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艷萍
細節,在漢語詞典里指細小的環節或情節。文章的起承轉合,跌蕩起伏離不開細節;細節是文章的血肉,沒有細節,記敘就不會具體生動,論述就不會鮮活深刻,說明就不會真實形象。有的細節需要描寫,即細節描寫,就是對某些細小而又能很好地表現人物思想性格或事物特點的情狀,加以準確、生動、細致的描繪,使讀者“如見其人”“如睹其物”“如臨其境”。細節描寫對表現人物、記敘事件、再現環境都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作家李準曾經說過:“沒有細節就不可能有藝術作品。真實的細節描寫是塑造人物,達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
1 以《最后一課》為例,簡說細節描寫的類型及作用
1.1 場景細節描寫。
“天氣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畫眉在樹林邊宛轉地唱歌;鋸木廠后邊草地上,普魯士兵正在操練。”既顯示了小弗郎士的貪玩,又暗示出時代背景,入侵者在在操練。
“平常日子,學校開始上課的時候,總有一陣喧鬧,就是在街上也能聽到。開課桌啦,關課桌啦,大家怕吵捂著耳朵大聲背書啦……還有老師拿著大鐵戒尺在桌子上緊敲著,‘靜一點,靜一點…… 我本來打算趁那一陣喧鬧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靜靜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樣。”
環境氣氛的描寫,兩相對比,突出今天的不尋常,暗示又出了事,渲染了“最后一課”的嚴肅莊嚴的氣氛。
“有時候一些金甲蟲飛進來,但是誰都不注意,連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們正在專心畫‘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國字。”
專心學習法語課,就連可愛的金甲蟲飛進來都不理睬,對最后一課的珍惜。
場景描寫可以烘托背景,渲染氣氛,揭示時代背景。
1.2 刻畫人物的細節描寫,如服飾、語言、動作、心理、神態等
對韓麥爾先生衣著描寫以及神態動作描寫。衣著描寫如“我們的老師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綠色禮服,打著皺邊的領結,戴著那頂繡邊的小黑絲帽。這套衣帽,他只在督學來視察或者發獎的日子才穿戴”。但那天既不是督學來視察,又不是要發什么獎。韓麥爾先生這反常的穿戴,既是為了說明他最后一課的留念,同時表現他對祖國的崇高敬意,另外,還表現了他對侵略者無聲的抗議。韓麥爾先生正是從自己的穿戴、言行神態中表現自己的思想感情,教育自己的學生,顯示他特殊的性格。神態描寫,如“韓麥爾先生站起來,臉色慘白……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兩個大字:‘法蘭西萬歲!然后他呆在那兒,頭靠著墻壁話也不說……”。“慘白”是韓麥爾內心悲憤的感情,“呆”說明其陷入了極大的痛苦之中。這種痛苦和悲憤,是韓麥爾愛國精神的又一個體現。
對韓麥爾的語言描寫,揭示出人物的思想感情。“你們的爹媽對你們的學習不夠關心。他們為了多賺一點錢,寧可叫你們丟下書本到地里,到紗廠里去干活兒。我呢,我難道沒有應該責備自己的地方嗎?我不是常常讓你們丟下功課替我澆花嗎?我去釣魚的時候,不是干脆就放你們一天假嗎?……”這是面對即將失去祖國語言的反思與懊悔,讀來心似乎在滴血。
對小弗朗士心理描寫。如小說開頭景物描寫“天氣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畫眉在樹林邊宛轉地唱歌;鋸木廠后邊草地上,普魯士兵正在操練”。這本來是亡國之痛,亡國之恨,而小弗朗士卻認為“這些景象,比分詞用法有趣得多了”。這既表現了他貪玩的性格,更說明了他幼稚、不懂事。 “可是我還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學校跑去”這一句把小弗朗士怕遲到而又急于到學校、為路旁景物所吸引又不敢長時間停下來觀賞的復雜心理,刻畫得惟妙惟
