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立芹
曾經有幸參加了山東省小學課堂教學改革現場觀摩暨課堂教學改革攻堅年活動的啟動會議,至今難以忘懷。作為一名普通教師,走出去學習的機會不多,但這次活動,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它讓那些所謂開放,其實只是幾位教師的幾節課在展示的開放自慚形穢。這里每間教室的門都是打開的,每位教師的課都是可以隨便聽,他們展示的是一種整體推進的課堂改革,是扎扎實實的課堂教學,是我眼中的別樣課堂!這次學習給了我很大的觸動,歸來后,我改變了教學思路,嘗試運用自己所教的學科,給了孩子一種最好的學習方式,營造了屬于自己的別樣課堂。
課堂感悟收獲體驗成長
一、創設情感的課堂
每個學生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課堂上的分分秒秒是快樂的還是無趣的,卻是由教師來掌控的。情感豐富的教師,才能帶動學生的熱情,讓其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中。首先,教師要充滿激情。無論生活工作中,有多少不如意和煩心事,都不能把這種小情緒帶到課堂中。每節課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深挖教材、教學環節、教學過程當中的每一個情感因素,把對于教學內容、對于生活、對于人生的每一份感悟、每一種情感,用我的語言、我的眼睛、動作……傳遞給學生,讓情感四溢的我,感染和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美好的童年生活。其次,要強調尊重學生的情感需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給學生搭建平臺,讓孩子們去創新,去發現,去探索。如在學習人教版《畫自己》一課時,詢問學生最喜歡的老師是什么樣子的?學生稍作思考后,有的說“和藹可親、平易近人”;有的說“課堂上詼諧幽默”;有的說“表情豐富”……我以自己為模特,畫出了學生眼中的老師,這樣拉近了與學生的情感距離,學生才能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教師放低姿態,從創作自畫像啟發學生從多角度考慮問題,表現自己,把情感帶入課堂,把自身融入課堂,才是學生最喜歡的學習狀態。
二、合作交流的課堂
以往的美術課堂,學生只是單純的傾聽者,很少交流。我們應該還給孩子一個“交流”的課堂,一個真實的課堂。我的課堂注重了小組合作交流,而且有具體的操作要求。
第一,小組內分工要明確,學生要有角色意識。學生本身對美術課堂就比較喜歡,課堂上難免會忘乎所以。明確的分工,才能保證課堂的有序進行。小組長負責全局,“聲控員”提醒組員討論聲的分貝,不要影響到其他組的學習,“記錄員”記錄小組討論的意見或結果,“發言人”負責匯報傳達小組的意見和結果等,這樣使小組成員各司其職,責任明確。小組內的角色是可以轉換的,這樣既增強了合作意識,又保證了組內每個成員都能參與到學習中。現在,在我的美術課當中,每節課都有小組合作學習,人人都能參與合作,學生很快能融入到小組中,學習積極性很高,平時最不愛發言的同學,也能參與其中,我看到了他們久違的笑臉,感受到了他們對課堂的投入,心中很欣慰。
第二,學會交流,學會交往。在實施這種合作交流課堂的初期,很多學生不會交流,還有的學生在交流過程中參與熱情不高,還搗亂,老師要置身于每個小組中,教會他們如何交流,對積極發表意見的同學給予鼓勵和獎勵,讓他們敢于暢所欲言,并帶動小組內其他成員發表看法。學生的知識程度不一,生活環境不同,學生之間存在著個性差異,我巧妙地把這種差異作為優勢資源,讓學生在小組中學會傾聽、學會表達;在生生互動中、在交往與交流中互相取長補短,共同學習,共同提高。個別孩子性格孤僻,不愿與人交流,通過在小組合作時讓每個成員輪流擔任召集人、主要發言人等,這樣相互交流、相互關照,漸漸地,這些性格孤僻的孩子也學會了與小組成員交流,變得陽光、開朗起來。
第三,學會合作,學會協調。小組成員之間未必總是那么友好、和諧。美術課堂,要創設一個平等、互動的平臺,讓學生學會合作,學會協調。以往的課堂上,總是讓優生“包攬課堂”,后進生看熱鬧,繪畫或者制作時,動手的僅限于部分優生,個別學生懶于動腦和動手,有悖于新課標要求面向全體學生的要求,美術課堂對部分學生而言沒有生機,更無任何趣味可談。如今我的課堂大為改觀,我既要看作品的質量,又要看作品的執行人。不同的執行人完成的作品,評價機制也是不一樣的。這樣一來,優生就會把機會讓給同伴。而且,那些平時不太愛行動的學生,竟然競相展示,心理上那種落差也在慢慢減小。在三年級上冊《水墨游戲》這一課中,我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分工合作,有的調顏色、有的滴色、有的吹圖案、有的用筆畫、有的用手指、有的揉紙團……最終完成了一幅幅漂亮的大水墨畫作品。學生從中體驗到了合作的不同效果和樂趣,感受到了集體的力量更大。
三、自主探索的課堂
美術“自主學習”的教學,是指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使學生在動態的、開放的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和潛能,自主獲取知識和創造的才能,使自身的素質得到提高的一種美術教學模式。以學生的經驗為基礎,由教師主導,促使學生積極的思維活動,在教學中要把抓住各種有利時機,誘發學生自主探究的動機作為教師的根本責任。可通過課堂表演、音樂播放、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和讓學生主動尋求答案等形式,誘發學生自主探究。比如,在教學人教版三年級《漂亮的花邊》一課時,為了讓學生能感知花邊的排列規律,小組內先動手將老師準備好的單獨紋樣有規律地排列組合,成為若干條不同紋樣的花邊后得出:將單獨紋樣按一定的規律排列組合,就成為一條美麗的花邊。然后啟發誘導學生:將單獨紋樣排列組合成花邊,還有哪幾種方法?讓學生再利用課前剪制的單獨紋樣進行排列組合,讓學生去自主發現,積極探究花邊圖案的構成知識,學生從動腦動手中,探尋出了若干條花邊的排列種類,大大超出老師的想象和課本中所列出的排列方法,最大限度地開闊了學生的思維空間。自主的課堂絕對不是一個放任自流的課堂,而是在教師的引導下,組織學生自主學習。美術課的自主學習尤為重要。每個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感知和對作品的理解能力,都不盡相同,只有讓他們自由、自主地去發揮,才更能發揮他們的藝術天賦,出現課堂的奇葩。我對自己的課堂評價有這樣一個指標,那就是看這節課教師是否交出了主動權,看學生是否接受了主動權,只有教師交的恰當,學生接受的才好,學習效果才能更好。
總之,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學習方式是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基礎,以合作學習為途徑,以探究學習為目的的新型教學模式,已經成為了美術課堂的沃土。課堂上的精彩,更充分地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而激發了學習的積極性。課堂因情感而熱烈,因合作交流而貼近,因自主學習而出彩并充滿生機。我相信只要肯學習肯鉆研,我們一定能給孩子創設一個最好的學習方式,最快樂的別樣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