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市場經濟體制改革以來,中國經濟取得飛速的發展,可是醫療衛生情況卻不太樂觀。市場化發展促進了醫療衛生領域的競爭、減輕了政府的負擔,但過度市場化和商業化造成的消極影響損害了公民的健康權,“看病難、看病貴”情況依然嚴峻。這樣的情況下,我國政府應該站穩在基本醫療衛生領域的腳跟,同時增加對醫療衛生的有效投入,對醫療衛生市場化和商業化發展進行有效的引導,使群眾真正有效而公平的享受醫療衛生服務。
【關鍵詞】醫療衛生;過度市場化;政府
2014年7月8日李克強總理會見世界銀行行長金墉和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陳馮富珍指出,人的健康是發展的動力。健康權是公民的基本權力之一,與公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國家和政府有責任保障公民的健康權益。醫療衛生資源的分配與社會起點的公平密切相關,醫療衛生改革直接影響了國家的穩定發展。但當前“看病貴”的形勢依然很嚴峻,真正普惠于民的醫療衛生體制還未真正得以實現,群眾對醫療衛生改革的呼聲很高,本文認為,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原因是醫療衛生的過度市場化和商業化。政府應該明確其在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中的角色和定位,尤其是在基本醫療領域的主導角色,避免過度市場化和商業化。
一、醫療衛生的市場化、商業化演進
計劃經濟時期,公費醫療、勞保醫療、合作醫療制度覆蓋了絕大多數人口,醫療衛生設備、設施等大體來源于政府和各經濟集體的投入,藥品價格也被有效控制,大多居民看得起病、吃得起藥,醫療衛生的公益性比較高。但醫療技術水平低、發展緩慢,醫療機構人員積極性低。改革開放以來,醫療衛生機構的所有制結構由公有制轉變為多種所有制并存的形式。20世紀80年代,政府醫療改革主張放寬政策,放權讓利,自主權膨脹的醫療機構的管理越來越轉變成企業化的管理方式,各醫療機構之間由分工協作步入了全面競爭,醫療機構成為擁有獨立經營意識的利益主體。商業化的醫療衛生體制使財政負擔得以減輕、醫療衛生事業得以發展、技術服務水平得以提高、供給能力得以提升,以及醫療衛生服務人員工作更加具有活力。
二、過度市場化、商業化的消極影響
醫療衛生市場的競爭日漸激烈,理論上講,市場競爭的進行能夠促進醫療衛生行業的發展,使得醫療醫藥機構的運轉能夠更加有效,最終提高醫療衛生服務的質量和降低醫療衛生服務的費用。2000年,世界衛生組織進行成員國衛生籌資和分配公平性的排序中,中國位列191個成員國的倒數第四(188位),這樣的排名無疑是對醫療衛生事業市場化的一種抨擊。醫療衛生的過度市場化和商業化使醫療衛生服務機構的公益性逐漸減弱,其追求的主要目標逐漸變為經濟利益,甚至公立醫療機構的社會公益目標也在淡化。醫療衛生領域的市場化發展使得醫療服務費用不斷增加,市場化的政策趨向把人民推入一個尷尬的境地。“羊毛出在羊身上”,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群眾要看病,醫療衛生成本自然而然轉移到了群眾的身上,個人醫療費用負擔重,“看病貴、看病難”、“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象層出不窮,醫療衛生資源供給的公平性低下。
三、醫療衛生過度市場化、商業化導致消極影響的原因
從1978年至2002年,中國衛生總費用從110.2億元增加到5684.63億元,期間政府投入的總費用在逐年遞增,但政府要節約開支,醫療衛生的市場化和商業化正好能起到減少政府的支出的作用,政府投入占衛生總費用的百分比并不高,在醫療衛生的行政管理和財政投入中,中央政府的統一協調職能也不斷弱化,地方政府愈來愈承擔更多的責任,藥品的生產和流通也全面走向商業化。醫療衛生改革的市場化表面上看能夠減小政府開支,可是政府投入比例小意味著醫療衛生機構需要依靠創收來維持其運轉和發展,甚至是用創收來謀取更多的經濟利益。醫療機構需要支付部分的醫療機械設備等成本,同時,由于市場化帶來的競爭,許多醫療機構都爭先恐后購置更為先進的設備和儀器。如此一來,醫療衛生機構只能在市場化的大潮中通過創收來站穩腳跟,因而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并未得以真正的解決。
四、中國的醫療衛生要避免過度市場化和商業化的建議
(一)增加政府投入力度
政府投入力度的不夠促成了醫療衛生市場化和商業化的發展,但由于激烈的競爭和利益的驅使,市場化不像理論上那樣理想化和完美化,過度市場化的消極影響最終由公民買單。政府應該增加對醫療衛生到絕對投入,同時,考慮到醫療衛生日益重要的地位,還應該提高醫療衛生投入在政府總投入中的比重。
(二)政府需在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中占據主導角色
醫療衛生具有外部性和專業特殊性,其中,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具有準公共產品屬性,專業的醫療衛生人員和普通民眾之間存在著嚴重的信息不對稱關系,過度市場化會使醫療衛生機構與普通公眾間的距離越來越遠。醫療衛生是民生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投入更加關乎廣大群眾的健康權益,而這些方面由政府投資是最具經濟效益的,同時,為了真正保障公民的健康權益,不可能將醫療衛生全權的交給市場,在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領域中,政府必須承擔應有的責任。
(三)引導醫療衛生服務的市場化發展
在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領域,需要政府站穩腳跟,但在非基本醫療服務方面,市場化是醫療衛生服務得以發展不可缺少的一種有效方式。只是,市場化的過程需要政府適時的引導和糾正,以防止過度市場化釀成的消極后果。非基本醫療服務方面,居民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來選擇,而政府需要做的就是鼓勵商業醫療保險等的發展,提供稅收減免等優惠政策,嚴厲打擊市場化過程中出現的非正當競爭等等。政府鼓勵其發展,但同時要守護好群眾的健康權。
參考文獻
[1] 張茂松.醫療保障中的政府責任研究——兼論我國醫療保障中的政府責任缺失[J].經濟經緯,2007(4).
[2] 劉軍民.過度市場化與高度分權化:中國醫療衛生改革的雙重誤區[J].開放導報,2005(5).
作者簡介:許敏(1988- ),女,電子科技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研究方向:現代公共管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