肖。再如“他們(指普魯士兵)該不會強迫鴿子用德國話唱歌吧”這句自白是由房頂上鴿子咕咕咕咕的叫聲引發的聯想。這聯想表現出小弗朗士對敵人剝奪法國人民學習自己國家語言的卑劣行徑的嘲弄和對祖國的深厚感情,也說明了小弗朗士已經由幼稚、不懂事變為懂事、成熟。
運用細節描寫刻畫人物,使人物形象突出,有利于表現主題。
2 細節并不是越細越好
一位同學寫旅游,寫自己如何去找同學及與同學說些不相干的話,而旅行過程卻廖廖幾筆,雖然有細節描寫,但與所表現的主要內容無關,是不需要的細節。《變色龍》主人公奧楚蔑洛夫身上穿的那件大衣,反復四次描寫,深刻地揭露了人物的性格特征,鮮明地表現了主題。小說開頭與“巡官奧楚蔑洛夫穿著新的軍大衣……穿過市場的廣場”,顯示出他一副威嚴的神態。當他要教訓放出狗來到處亂跑的“混蛋”時,聽人 說“這好像是席加洛夫將軍的狗”,于是馬上來了個大轉變:“席加洛夫將軍?哦!葉爾德林,替我把大衣脫下來。”后來,他再次表示要懲處狗主人時,忽又聽得狗是“將軍家的”,他又變了:“哦!……葉爾德林老 弟,給我穿上大衣……好像起風了……”這里大衣一“脫”一“穿”,活畫出奧楚蔑洛夫掩飾心虛膽怯的尷尬情狀和媚上欺下,凌弱畏強的丑態。最后一次寫大衣在小說結尾,當他確切知道這是將軍家的狗并向首飾匠訓斥一通之后,“緊裹大衣,繼續在市集的廣場上巡視。” 既形象而又逼真的刻畫這條變色龍出盡洋相之后,又恢復了他奴才兼走狗的常態,繼續去耀武揚威,逞兇霸道去了。細節要服從于表現對象,與表現對象無關的細節描寫是有損于表現對象的。老舍說:“人物的外表要處,足以烘托出一個單獨的人格,不可泛泛的由帽子一直形容到鞋底,沒有用的東西往往是人物的累贅。”所以細節描寫要選擇能表現人或事物特征的,能突出表達需要的。
3 如何進行細節描寫
3.1 真實感受,大膽去寫
樹上沒有一片相同的葉子,一葉落而知天下秋,從每片落葉上讀到的秋也是不同的——有的圓潤飽滿,有的歷盡滄桑;有的鮮紅如血,有的綠色不褪;有的堅守枝頭,有的隨風而去;有的深埋樹底,有的飄沉塘坳……人是不同的,自己所見、所感也是不同的,不要去想著這樣寫妥不妥,而是要寫出自己真實的感受,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3.2 錘煉語言
細節描寫,語言需傳神。《孔乙己》中孔乙己第一次出場,在買酒時他“排出九文大錢”,這一細節表現出孔乙己作為底層文人講面子、好顯擺、窮酸迂腐的個性。《王幾何》里王幾何進教室是“擠進門”,可見其胖,“眨眼工夫就站到了講臺上”又能看到他行動迅速。
3.3 巧用修辭
細節描寫離不開修辭,運用比喻、擬人、夸張等手法,使語言生動形象,化無形為有形。魯迅《故鄉》中的楊二嫂,“我吃了一下,趕忙抬起頭,卻見一個凸顴骨,薄嘴唇,50歲上下的女人站在我的面前,兩手搭在髀間,沒有系裙,張著兩腳,正像一個畫圖儀器里的細腳伶仃的圓規。”作者抓住了楊二嫂的外貌重點來寫,一個精妙的比喻,就把楊二嫂這種小市民毫無教養、儀態丑陋的模樣凸現出來。
4 細節描寫不出來的怎么辦
細節寫不出來,是我們缺乏生活和知識儲備,儲備達到一定量后,自然而然就會寫出細節來了。這個儲備,離不開“勤”。勤觀察,勤思考,勤動筆,勤積累是我們寫好細節描寫的不二法門。
4.1 做生活的有心人,勤于積累
契訶夫說:“誰要描寫人和生活,誰就得經常親自熟悉生活,而不是從書本上去研究它。”投入地生活,做生活的有心,調動各種感觀,觀察體味。不同的人說話行為方式不一樣,同一個人在不同情況下,表現也不同;景物隨時地點而變化。把觀察與感受積累下來,堅持下去,水到渠成,我們會為自己能寫出精彩的細節描寫而歡欣鼓舞,而且記錄下來,也不致于忘卻,有的場面情節還有那種感受,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4.2 揣摩精彩的細節描寫
揣摩精彩的細節描寫,能給我們很多借鑒,《紅樓夢》中香菱對“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品味,是我們品讀細節描寫的極好范例。揣摩積累,勤于仿寫,“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我們何苦不會寫呢?這就像練武之人,套路爛熟于心,見招拆招,應付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