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力
【摘 要】英美的證據法學體系起于18世紀的英國,并在此之后不斷被發展和完善;而中國使用的是大陸法學體系,其證據法學體系在借鑒英美的證據法學體系的基礎上有著自身的特點。比較中國的和英美的證據法學體系,兩者有書面審理模式與言辭審理模式之分,職權主義與當事人主義之別,但是二者又在發展過程中彼此交纏與借鑒,擁有很多的相同之處。
【關鍵詞】中國證據法學體系;英美證據法學體系;異同
“辦案講求證據”已經成為中國司法和執法中的一個被普遍接受的原則,這要求中國的證據法學體系能夠順應時代而不斷完善。證據法學體系指的是如何運用訴訟證據和有關法律規范的學科體系,它是法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司法、執法等法律活動中發揮使用證據來證明案件事實的作用。證據法學體系基本分為兩個部分,即證據基本理論和證明理論。這種分類是裴蒼齡先生在《新證據學論綱》中構建的,他認為證據法學體系中的一大問題就是證據和證明的混雜,因此有必要將兩者重新區分和定義。現今的證據法學體系基本可以分為證據理論和證明理論兩部分,前者包括證據的概念、種類和分類等方面,如證據可分為無罪證據和有罪證據,間接證據和直接證據等等;后者則包含證明的概念、責任、標準等內容,嚴格規定證明的對象和能力等多方面。
每個國家的法律體系中都存在者證據法學體系,它最初起源于第一個現代文明國家因果。18世紀英國人吉爾伯特最早在《證據法》中提出了證據法學體系,它的這一體系建立在經驗哲學的基礎上,是英美證據法學體系的發端。而中國的證據法學體系發端較晚,體現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文明的特點。英美的法律體系是一脈相承的,中國的法律體系則屬于大陸法系,中國及英美的證據法系有許多異同點。
一、中國證據法學體系與英美的相同點
重視證據,是中國和英美法學體系中的最主要的相同點,這種精神是一脈相傳的。中國的證據法學體系主要學習的是法國等大陸法系國家所采取的體系,并且至今為止還沒有系統的證據法的出臺。英美法系與大陸法系的不同和相互借鑒也要求中國的法學體系想要完善,就必須結合兩者的優點,不斷克服理論和實踐上的不完美之處。除此之外,中國的證據法學體系和英美證據法學體系的另一大共同點就是二者都是其歷史發展和現實需要的產物,和國情息息相關。英美很早就成為了一個法治國家,其證據法學體系更加將就程序和既定的規則,而中國歷來就是一個人治社會,其證據法學體系就體現出更多的認為的因素,往往不夠理性和客觀,這也是中國證據法學體系、或整個中國法律需要學習英美經驗和傳統之處。
二、中國證據法學體系與英美的差異
(一)書面審理模式與言辭審理模式
證據是有關案件的一些事實,它可以是書面形式的,也可以是口頭的。在英美的證據法學體系中,正在改變傳統的以書證為中心的證據規則,即注重書面證據而輕視其他形式的證據,在訴訟過程合縱越來越重視言辭證據的重要性。言辭證據指的是掌握案件信息的人所直接傳達的信息,強調的是證人本身的中心地位,其言辭管理模式逐漸形成。而在眾多的大陸法系的國家中,這種轉向也在發生,但是速度相對緩慢,目前主要運用的還是書證管理模式,強調書面證據的權威領導地位。如在我國,證人不做證的現象還很頻繁和嚴重,辦案第一線的警察經常不出庭,鑒定證據的鑒定人也通常不出庭而代之以書面的鑒定報告,非法獲得的證據仍然堂而皇之的被用作定罪的依據,這種忽視證人本身言辭的做法有很大的弊端。
(二)職權主義與當事人主義
觀察英美的證據法學體系的編纂,可以發現其證據法學體系是以證人為中心的體系,在實踐過程中,采取的也是庭審中以當事人為中心的模式。在這種體系中,法官并不是必不可少的也不是絕對的主導者,法官只是一個中立的仲裁者的形象,而無權收集案件的相關證據和主導案件的調查。在英美的證據法學體系中,被告和原告的地位是平等的,二者的權利被放在同一平臺上去辯論和抗衡,尤其是尊重被告人的權利,不對嫌疑人有任何歧視性言行。而在大陸法系的國家中,證據法學體系的一大特點是則是職權主義,法官的權力較大,其主動性比較強,他可以主動地向雙方調查、問詢和出示證據,而不僅僅是簡單的仲裁者角色。當事人雖然還可以進行舉證,但是其地位與英美體系中的地位不可同日而語了。法官對于證據的調查、取舍與判斷擁有更大的權力,在審理案件中的作用更加積極。就我國的司法實踐而言,盡管法官的地位越來越走向中立,但是仍然一定程度上保存著大陸法系中的威權地位,刑事訴訟以追訴為中心,具有流水線作業的特點。
除了上述兩個主要去辨別之外,中國的證據法學體系與英美的證據法學體系還有一些更加細微和具體的區別。如在英美證據法學體系中,更加注重關聯性的作用,證據之間的關聯性被認為是證據可靠性的重要標準,而中國使用的大陸法學體系中沒有對證據關聯性的明確界定。
三、結語
證據法在一個國家的法治中起著奠基性的作用,在中國進行證據法學體系的建設,特別有利于實現司法公正和訴訟制度的進步。證據法學長期在我國的法律體系中缺位應該盡快得到糾正,我國證據法學體系相比發展已經比較完善的英美國家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畢竟中國法制現代化還遠遠沒有完成。吸收歐美國家法律體系的經驗和教訓,可以幫助中國法治化進程走的更加通暢。正如中國目前的證據法學體系,其源頭在英美,而英美的證據法學體系已經發展了幾百年,西方兩種法系互相取經融合的趨勢越來越顯著。為了中國的證據法學體系可以盡早成形和完善,借鑒國外的智慧,有的放矢是十分必要的。近些年來,統一證據立法的呼聲越來越高,吸納創新,在此基礎上結合國情建構一個適應本國情況、有效的證據法學體系是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 鄭鐘炎,程竹松,論我國行政程序法典證據制度的構建——借鑒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中的證據制度[J].法治論叢, 2003,18(2).
[2] 張保生,論中國特色證據法學體系的建構[J].法制與社會發展,2009,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