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生產力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科學技術的有效發展,生產方式的變化引發了人們生活的變化,這種變化同時體現在了仍處于高等院校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學生群體中。大學生群體出現的一些新特點,諸如獨立意識增強、人生理想多元化發展等,不僅要得到教育部門以及學校的關注,制定與之相關的法規和政策,同時也需要引起廣大于一線崗位上與學生緊密聯系的教師的關注,立足于教學大綱與教學目的,以學生需要為目標導向,適應學生的發展需要和學習需要進行教學調整,培養大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大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大學生德、智、體、美、勞等綜合素質的提高。
【關鍵詞】當代大學生;教育;理想;獨立意識
改革開放三十年多年來,我們國家經濟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經濟發展的背景之下,人們的生活水平大大地提高,當代大學生多出生于90后,相對于他們的前輩來說,他們在物質上更加豐富甚至是優渥。此外,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利用各種現代技術,當代大學生與社會與世界緊密接軌,同時,現代交通的發展也使得當代大學生有更多的機會真實接觸外面的世界。在種種要素的共同作用之下,當代大學生呈現出新的特點,需要引起廣大教育工作者的注意并對教學計劃、內容、方式方法等進行調整以適應大學生的變化發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實現教育的目的。
一、當代大學生的特點
社會環境對個人的成長產生重要的影響,每一時期的人呈現出鮮明的時代特征,2010年以后,新生代“90后”成為了大學校園里的一道亮麗風景線,他們以獨特的視角進行思考和行為,無論是在價值取向、人生態度和行為方式上都具有與以往各時代的大學生不同的特點。
(一)當代大學生的人生理想呈現多元化的發展趨勢
隨著社會的轉型和價值觀的多元發展,大學生的人生追求也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當代大學生的家庭背景、個性等方面所呈現出的差別日趨明顯,思想的多元化和差異化明顯增強,而在市場經濟背景下,當代大學生的處事態度更為務實,自身利益和個人價值的實現受到高度重視。對于大學生來說,傳統的“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學而優則仕”的理念也發生了變化,在個人理想上,選擇繼續深造走學術道路的大學生有之,選擇到公務員系統或事業單位的大學生有之,選擇到私人企業或外資企業的大學生有之,選擇自主創業從商的大學生也占了不小的比例。由此可見,大學生的理想追求更為多元。此外,與更具有集體主義和國家主義60后、70后大學生相比,90后大學生在個人理想與國家社會需求問題上,更注重個人理想的實現。這在某種程度上早就了大學生的行為帶有明顯的功利主義色彩,行為更講究實惠和實用。如在入黨動機上,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入黨是為了增強自身的政治競爭力以謀求更好的職業。對職業的選擇上也與以往大學生服從分配到最需要的地方去不同,當代大學生更注重自我價值和自我目標的實現,并且有相當多的大學生愿意留在發達地區而不愿意選擇到邊遠地區或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此外,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促使大學生的理想選擇更為功利,大學生的學習的目的性非常強,考試獲得高分的初衷不在于單純獲得文化知識,而與獎學金、保研、出國找到好工作相掛鉤。知識的價值和讀書的意義成為當代大學生學期的重要標準,功利主義和實用主義思想比較明顯。
(二)當代大學生的獨立意識增強
當代大學生的獨立意識增強,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當代大學生具有獨立的主體意識,具有很強的主體意識,而不同于60后、70后的大學生更具有集體意識。當代大學生具有表達自我想法的意識,對事物的評價傾向于批判的態度,深具批判意識。很多大學生多才多藝,在文化課之外往往會有一技之長,積極參加學校開展的各種活動甚至是參與社會上的各種活動,積極把握展現自我才華的機會,并通過這種才能的展示得到他人的認可。
另一方面,當代大學生具有更廣闊的胸襟去接受新知識和新思想,在獲取知識的途徑上已經不局限于課堂和書本,而是有相當一部分的知識通過電子媒介和實踐或其他途徑獲取,并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而不是一味迷信權威,勇于提出自己的見解或反對意見,這也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當代大學生更為自信的心理因素。除此之外,當代大學生時刻緊密追隨科學技術發展的步伐,對現金的科學技術和相關知識有著敏銳的觸覺且保持了強烈的興趣,有著強烈的求知欲望和較強的獨立學的學習的意識和能力能力。
二、契合當代大學生特點變化的高等教育策略
相比較生于90年代以前的大學生,當代大學生的身上打上了鮮明的時代烙印,大學生所呈現的這些變化給奮戰于教育第一線的教師作好教學教育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為了應對這一挑戰,我們必須根據大學生的特點以尋找相應的對策,以激發大學生的潛能,培養出更為優秀的公民。
(一)建立符合大學生理想追求的教育模式
