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毅
摘 要:目的:探討循證醫學(EBM)聯合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PBL)對提高神經外科學學習成績及見習能力的效果。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選取在本院神經外科實習68例學生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字表將其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各34例,對照組學生采用傳統“輸入式”教學模式進行教學,觀察組學生采用EBM+PBL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實習結束后對兩組學生病理分析、理論知識、臨床實操及論文寫作能力進行測評。同時采用調查問卷對兩組學生見習能力(包括自學能力、文獻閱讀能力、創造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團隊協作能力)進行分析。結果:觀察組實習結束時病理分析成績、理論考試成績、臨床實操成績及論文成績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自學能力、文獻閱讀能力、創造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方面見習能力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EBM+PBL教學模式可提高學生學習成績,加深學生對神經外科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及興趣,從而提高學生見習能力。
關鍵詞:循證醫學 問題為導向 神經外科 見習能力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6(b)-0148-02
神經外科知識復雜,內容深奧,使得學生學習較吃力,影響學習成績及教學效果[1]。循證醫學(EBM)教學是近年新提出的教學方法,其教學目的是為了轉變患者學習態度,提高學生循證醫學相關知識水平,使得學生能更好地掌握EBM技能及學習方法,從而使得學生在臨床實踐中能正確應用EBM知識,提高學生決策能力,提高學生臨床操作能力[2]。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PBL)是以學生為教學主體的教學方法,其打破了傳統教學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可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從而提高教學效果[3]。以行動為導向的教學模式就是在教學過程中,為師生創造相互交流的環境,從而提高師生間的互動,提高學習學習積極性及主動思考能力[4]。該研究為了提高神經外科實習生學習成績及見習能力,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對神經外科實習生應用EBM+PBL教學模式,效果理想,現報告如下。
1 資料及方法
1.1 臨床資料
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選取本院神經外科接受臨床實習的68例學生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字表將學生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各34例。兩組學生均設置記錄員及組長,負責記錄兩組學生學習情況。兩組學生入組時均對神經外科實習知識理解,兩組學生入組性別、年齡、入學考試成績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的“一對多”教學模式,由臨床帶教老師根據教學大綱對學生進行教學,教學過程以老師為教學中心。觀察組應用EBM+PBL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教師充分利用病房條件,以典型病例作為教學材料,以問題維度導向,以學生為中心,通過互聯網、圖書館等資源,查找教學相關資料,并對資料進行歸納及分析,對資料真實進行論證。學生在見習前,組織學生系統性學習循證醫學相關知識及理論,指導學生利用互聯網、圖書館、循證醫學網等功能對前期所學的知識進行檢索,較好學生如何收集資料及論證資料。以小組為教學單位,讓每小組盡量在病房中收集復雜的病理,由臨床帶教老師指導學生學會對病例進行分析及診斷。指導學生在患者痛苦中尋找疾病疑點,并通過圖書館、網絡資料尋找相關相關資料,并對資料的真實性及可信度進行論證,尋找患者發病機理、疾病病因、補充實驗室檢查指標,并完善患者臨床表現及確立相應的治療方案。以小組為單位對病例分析結果進行討論,由臨床教師對每小組討論情況進行總結,對學生討論不足的地方加以分析。具體帶教方案設計如下:(1)有帶教老師向每小組成員發放病例資料,包括相關問題,讓學生自行學習20 min;(2)帶教老師查房時向小組成員強調“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鼓勵學生積極主動關心患者,并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促進醫患間的感情,提高患者滿意度及配合度,讓學生自行操作10 min。(3)帶教老師帶學生見習具體病例,收集患者病史、查體等相關資料,時間為90 min。(4)以小組為單位對各病例分析結果進行討論,并對存在的問題機械能解答及分析,時間為30 min。(5)帶教老師以問題為方式的教學方法向學生提出病例診斷及治療的相關方案,并對相關問題進行分析,時間為40 min。(6)由帶教老師對患者診療方案進行評價,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觀點及見解,時間為30 min。(7)以問卷方式就學生學習當天教學內容進行評估,并給出具體的整改建議,時間為10 min。
1.3 評價方法
