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威威
1 五年制高職英語教學現狀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英語在人們日常生活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高職英語教學也面臨著更嚴峻的挑戰。高職院校學生的基礎較為薄弱,學習能力相對較差,尤其是五年制高職的學生,起點更低。學生的學習情況不同,使他們的英語水平差異較大,兩極分化的情況比較嚴重。運用傳統的教學模式讓不同專業,不同英語水平的學生按照統一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來學習,顯然不能適應目前五年制高職的實際情況。要扭轉以往教學被動的局面,使所有學生都能在英語學習方面有所收獲,必須打破傳統課堂教學的一統模式,做到既不會對學習基礎好的學生造成限制,又不會讓學習基礎差的學生掉隊。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實施“分層次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之一。
2 分層次教學
所謂分層次教學,就是教師承認并充分考慮學生間存在的差異,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意識,有針對性地對不同類型的學生制定出不同的教學目標與教學要求,設計出不同的教學內容,通過有效控制教學進度,變換授課方式,創立評估體系,促進每個學生在各自的“最近發展區”得到最充分的、自由和諧的發展,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
3 實行分層次教學的必要性
目前五年制高職公共英語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教師沒有明確的教學方向,不能適應“實用為主”的教學目標。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缺乏足夠的教學經驗,教師的知識結構單一。學生根本不重視英語的學習,學習目的不明確,不清楚自己今后的就業形勢。學生基礎薄弱,英語基礎不在一個水平線上,厭學情緒比較普遍。這種現狀給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也帶來許多困難,最突出的問題是教師很難確定從哪里起步,無法照顧到大多數學生,使好學生沒有學好,差學生沒有學會,教學效果可想而知。針對這樣的現狀,正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實施分層次教學勢在必行。
4 五年制高職英語分層次教學的理論依據及現實意義
4.1.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在興趣、性格、氣質、能力等方面存在個體差異,分層次教學符合學生的這一客觀規律。即便是在同一方面,發展的水平與速度也不相同。著眼于人在發展過程中的個體差異,區別對待,有利于學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有所提高。[3](p47)
4.2.分層次教學符合學生的學習心理。分層次教學的最大特點是從實際出發,能照顧到全體學生,使教學要求適合每一個學生學習的“最近發展區”,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通過努力得到成就感,并能增強自信心。這必然能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符合學生學習心理的需要。[3](p47)
4.3.分層次教學符合“保證必需,夠用為度”的職教原則。高職教育所開設的專業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和應用性,對學生英語水平的要求各有不同,對“聽、說、讀、寫、譯”五項應用能力也各有側重。只有分層次教學才能滿足各專業對英語教學要求的差異性。分層次教學法充分體現因材施教、主體參與、分層優化、分類指導、整體推進的教學原則,學生可以各盡其能,各有所獲,主動地獲取知識,大面積地提高學習成績。它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具有起點低、多層次、全面提高的特點。
美國著名應用語言學家史蒂芬·克拉申(Stephen D. Krashen)提出的第二語言習得理論“輸入假說”(Input Hy-pothesis)中,i表示第二語言學習者現有的知識水平,1表示略高于其目前水平的語言知識;當知識的輸入在i+1的狀態時,學習者能保持輕松愉快的心情,增強對學習的信心,從而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但是,在知識的輸入遠遠高于學習者現有水平(i+2)或者低于其現有水平(i+0)的情況下,教師都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易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死暾J為:最好的方法是在低焦慮狀態下運用“可理解的輸入”。這種輸入應該包括學習者真正最想聽到的東西。這種方法不強迫學生的第二語言輸出,但是允許他們在“有準備的條件下”輸出。同時應該認識到,語言能力的提高來自交際性和可理解的輸入,而不是來自對輸出的強迫和矯正。英語分層次教學正是基于上述理論而進行的改革和實踐。針對學生英語水平的高低,進行不同層次的教學,教師既能較好地把輸入量控制在i+1的狀態下,使學生心情愉快地進行學習,同時又能激發他們的學習愿望,調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使之成為學習的內部驅動力,做到學習動機的鞏固。
5 分層次教學的實踐
5.1 學生分層
實行分層次教學,目的就是要使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適應不同學生的需要。因此,學生分層是分層次教學的第一步。學生分層首先要看學生英語基礎,可以參照學生入學時的高考成績和入學摸底考試的成績。其次還要看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參考學生的課堂表現。根據以上方面,將學生分為A、B、C三層。
5.2 目標分層
針對A、B、C三類不同的學生,制定出不同的教學目標。A層學生要求能很好地掌握課本知識,熟練運用到日常會話中,并能在此基礎上閱讀課外讀物,拓展自己的聽、說、讀、寫、譯能力。B層學生要能對課本知識達到識記,能聽懂和進行最簡單的日常會話。針對C層學生的主要教學目標是培養其學習英語的興趣及信心,爭取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進步。
5.3 教學內容分層
A層次教學要求緊扣教學大綱,在完成大綱的基礎上要適當拓寬教學內容,向專業發展方向加深,拓寬學科知識,在聽、說、讀、寫、譯5個方面進行不同的組合,有所側重,有所淡化,力求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足夠的符合其職業特色的英語應用能力。B層次在完成大綱教學的基礎上,一方面可以增加一些等級考試內容的教學,即詞匯、聽、讀、寫、譯等5大模塊教學;另一方面注重英語實踐教學,即口頭聽、說、寫等表達能力的培養。C層次的學生主要是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和信心,可以緊扣大綱上的教學內容,增加許多有趣的教學環節,幫助他們在生動有趣的教學環節中有所獲益。
5.4 教學方法分層
A層次教學在完成基本教學任務的基礎上,要適當加快教學進度,拓寬知識面,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語言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B層次教學重點是加強基礎教學,在夯實基礎的前提下,有針對性地進行知識拓展。C層次教學要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樹立學習信心,培養學習興趣,加強基本技能訓練,逐步提高學習能力。
分層次教學,是承認并充分考慮學生間差異的存在,對教學內容和要求主動作出調整,從而使學生在各自的“最近發展區”得到最充分的、自由和諧的發展的教學策略。高職學生入學成績差異性和培養目標的多樣性,對分層次教學在高職教育中的應用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在實踐中,針對學生層次不同,采用難易程度不等的教材進行教學,適應學生不同的英語基礎,減少由于學習難度過大而產生的學習障礙的影響,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另外,與分層次教學相同步的層次考試,理論上更符合“1+1”(學生原有知識+難度適中的新知識)的“最近發展區”的學習和測試原理,從而使學生的英語考試結果更趨向于一個合理的正態分布;教師針對不同層次、不同素質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要求,使不同的學生根據自身的基礎條件和學習愿望確定了符合自己客觀情況和專業特點的總體學習目標,并在教師有針對性的指導下,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增強學習主動性。總之,分層次教學,符合因材施教、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同時,由于分層次教學一開始就是以學生為主體,重視學生實際情況和自我縱向評價,因此,可以調動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并引導學生實現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量變到質變的學習過程
參考文獻
[1]閆乃娟,張巧英.分層次教學法淺析[J].職業技術教育, 2002,(13).
[2]楊桂玲.分層次教學的行動探究[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 2002,(1).
[3]呂慶偉.分層次教學模式[J].中國培訓,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