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紅
在新課標的教學理念要求下,自主學習已日益成為學生需要掌握的重要能力。作為教學中的重要學科之一的語文,教師更應該加強對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幫助學生有效改變學習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綜合素質。主要圍繞初中語文教師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問題,進行探討并提出有效建議。
初中語文教學自學能力培養策略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很早就針對語文教學提出了“教是為了不教”的教學目的。因此,提高學生對語文的自學能力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環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結合自身教學經驗,不斷實驗、探索科學的教學方法,逐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樹立正確的學習意識,最終取得良好的學習效益。
一、初中語文教學中自主學習的必要性
(一)自主學習涵義
自主學習的目的在于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自我調節、自我監督,從而達到既定的學習目標。學生的語文自主學習能力不高是導致中學語文的教學效率始終不高的重要原因。現階段的初中語文教學應積極響應新課標的教學要求,把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放到一個重要地位上。良好的語文自學能力要求學生能夠在已掌握的語文知識基礎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達到獨立獲取新知識和新技能的目的。
(二)自主學習的必要性
自主學習是對新課標中“以生為本”思想的具體落實,是學生各項能力穩定發展的重要保障。課堂教學結束后,學生還需要利用其它時間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可見自主學習能力對學生提高語文學習效率來說十分重要。第一,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可以幫助學生在初中語文的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幫助培養學生的學習主見。第二,自主學習要求學生在初中語文學習過程中進行自我監督、自我調節,要根據不同學習內容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模式。第三,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的教學轉變,使初中語文的學習內容和考核方式更加靈活多變,課堂教學必須實現由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向充分發揮學生學習主動性的自學模式轉變。第四,初中語文課堂上的學生個體差異明顯,對知識的認知程度也不盡相同,這就要求學生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進行學習,摸索出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第五,自主學習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實驗證明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注意力更加集中,可以幫助提升初中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第六,初中生正處于重要的性格塑造期,在這一時段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對于學生的性格養成也具有深遠影響,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還可以應用于學習生活各方面,使學生受益終身。
二、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策略
自主學習能力可以通過后天培養得到,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不僅能提升課堂效率,對學生的整體素質也有極大幫助。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有意識地采取一些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與策略,不斷挖掘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一)開展問題引導式啟發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我國多年的應試教育使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思想根深蒂固,增加了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的難度。初中語文教師應結合初中語文教材中的具體內容,明確把握每堂課的整體課堂節奏,鼓勵學生進行自讀自學,應盡量縮減教師的講解時間,精簡講解內容,通過問題引導給學生預留出更加豐富的思考空間。初中語文教師還可以根據實際教學內容提出問題,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親近生活,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輕松舒適的氛圍中鼓勵學生對問題進行探討驗證,并積極參與到學生的討論過程中,從而完成教學目的。當然,在學生的獨立探索過程中,教師應在學生的思考瓶頸期進行適當點撥引導,保證學生始終圍繞學習主題進行思考,提高初中語文課堂的學習效率。
(二)傳授自學方法,幫助學生形成完整學習體系
良好的自學方法在學生對初中語文的自主學習過程中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幫助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學到更多的知識。這就要求初中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針對性的為學生提供一些語文自學方法。例如,可以讓學生在課堂教學開始前對課文進行自讀,在自讀過程中要求學生解決一些生詞、生字問題。初中語文課本中的文章都具有很強的可讀性,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自讀過程中提煉出段落大意和文章的中心思想,在之后的講解過程中進行對比討論,指出優點和不足,逐步提高學生對文章的自讀自學能力。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在平時的閱讀過程中有選擇性地運用這一方法,日積月累,這樣的思維模式必將對學生的學習過程產生深遠影響,對學生自身學習體系的形成也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
(三)營造輕松教學環境,創造良好學習氛圍
初中語文的實際教學過程中,輕松的課堂環境能夠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產生積極作用,相反,如果教學環境太緊張,對于初中段的學生來說,不僅會影響學生的思維發散,也容易滋生學生對課堂教學的抵觸情緒和逆反心理。初中語文教師在課堂上應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一個輕松愉快、互幫互助的課堂學習環境,積極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鼓勵學生間的思想交流與思維碰撞,在和諧的氣氛中與學生一起共同完成教學過程,達到教學目標。在初中語文課堂上,教師也應該注意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課堂教學過程中來自教師的眼神交流和言語上的贊揚,都能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學生增強自信,鼓勵學生積極進行思維發散,逐步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當學生對某一問題提出獨到見解時,教師也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進一步與學生探討相關問題。
(四)致力于學生形成良好學習習慣
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到這一階段學生的個性特點,因材施教,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自學習慣。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具體實踐中,可以培養學生形成“自主預習-教師講解-作業練習-自我復習反思”的良好學習習慣,并鼓勵學生堅持定期制定學習計劃。通過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能讓學生的自學能力實現質的飛躍,把語文教學課堂的整體效率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對于學生來說也是對自身整體素質的綜合提高。
三、結束語
現代社會對于學習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教育的重心也逐步向提高學生整體素質轉移,這就要求教師要大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幫助學生成為適應社會環境的有用之才。初中語文教師在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過程中,應結合自身教育經驗和初中學生的個性特點,有針對性地設計利于學生自學能力培養的活動,在充分調動學生自學積極性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自主學習意識,并鼓勵學生把自主學習方法應用在語文課堂以外的范圍。只有這樣,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才能在實際應用中不斷完善,幫助他們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創造更加輝煌的未來。
參考文獻:
[1]余炎權.淺析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J].語文教學通訊,2013,(02):36-37.
[2]殷紅.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中學時代,2013,(0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