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波+烏鐵紅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迅猛發展,旅游業正迎來變革的春天。據不完全統計,散客占到北京旅游游客總數的91%,自助游與散客游已然成為旅游市場的新寵。這種趨勢下的游客對更加便捷的個性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服務需求將驟增,以服務游客為核心的“智慧旅游”應運而生。智慧旅游對于旅游資源豐富而旅游產品開發不夠完善的內蒙古來說,將會是一個縮小與沿海等城市旅游發展差距、促進旅游服務提檔升級的時代性機遇。同時,對于大力提升旅游服務水平,構建高品質旅游產品而言,智慧旅游與內蒙古“8337”發展戰略定位中“把內蒙古建成體現草原文化、獨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觀光、休閑度假基地”的目標一脈相承。在國家旅游局將“智慧旅游”確定為2014年中國旅游主題的大背景下,應借助國家大力開展的信息化平臺建設與海內外推廣之勢推進內蒙古智慧旅游的發展,打造強有力旅游品牌形象,將內蒙古旅游品牌推向世界。
一、引言
智慧旅游也被稱為智能旅游,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ICT),為滿足游客個性化需求,提供高品質、高滿意度服務而實現旅游資源及社會資源的共享與有效利用的系統化、集約化的管理變革。它是旅游業與科技創新融合發展的典范,是旅游業未來發展的趨勢與旅游業轉型為現代服務業的關鍵。其內容主要體現在智慧旅游服務、智慧旅游管理和智慧旅游營銷三個方面。
內蒙古擁有豐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資源。自改革開放以來,內蒙古旅游業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歷史飛躍。據2000-2009年國內旅游收入年均增長率統計顯示,內蒙古自治區國內旅游收入年均增長率高于30%;2013年,內蒙古旅游業總收入達1403.46億元,同比增長24.36%,占全區GDP的8.34%,相當于第三產業增加值的22.83%,比上年增加2.3個百分點。可見,旅游業已成為內蒙古特色產業和支柱性產業。
國家旅游局將2014年確定為“智慧旅游年”,旨在推進旅游宣傳推廣模式的改革和創新,擴大新媒體、新技術的運用,并以智慧旅游為主題,引導智慧旅游城市和旅游目的地建設。相比沿海等旅游強省,內蒙古在信息化建設方面相對滯后,應抓住國家大力開展信息化建設的機會,結合自身實際,整合資源,積極開展智慧旅游的試點工作,打造體現草原文化、獨具北疆特色的旅游品牌新形象。
二、內蒙古智慧旅游發展現狀及其競爭優勢與面臨的困難
(一)內蒙古智慧旅游發展現狀
2012年5月,內蒙古自治區出臺的《內蒙古自治區“十二五”旅游業發展規劃》指出,要大力推進旅行社集團經營與網絡經營戰略;推進實施“數字旅游”工程,完善內蒙古旅游信息系統,加快“旅游信息化工程”建設,建立集旅游信息、咨詢服務、宣傳營銷、投訴反饋、電子商務為一體的內蒙古旅游服務信息平臺;加強內蒙古旅游資訊網建設,打造旅游信息化服務體系與公共服務平臺,不斷完善旅游公共信息、咨詢投訴、應急處置等公共服務體系。
2013年3月,為實現內蒙古旅游業信息化、數字化、網絡化管理,由東聯旅游推出的“內蒙古旅游網”和“東聯旅游網”正式上線。內蒙古旅游網是當前內蒙古最大的旅游資訊平臺,以其權威性、便捷性和綜合性為內蒙古旅游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網絡服務。東聯旅游網則提供包括“食、住、行、游、購、娛”一系列的在線旅游產品定制、支付等智能化旅游服務。
2013年4月,《關于在全區旅游行業推進智慧旅游工作的通知》出臺。為進一步改善全區旅游發展環境、提高旅游服務質量,實現旅游業的智能化、科技化、便捷化,以提高自治區旅游的知名度與影響力,推動旅游業的加快發展,決定在全區范圍內推進智慧旅游建設,推動信息技術在旅游行業中的廣泛應用。并將內蒙古旅游網和東聯旅游網作為全區智慧旅游網絡平臺構建的試點工程,全力推進自治區智慧旅游發展。
