做決定、做決策時,遵從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堅持一切從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相統一的觀點出發,把集體利益放在首位,拚棄個人主義、小團體主義和地方主義,這是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的、整體的和長遠利益的反映,是新時期應大力弘揚的正確的利益導向,也正是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的基本價值取向。強化集體主義意識,就要堅持集體主義的根本價值取向,即以人為本,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本,堅持發展為了人民,順應人民群眾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嚴的新期待,在全體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礎上,妥善協調各方面利益,著力解決各種民生問題,堅持發展依靠人民,切實體察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真正做到問計于民、問政于民,讓科學發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切實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各項權利,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樹立正確的利益觀,當好人民的公仆,這是每一個領導干部應當具備的職業素養和責任意識。面對新的機遇和挑戰,領導干部必須始終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把人民群眾是否滿意作為衡量工作好壞的標準,必須經常增強黨性修養,嚴格遵守黨紀國法,加強自我約束,做到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只有真正樹立起正確的利益觀,全心全意服務人民,我們才能真正處理好各種利益矛盾,干群關系才會更加和諧穩固,社會經濟才會更加繁榮昌盛,人民生活才會更加富裕安康。
參考文獻
[1] 戴木才,楊明.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黨員干部教育讀本[M].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3.
[2] 張揚金.權利觀與權力觀重塑[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
[3] 許先春,張明杰.執政為民論[M].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6.
[4] 雷國珍.中國共產黨執政為民的理論與實踐[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