實習結束時由臨床帶教老師對學生病理分析能力、理論知識掌握情況、臨床實操能力及論文寫作水平進行考核。每個項目的考核總分為100分,分值也高,表示學生掌握水平越好。采用調查問卷對兩組學生見習能力(包括自學能力、文獻閱讀能力、創造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團隊協作能力)進行分析,見習能力中每項內容總分為1~5分,其中1分表示“差”,5分表示“非常好”,評分越高,學生見習能力越強。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7.0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多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兩組間計量資料均值的比較采用成組設計t檢驗,P<0.05具有統計學差異。
2 結果
2.1 兩組學生學習效果分析
觀察組實習結束時病理分析成績、理論考試成績、臨床實操成績及論文成績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學生見習能力分析
觀察組自學能力、文獻閱讀能力、創造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方面見習能力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endprint
3 討論
傳統教學模式是灌輸式、填鴨式的規范性教學,課堂中以教師作為教學主體而實行的基礎、臨床、實習的三段式教育,教學重點偏向知識及技術的傳授,這種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也可培養出優秀的醫學人才[5]。但隨著醫學模式的改變,臨床醫學行為也隨之發生變化,傳統的教學模式越來越不能滿足于新醫療體制下的教學需求。EBM是循證醫學教學模式,其核心思想是任何醫療決策的都需要以客觀的臨床科學研究作為基礎及依據[6]。EBM教學要求醫生對患者進行診斷時,將臨床經驗及個人醫學知識融入到臨床教學中,從而解決臨床教學存在的問題。PBL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原則,使得學生在實習過程中可養成積極思考,獨立學習的習慣[7]。PBL教學模式打破以老師為主體的傳統教學方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及積極性,使得學生面對具體臨床問題時,可將各基礎學科學習知識點串聯起來,使得之前所學的知識能貫穿于一個病例中,使得學科中的內容可以相互融合及滲透,提高學生學習能力。本研究中觀察組實習結束時臨床學習成績顯著高于對照組,且學生自學能力、文獻閱讀能力、創造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方面見習能力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從而表明EBM+PBL教學模式可提高學生學習成績,加深學生對神經外科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及興趣,從而提高學生見習能力。
參考文獻
[1] 孔曉冬,劉輝,夏穎華,等.多媒體結合EBM在七年制神經病學實踐教學中的體會[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2(6):68-69.
[2] 薛承景,薛素萍,朱軍,等.循證醫學在神經外科研究生教學中的應用[J].河北聯合大學學報(醫學版),2013,15(1):139-140.
[3] 趙宏.神經內科臨床實習中循證醫學教學模式的探討[J].中國醫藥指南,2013(12):373-374.
[4] 伍文清,陳葵.以問題為中心教學法在神經內科臨床見習中的應用[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1,10(19):1564-1565.
[5] 鄧其躍,陳鵬慧,阮懷珍,等.PBL講座式教學在神經系統功能教學中的應用[J].局解手術學雜志,2012,21(6):693-694.
[6] 唐萬珍.神經外科臨床護理教學中應用PBL教學法初探[J].中國醫藥導報,2011,8(17):140-141.
[7] 閆瑞紅,韓淑芳,范秀萍,等.PBL教學模式在神經內科護理臨床見習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專科版),2011(3):156-157.endprint
3 討論
傳統教學模式是灌輸式、填鴨式的規范性教學,課堂中以教師作為教學主體而實行的基礎、臨床、實習的三段式教育,教學重點偏向知識及技術的傳授,這種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也可培養出優秀的醫學人才[5]。但隨著醫學模式的改變,臨床醫學行為也隨之發生變化,傳統的教學模式越來越不能滿足于新醫療體制下的教學需求。EBM是循證醫學教學模式,其核心思想是任何醫療決策的都需要以客觀的臨床科學研究作為基礎及依據[6]。EBM教學要求醫生對患者進行診斷時,將臨床經驗及個人醫學知識融入到臨床教學中,從而解決臨床教學存在的問題。PBL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原則,使得學生在實習過程中可養成積極思考,獨立學習的習慣[7]。PBL教學模式打破以老師為主體的傳統教學方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及積極性,使得學生面對具體臨床問題時,可將各基礎學科學習知識點串聯起來,使得之前所學的知識能貫穿于一個病例中,使得學科中的內容可以相互融合及滲透,提高學生學習能力。本研究中觀察組實習結束時臨床學習成績顯著高于對照組,且學生自學能力、文獻閱讀能力、創造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方面見習能力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從而表明EBM+PBL教學模式可提高學生學習成績,加深學生對神經外科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及興趣,從而提高學生見習能力。
參考文獻
[1] 孔曉冬,劉輝,夏穎華,等.多媒體結合EBM在七年制神經病學實踐教學中的體會[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2(6):68-69.