可以看出,內蒙古智慧旅游實踐尚處于起步階段,很多工作才剛剛起步,因此發展空間巨大。自助游、背包客等個性化旅游方式的盛行,將極大的促進內蒙古智慧旅游格局的形成。
(二)內蒙古智慧旅游發展的競爭優勢
當下,智慧旅游在全國各地如火如荼的發展勢頭,給內蒙古智慧旅游發展帶來了很大的競爭壓力和挑戰。但相對來說,當前內蒙古發展智慧旅游充滿了機遇。主要體現在:
1.云計算產業基地的建設為內蒙古智慧旅游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國內學者張凌云(2012)認為,智慧旅游區別于一般信息系統或工程的核心技術,是云計算、物聯網、移動終端通信以及人工智能四大技術的集大成者,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集成創新和應用創新。并構建了智慧旅游的核心能力框架(如下圖)。可以看出,云計算在智慧旅游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2012年5月,為打造中國西北最具國際競爭力的數據中心和云計算產業基地,中國電信、移動、聯通三大通信“巨頭”計劃共投資近400億元,分別在呼和浩特的和林格爾縣盛樂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和新城區鴻盛工業園建設大型云計算數據中心項目。這對促進自治區及西北地區信息產業的迅速及可持續發展,推動全區產業結構調整具有重要意義,其最終目的是為消費者提供物美價廉的云服務和信息服務。據了解,選址內蒙古作為西北地區云計算產業基地,是由于內蒙古具有得天獨厚的能源及區位優勢。這一舉措,一方面將吸引高水平信息技術人才的進駐,另一方面,作為輻射全國的云計算產業基地,內蒙古自然是近水樓臺。
智慧旅游未來的核心是基于高度智能化的信息處理,而這與云計算技術密切相關。因此,把握“三大運營商”在內蒙古大力建設云計算產業基地的機會,結合內蒙古智慧旅游發展實際,開展云計算、三網融合等方面的合作,為未來智慧旅游騰飛夯實基礎。
2.完善的旅游宏觀布局使得智慧旅游發展如順水推舟。內蒙古位于中國北部邊疆,由東北向西南斜伸,橫跨東北、華北、西北三大區,東南西與8省區毗鄰,北與蒙古國、俄羅斯接壤,國境線長達4200公里。從東向西呈現不同的風情地貌,雖然旅游資源極為豐富,但要很好地整合發展卻絕非易事。近年來,內蒙古旅游局通過持續的調研工作以及借鑒旅行社開發的優質旅游線路產品,從宏觀角度出發,對內蒙古的旅游進行了很好的定位,并作為規劃寫進《內蒙古自治區“十二五”旅游業發展規劃》。通過“四大旅游區”、“八個核心旅游圈”、“四條精品旅游線路骨干支線”,以及旅游城鎮體系中的“四個旅游集散中心”和“八座旅游中心城市”等概念的提出,很好地將內蒙古的旅游資源、旅游產品及空間布局進行了整合。2013年自治區提出的“8337”發展戰略中關于“把內蒙古建成體現草原文化、獨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觀光、休閑度假基地”的目標定位,使得未來內蒙古旅游發展方向更為篤定,也與智慧旅游發展的趨勢一脈相承。endprint
清晰的旅游發展定位是旅游業更好更快提檔升級的基礎。發展智慧旅游,不僅需要對區域旅游進行很好的定位,而且需要整合行業資源以及開展與相關部門的協作。當前內蒙古較為完善的旅游宏觀布局與清晰的相關旅游產品的開發規劃,為智慧旅游實踐工作的推進開了個好頭。
3.成功經驗借鑒與試點工作的完美結合集聚后發優勢。信息技術變革,使得東部沿海城市與中西部地區的發展差距逐漸縮小。只要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中西部地區同樣能取得可喜的成績。四川省在推進智慧旅游方面即是一個很好的證明,其智慧旅游平臺的打造甚至要比沿海發達城市旅游體驗更智能、思維模式更前沿。基于北斗兼容系統的戶外應急救援平臺,在國內山地探險旅游中更是首屈一指,是四川旅游局和四川測繪地理信息局完美合作后的典型應用,亦是旅游局與其他部門合作的典范。
目前,雖然內蒙古在智慧旅游工作推進方面相對落后,但若能積極引進先進技術、借鑒各地成功經驗,結合本地實際進行適當超前規劃并開展相關試點工作,則必能形成后發優勢,迎頭趕上,促成內蒙古智慧旅游的大跨步前進。
(三)內蒙古智慧旅游發展面臨的困難
