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煥+賴媛媛
【摘 要】隨著經濟發展與城市現代化進程加快,新舊城區之間的差距不斷加大,城市改造也隨之展開。在這種背景下,待改造城區的居民心理難免隨著周邊環境差異增大而失衡,進而對其生活、工作產生影響。文章以西安市道北地區為例,關注生活在老城區的青年在城市改造背景下的心理訴求,為引導改造區青年就業提供建議。
【關鍵詞】城市改造;就業問題;道北地區
出西安北城門,隴海鐵路橫貫東西。西安人習慣稱該鐵路以北的地區為道北。由于一系列歷史遺留原因,這里曾經是西安市最大的棚戶區和城中村。隨著城市發展的需要,道北改造被提上日程,2007年《大明宮遺址區保護改造實施方案》的通過使道北地區改造步入快車道。道北地區,人口稠密,大量青年在此生活,他們的就業問題是改造過程中的一大課題。
一、道北地區青年就業現狀
根據對道北地區120名18-35歲青年的抽樣調查,我們發現20歲以下年齡段就業比例最低,20-29歲年齡段就業率最高,30-35歲年齡段就業率介于兩者之間,但所有年齡段的就業比率均不足60%,平均就業率僅為38%.而在從事行業方面,排名靠前的行業包括:餐飲業、服務業、零售業、安保業,共有84%的就業者分布在上述行業。而他們的整體薪資水平僅為西安市最低收入標準的110%,整體就業形式不容樂觀。
二、就業影響因素分析
(一)保障性政策失焦。城改區的青年失業問題有一部分是因土地被征用而造成的,從我國目前對城改區居民的安置政策上看,現有的安置政策簡單、補償水平偏低且更側重保障,重點并沒有放在促進就業上,難免對促就業產生消極影響;其次,社會保障制度的不完善也影響了就業積極性。主要問題出現在退休養老金、醫療保障等方面,很多城改區居民在城改之前并沒有享受到“城保”政策,而相關規定也不利于城改區居民進一步提高其退休養老金和醫療保障水平。社會保障制度的不健全,損害了公平的競爭環境,挫傷了城改區青年的工作積極性,影響到了就業促進政策的效能發揮,不利于實現充分就業;此外,基層政府把城改區青年的就業問題簡單地看作是經濟補償問題,沒有充分認識到要考慮他們的后顧之憂。對于城改區青年來說,想要生活水平有保障,必須促使其能“擇到業、擇好業”,這也是城市協調發展的必然要求。
(二)城改區功能轉變。根據道北地區改造現狀及未來規劃,其發揮的城市功能將逐漸由居住區向市政與公共服務區、交通與倉儲區、風景游覽區、城市綠地以及經濟區過渡。伴隨著道北地區的城市功能的多樣化,這里的青年就業結構也逐漸改變。
(三)就業環境。道北地區是西安市人員最為混雜的地區之一,這里的就業環境也相對復雜。目前,自強東路以北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歷史遺址公園,而馬路以南依舊是擁擠臟亂的棚戶區。一街之隔,呈現出的迥異面貌將城市改造過程中的不協調、不平衡放大。道北地區整體落后的教育、醫療、衛生資源,使得具有能力離開該地區的青年選擇另尋去處,而依舊長期生活在這里的青年就業也面臨雙重選擇,繼續留守或是外出就業。不過隨著道北改造的深入,青年就業也出現了“回流”趨勢。大明宮遺址公園周邊逐漸完善的商業設施為道北青年提供了就業的新機遇,整體就業環境呈現向好態勢。
(四)個人因素。(1)就業態度消極。通過對道北地區住戶調查走訪發現,在改造前,居民家庭收入大多數來自房屋出租和小商鋪運營。長期以來,大多數居民在僅有的宅基地上出租房屋、建造房屋、再出租房屋,形成了懶散守舊、安于現狀的思想觀念。因此部分青年在處于失業或無業狀態下并不急于就業,就業態度消極,缺乏上進心。也有一些青年就業者追求高收入、低勞動強度的工作,缺乏正確的就業觀念。(2)就業技能缺失。道北地區的教育資源相對落后,職業教育發展不佳。一部分青年在義務教育階段結束后便進入社會打拼卻始終未能熟練掌握一項職業技能,另一部分青年在充分浸染新城市的風貌后更加渴望融入城市新區,就業積極性往往很高,但是其專業技能和整體素質的不足卻使他們的就業變得十分困難。
三、基于統計學方法的相關性分析
根據對道北地區青年就業的現狀調查及相關研究,可以總結出城改區青年就業關注的主要因素分別是工資待遇、福利保障、用人需求、聘用條件、創業風險、經濟形勢。通過層次分析法對這六個因素進行分析,確定其權重,可得到六個因素的權重矩陣為:
w=(0.2531 0.0928 0.2288 0.1613 0.1955 0.0615)T
分析權重矩陣可知這六個因素對城改區青年就業的影響從大到小排序分別為工資待遇、用人需求、創業風險、聘用條件、福利保障、經濟形勢。按影響力前85%統計可知對城改區青年就業影響最大的四個因素為工資待遇、用人需求、創業風險和聘用條件。
四、促進城改區青年就業的建議
(—)結合城市改造特點促就業。城改區的改造方案各異,不可一概而論。政府要結合改造特點,提供青年適當的工作崗位。就業者也要根據城市改造特點,發現就業機會,使城改帶給青年就業活力與創業激情。
(二)重視技能教育及綜合素質。掌握專業技能,提升綜合素質。一個比較好的方法是通過培訓機構將待業青年組織起來,對其進行各種職業技能培訓,向其傳授專業技術并培養一定的文化修養。通過有針對性的培訓,使他們掌握一技之長,從而成為城市建設的生力軍。
(三)制訂全面的就業保障體系。政府應完善城改區居民的生活保障制度、養老保障制度、醫療保險制度,消除城改區居民的后顧之憂。統籌社會工作資源,為待業青年提供更好的就業條件,制訂就業保障制度、創業鼓勵政策,提高青年就業積極性。
參考文獻
[1] 農日光.影響青年就業難的因素分析[J].輕工科技,2014(6).
作者簡介:李煥(1993- ),男,陜西西安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冶金工程學院金屬材料工程專業本科生;賴媛媛(1992- ),女,四川達州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管理學院工程管理專業本科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