[2] 薛承景,薛素萍,朱軍,等.循證醫學在神經外科研究生教學中的應用[J].河北聯合大學學報(醫學版),2013,15(1):139-140.
[3] 趙宏.神經內科臨床實習中循證醫學教學模式的探討[J].中國醫藥指南,2013(12):373-374.
[4] 伍文清,陳葵.以問題為中心教學法在神經內科臨床見習中的應用[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1,10(19):1564-1565.
[5] 鄧其躍,陳鵬慧,阮懷珍,等.PBL講座式教學在神經系統功能教學中的應用[J].局解手術學雜志,2012,21(6):693-694.
[6] 唐萬珍.神經外科臨床護理教學中應用PBL教學法初探[J].中國醫藥導報,2011,8(17):140-141.
[7] 閆瑞紅,韓淑芳,范秀萍,等.PBL教學模式在神經內科護理臨床見習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專科版),2011(3):156-157.endprint
3 討論
傳統教學模式是灌輸式、填鴨式的規范性教學,課堂中以教師作為教學主體而實行的基礎、臨床、實習的三段式教育,教學重點偏向知識及技術的傳授,這種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也可培養出優秀的醫學人才[5]。但隨著醫學模式的改變,臨床醫學行為也隨之發生變化,傳統的教學模式越來越不能滿足于新醫療體制下的教學需求。EBM是循證醫學教學模式,其核心思想是任何醫療決策的都需要以客觀的臨床科學研究作為基礎及依據[6]。EBM教學要求醫生對患者進行診斷時,將臨床經驗及個人醫學知識融入到臨床教學中,從而解決臨床教學存在的問題。PBL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原則,使得學生在實習過程中可養成積極思考,獨立學習的習慣[7]。PBL教學模式打破以老師為主體的傳統教學方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及積極性,使得學生面對具體臨床問題時,可將各基礎學科學習知識點串聯起來,使得之前所學的知識能貫穿于一個病例中,使得學科中的內容可以相互融合及滲透,提高學生學習能力。本研究中觀察組實習結束時臨床學習成績顯著高于對照組,且學生自學能力、文獻閱讀能力、創造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方面見習能力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從而表明EBM+PBL教學模式可提高學生學習成績,加深學生對神經外科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及興趣,從而提高學生見習能力。
參考文獻
[1] 孔曉冬,劉輝,夏穎華,等.多媒體結合EBM在七年制神經病學實踐教學中的體會[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2(6):68-69.
[2] 薛承景,薛素萍,朱軍,等.循證醫學在神經外科研究生教學中的應用[J].河北聯合大學學報(醫學版),2013,15(1):139-140.
[3] 趙宏.神經內科臨床實習中循證醫學教學模式的探討[J].中國醫藥指南,2013(12):373-374.
[4] 伍文清,陳葵.以問題為中心教學法在神經內科臨床見習中的應用[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1,10(19):1564-1565.
[5] 鄧其躍,陳鵬慧,阮懷珍,等.PBL講座式教學在神經系統功能教學中的應用[J].局解手術學雜志,2012,21(6):693-694.
[6] 唐萬珍.神經外科臨床護理教學中應用PBL教學法初探[J].中國醫藥導報,2011,8(17):140-141.
[7] 閆瑞紅,韓淑芳,范秀萍,等.PBL教學模式在神經內科護理臨床見習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專科版),2011(3):156-15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