價值觀是作為個體的對事物和現象所持的基本觀點和基本看法,個人理想的選擇與價值觀緊密聯系,歷史條件對一個人的價值觀的形成和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當代大學生多出生于改革開放以后經濟高速發展這一歷史時期。在這一歷史背景之下,我國的經濟、社會、文化發生了重要的變化,這是導致大學生在理想選擇上發生變化的重要原因。針對當代大學生人生理想多元化發展的變化趨勢,高等教育應緊密跟隨時代的發展,時刻關注大學生的學習目的和人生理想追求,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和引導,通過各種渠道實現教育方式、教育方法和教育內容的多樣性,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為其以后的發展道路打下牢固的基礎。作為一線的教師,則要明確自己的職業道德和責任,刻苦鉆研,跟隨學科理論和實踐的發展,將最新最前沿的學科成果教給學生。且要深入研究和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利用先進的教學輔助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得學生真正喜歡和接受課程內容。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對大學生進行科學文化知識的傳播之外,作為高等學校及高校教師,還要時刻關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的培養。當代大學生面對一個更為復雜的社會環境和更為殘酷的競爭環境,且他們多為獨生子女,成長過程中備受寵愛,因此,心理承受能力較為脆弱,加強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預防心理問題的出現引發一系列的社會問題是新時期高校工作和教師所面對的共同問題。作為高等院校,應加強心理健康教師的培養,并配備具有專業心理學知識的教師,設立心理咨詢中心及時疏導和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并要對大學生的心理狀況有針對性地提出教育方案和預防措施,幫助大學生提高心理素質,增強大學生承受挫折,解決問題的能力。endprint
(二)培養大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當代大學生有條件和機會接觸一個更為廣闊的世界,而自由的環境與獨立意識的增強造就了大學生興趣分散于不同的領域,而單純的傳統的課堂教學往往無法兼顧所有大學生的興趣和學習需求。因此,培養大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具有重要的意義。尤其是因為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網絡的普及,世界上越來越多優秀的高校有將本校的精品課程放到了網絡上,諸如國外的哈佛大學、牛津大學,國內的背景大學、清華大學等。這些課程囊括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更領域,內容豐富多彩,是大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有益資源。培養大學生自主學習,廣泛利用各種學習資源進行學習,通過閱讀書籍或運用網絡課程進行學習,拓寬知識面,吸取各種知識,開闊眼界,對于培養跨學科人才適應社會需求是很有好處的。
90后大學生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都比較強,而當今世界不同政治制度、經濟體制乃至于不同文化的共存對大學生的影響極為深遠,這就對大學生的學習選擇能力和辨明是非的價值觀念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特別是網絡上的信息往往跨越時空的限制,信息能夠在第一時間內在世界范圍內進行廣泛傳播,信息的真實性和正確性也難以甄別,這就要求學校和教師在培養大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的同時也要對大學生的學習進行引導,提高大學生的辨別能力,引導大學生學習人類文明的有益成果,拋棄隱藏其中的糟粕,幫助大學生掌握正確的觀察和分析問題的方法和角度,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辨明和抵制不良觀念的影響,習得最為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來建設祖國。
三、結語
當代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肩負著建設祖國創造更為美好的未來的重任,是國家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經濟建設的重要人才資源,是民族的希望。提高當代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也是全面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的必然追求。把握當代大學生的變化特點,分析其變化原因,追根溯源,積極改進教育的方式方法,更新教學內容,有的放矢地對當代大學生進行教育和引導,培養出符合社會國家和社會需要的優秀人才,是一線教育工作者所肩負的不容推卸的責任。
參考文獻
[1] 蘇燕.90后大學生思想特點及其對高校教育帶來的挑戰[J].成功(教育)2010(1).
[2] 孫慧.9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J].高等教育與學術研究,2010(2).
[3] 范益民.對90后大學生思想行為狀況的分析研究[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9(1).
[4] 王忠,張麗波.淺析90后大學生自我意識的特點[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3.
作者簡介:梁玉蓮(1987.02- ),廣東陽江人,廣東培正學院法學系理論法學教研室老師,研究方向:憲法學與行政法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