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民飛
【摘 要】歷史學科所涉及的知識蘊含著豐富的人文思想和人文精神風貌。本文立足于如何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精神,提出教師要以自身素養為引領,打牢培養學生人文精神基礎;通過積極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元素,喚醒學生美好人文情操;積極構建人文化課堂,增強學生人文情懷體驗。
【關鍵詞】高中歷史;人文精神;課堂教學;教學探討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明確提出教師在引領學生進行課堂教學過程中,必須關注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和情感價值觀的培育,注重立足于以人為本、關注人類命運、善待生命、鑄就不朽靈魂等人文主義精神的視角,培育和養成積極、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構建更加完美健全的人格品質。綜合回顧多年來高中歷史教學的具體實踐活動情況來看,教材內容中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培育的素材,引領學生感知和體驗豐富、具體而詳實的史實資料,促使學生的思想受到觸動,讓他們的人文思想和精神面貌受到熏陶,讓他們的感情、思想與意志品格得到潛移默化的感染,不僅有助于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與效率,而且還有助于提升他們的歷史學修養與素質。
一、以自身素養為引領,打牢培養學生人文精神基礎
“有什么樣的師傅,就有什么樣的徒兒。”這些習語深刻地反映出教師在教授學生知識文化過程中的重要意義和突出作用,教師的能力與素質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會產生重要的影響作用,教師的素質在一定程度上是學生素質的一個示范性標桿。自然,教師自身的人文素質和精神風貌,是引領學生加強人文素養教育與鍛煉的最為重要的因素之一,如果教師自身沒有較好的人文修養和精神風貌,那么學生則必然無法從其身上感受、體驗和獲得人文精神的熏陶。相反,如果教師自身具備較為優質的人文思想和崇高的精神風貌,擁有較為廣博的知識面和較為深厚的文化底蘊,那么學生便更能從教師身上感受到他們那獨特的人文個性魅力,在課堂中充分感受高品位的人文氣息,從而更加自覺加強自身人文修養,更加積極主動地加強自身人格的完善。
例如,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必須加強教學內容的研究,加強高中歷史經典文化的研究與挖掘,加強與諸多歷史教育教學專家學者的心靈溝通與對接。比如,著名的歷史教育專家趙亞夫所倡導的歷史教學與民族意識培育相融合,便抓住了歷史教育的主旋律,有助于提升教師對歷史教育教學的科學認識,促使教師在課堂教學之前的備課更加清醒而深刻地認識到民族自信力的重要意義,自覺在博大精深的中華史料中吸取更多豐富的人文營養,在源遠流長的中華歷史長河中獲得光輝燦爛的人文資源,在積極進取的民族精神中領略寬闊深沉的民族胸懷,從而促使自身的道德情操更加深厚更加高尚,從而自覺增強自身對我國國情的了解和認知,自覺增強自身的民族意識和人文精神。
二、積極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元素,喚醒學生美好人文情操
歷史的史料中包含著“古往今來”,造就了多少著名的、知名的、有名的歷史人物,他們或讓我們久久敬仰、或讓我們常常深思、或讓我們不時回味、或讓我們常讀常新,有的被人們舉止仰望,有的被人們鄙視唾棄,有的被世人扼腕長嘆……,而就在歷史材料之中蘊含著無盡的滄桑和無窮的探密,為我們后人深入挖掘留下了非常廣闊的空間和取之不絕的素材,而正是這些為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學生人文精神與素養的培育提供了深厚而肥沃的營養。因此,廣大奮戰在高中歷史一線教學前沿的教師們,要非常清醒地認識到這些素材的豐富性和重要性,切實加強教學內容的研究,加強各歷史史實之間的關聯度研究,積極挖掘和提取獨具文化底蘊的人文精神與人文風貌,并將其引入到課堂教學當中來,在展現歷史的人文風貌與獨特人格魅力的同時,深深地喚醒他們內在的深層次的美好人文情懷和高尚情操。
例如,引領學生學到“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發展”相關內容時,可以隨同學生一起挖掘古希臘的智者學派所提出的“人是萬物的尺度”的人本人文,一起探討蘇格拉底對人性本身的認識與感知,一起探索文藝復興時期所倡導的人文主義主張,一起感受啟蒙運動中呼喚的陽光與理性,從而促使學生了解西方人文主義的萌芽與發展,讓他們在更加豐富的史實素材中體驗在不同歷史時期人文主義所蘊含或折射的思想內涵,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歷史中的人文精神和人文魅力,促使他們在歷史知識學習的同時,培育和提升他們的人文精神品質。
三、積極構建人文化課堂,增強學生人文情懷體驗
積極構建開放的課堂環境,引領學生對所學歷史知識進行審視與認知,帶領他們走近歷史史實本身,感知諸多前賢所追求的人生境界。這不僅解放了課堂、解放了學生,還解放了教師本身,而且還有助于在和諧、民主與溫馨的課堂氛圍中,將知識、能力、態度融合于一體有機的統一起來,促使學生更加輕松地打開自己的思維,在舒適自由的學習空間中增強人文情懷的體驗,從而促進學生人文精神的培育與養成。
例如,對于“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出現”這一課堂的學習時,可以組織學生就“日本申請常任理事國”這一主題開展“辯論”活動,分成“贊成”、“中立”與“反對”三個小組,倡導大家暢所欲言,積極發表個人觀點,從而形成“百家爭鳴”民主課堂教學氛圍,激發他們潛在的人文意識,讓他們從不同的立足分析問題,從不同的視角看待歷史與現實之間的關系,去體驗不同國度的人文思想,從而增強學生人文情懷體驗。
綜上,教師引領學生進行歷史知識教學過程,有側重點地關注其中所蘊含的人文元素,有助于培育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有助于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與效率,促使他們的綜合素質與能力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時樂茹.淺議高中歷史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J].吉林教育,2014(3).
[2]孫熏良.高中歷史教學中如何突出人文精神培養[J].考試與評價,2013(11).
[3]應利浩.發揮學科優勢,高中歷史教學人文精神培養[J].新教育時代,2013(11).
(作者單位:江蘇省丹陽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