1.智慧旅游發展的基礎設施建設落后。根據2014年1月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3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調查數據顯示,內蒙古互聯網普及率43.9%,全國排名第17位;內蒙古自治區擁有網站總數12289個,占全國注冊網站總數的0.4%,在全國排名第24位。可以看出,內蒙古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及互聯網發展有待進一步加強。基礎網絡設施的建設決定了智慧旅游能否讓游客實現智能化體驗與感知的關鍵,因此,其成為內蒙古制約智慧旅游發展的瓶頸。
2.旅游組織信息化建設意識不強。內蒙古大部分旅游企業在信息化建設方面相對比較保守,囿于傳統的思維模式,對互聯網的發展趨勢沒有清醒的認識,已有的旅游企業也大都是被動開展互聯網信息方面的建設。不僅旅游企業,很多政府旅游部門也對網絡信息化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對智慧旅游發展不夠敏感、信息化建設意識不強,這將導致內蒙古智慧旅游發展之路坎坷。
3.精于旅游專業知識與其他學科知識的復合型人才匱乏。旅游進入智慧旅游時代,就需要旅游從業者對互聯網這個工具高度敏感。因為當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它不僅創新了商業模式,同時也改變了旅游市場的需求。智慧旅游是以服務游客為核心的,這就需要從游客的角度出發思考問題,如何做到人文關懷,如何能夠讓游客更好智能化感知提供的旅游服務等等,這就需要既精通旅游業務又熟悉信息化知識的復合型人才,甚至包括心理學、管理學、營銷學以及美學等學科知識。這類復合型人才的匱乏,是內蒙古智慧旅游發展進程緩慢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關于內蒙古智慧旅游發展的對策及建議
(一)選擇“政府主導、企業參與”的路徑模式
智慧旅游是一項系統性工程,不但需要旅游政府部門出臺相關規劃方案進行指導,而且需要結合實際情況跟相關部門,如氣象局、地質局、環保局等開展精誠合作,打造真正智能化的旅游體驗平臺和智慧旅游目的地。政府在智慧旅游中除了起到規劃制定、行業資源整合外,還應該努力培養旅游企業信息化應用的意識,促使旅游企業參與到智慧旅游發展大潮中來,積極引導企業開展網絡平臺建設和高質量的旅游產品開發、設計等。此外,應加大投入力度,開展智慧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構建強有力的智慧旅游基礎服務平臺。
(二)借勢中國“智慧旅游年”開展內蒙古旅游的海內外營銷推廣
面對復雜國際環境下中國入境游客的逐年下降,國家旅游局正大力開展國外營銷推廣。從2012年9月開始,歷時一年半傾力打造的中國海外推廣網于今年1月正式上線,初步實現了集旅游資訊發布、旅游產品推介、品牌推廣傳播、游客搜索互動4大功能于一身,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用戶終端同期上線,成為全球游客了解中國、感知中國的重要渠道和樹立良好中國旅游整體形象乃至國家形象的重要窗口。內蒙古應借鑒中國海外推廣網建設模式,并將內蒙古的資訊網站融合到國家海外推廣網站上去,為大力推廣內蒙古旅游、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做堅實的后盾。借勢中國“智慧旅游年”,亦是推進內蒙古旅游產品轉型升級的良好時機。
(三)重視智慧旅游人才的培養與引進
人才培養和引進關系到內蒙古智慧旅游實踐能否持續、健康的發展。一方面,旅游組織或企業應加強跟當地高校旅游專業人才的深度合作,積極構建集旅游、信息技術、電子商務、網絡營銷和政策法規等于一體的高端智囊團人才隊伍;另一方面,借鑒智慧旅游成功實踐的省市自治區,引進擁有先進技術、有實力的企業或具有高技能的旅游人才,實現從信息化建設到智能化旅游體驗感知的智慧旅游人才隊伍建設。
(作者單位:內蒙古大學歷史與旅游文化學院)
責任編輯:楊再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