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紅
摘 要:現階段掀起了一股學英語的熱潮,在這股熱潮的影響下,人們越來越重視學習英語的方法,在眾多的方法中值得一提的是“故事教學法”。文章將詳細分析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作用及基本原則。
關鍵詞:故事教學法 小學英語 小學生 教師
中圖分類號:G6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6(b)-0122-01
隨著時間的推進,不知什么時候起英語儼然成為了促進世界各國交流的語言。在國外的課堂上教師多以“故事教學法”來教授,課程生動有趣。而我認為我們可以向國外借鑒經驗,將課堂變得更有趣。
1 故事教學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故事教學法是將單詞、短語、語法等內容隨著故事的發展有效的融合于故事中,學生從體驗過程中進行學習的一種教學法,又被形象的稱為“三文治故事教學法”。喜歡聽故事幾乎是從幼稚園小朋友到中學生的普遍心理特征,教師可以抓住這一點根據教學內容編寫一些幽默有趣的小短文,這樣可以逐漸培養學習英語的興趣。而“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這不僅對小學生當下,甚至是未來都有十分良好的深遠持久的影響。
畢竟故事教學法是對傳統教學的一種沖擊,并不是一時半刻可以接受的。為了便于接受,下面我將詳述其作用。
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作用
2.1 有效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活躍性
教育心理學中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語言這種學科,本身就是在靠故事的形式發展。既然是一門語言,就應該在情景中去領略、去感觸、去揣摩、去運用,讓學生通過整體感知理解后再處理其中不明白的地方,等解決了不明白的知識點后,學生的語言現象還是整體呈現在大腦的,這時他們更能充分地理解整體。故事教學法符合小學生的心理要求,能逐步達到和老師及同學自然交流的目的。例如PEP Book Two Unit Three中,有一個大家都很熟悉的故事:“The Big Turnip”.當孩子們聽到“pull”這個新詞時,也許不理解。但通過后面的句子:“Come on, my friends.Please help me.”“One, two, three, pull.”再加上教學圖片、老師的表情和動作,孩子們會很快明白“pull”是“拉”的意思。同時故事中不斷出現的詞匯、語句同樣能反復深刻地加強學生的記憶。在輕松的故事環境下學習,既生動又不失知識點。
有些較為保守的學者認為,故事教學法會偏離教學的重點,影響學生學習到的知識內容,不能將完善的知識體系建立在學生的腦中。要聲明地是,故事教學法并不是脫離了書本的教學,它是來源于書本,升華于書本,又回歸到書本的。例如我們要教“Whats in it?”和“How long it is!”這兩句,我們可以將他們編到一段故事或是一段對話中反復出現,當我們給孩子們講完這一個故事后,孩子們對這幾句話的印象特別深,課后便常掛在嘴邊。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起到了知識點教授的作用,還不斷鞏固加強印象的作用。
2.2 使學生保持童心
傳統的教學方式單調枯燥的模式,將學生囚禁在了無聊的課堂,抹殺他們的天性。孩子的生活應該是快樂的,不該被功利的學習束縛,他們的學習應該是自由的、有趣的、主動愿意學習的。故事教育法就能很好地做到這一點。它通過故事的方式教授,讓學生參與到故事的創作中來,加強孩子的創新能力和想象力。比如《小王子》一書中有一只“吃了大象的蛇”的抽象畫作,我們可以引導孩子,讓他們自己來想象繪畫并嘗試用英文進行解釋。
故事教學法既能夠鞏固教學,又能夠不失孩子天性,何樂為不為呢。
3 故事教學法應遵循的原則
3.1 故事的內容要符合小學生的年齡及心智
不是任何故事都能引入課堂中的,首先這些故事必須符合教學內容,并且包含了一定的知識點。也就是上文所提到過的源于書本。其次這些故事必須要符合小學生的年齡,我們不可能將英語四六級的長篇文章去教給孩子。同樣的,故事的內容也要積極向上。小學生正是心理和生理成長的階段,一些不適合這個年齡階段的故事會嚴重影響到他們的成長。所以故事的內容一定要符合小學生的年齡和心智。也就是源于書本,升華書本,但不可脫離書本。
3.2 注重故事之后的引導與思考
教學不僅僅是為了考試,更重要的是教一種思維方式一種做人方式。一個故事講完不能單純的全是英語教學方面的問題。新課改中也一直在強調學生的思想及情感教育,我們不能讓這重擔只交到班會課和語文課上。事實上,現在的教育愈發趨向于功利的考試,但其實思想教育是可以滲透到每一門學科中的,明白了這一點教師的教學目的也就不僅僅在應付考試上了。一個真正優秀的教師不是教出了多少成績優異的教師,而是在潛移默化中向學生傳導做人品格思維方式的老師。這樣的教師也許在學習當時并不能讓成績成為第一第二,卻可以影響孩子的一輩子。這種影響是深淵持久,潛移默化的。
4 經典教學案例
以小學教學中教授單詞為例。我們都知道講單詞是最枯燥乏味的,但卻是一門英語學習的基礎。想要讓學生快速吸收新單詞故事教學法就可以很好的運用。例如教授jumping,walking,running,flying,swimming等幾個經典的動詞,我們可以很容易發現他們沒有任何的特點,對于小學生想要把它們記住是不容易的。我們可以用這幾個詞編一個小故事。懶惰的小豬正在努力running,因為它想擁有一個苗條的身材,站在一旁的小鳥感覺十分的好笑,嘲笑著說:“你如此懶惰,怎么可能瘦下。”嘲笑著flying走了。這時一旁正在散步(walking)的羊伯伯對小豬投來同情的眼神并說:“不要放棄啊,只有堅持到最后才是勝利者,他們武斷的想法不能影響最終的結果,就算你想學游泳(swimming)也不是一件難事。在做任何事都不要輕言放棄。”小豬聽到這先安慰的話心里舒服多了,它決定一直堅持下去。這樣的小故事將幾個詞巧妙的融合進來,也很符合小學生的思維方式,可以說是一個有效的方法。
5 結語
綜上所述,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英語課堂中的運用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它符合小學生的心理要求,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能逐步達到和老師及同學自然交流的目的。有句話說的好“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可見課堂教學方法之重要性,那傳統的教學方式早就該跟新了。英語作為一門語言是用來交流的,只有我們在教學方法上進行科學的嘗試,才能實現英語真正的價值。
參考文獻
[1] 陳巧妹.從課堂教學淺談小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培養[J].凱里學院學報,2010(1).
[2] 趙啟志.淺談小學英語中的情感激趣[J].新課程學習(上),201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