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璇
【摘要】本文從圍繞教學知識點,注重問題針對性;創設合適教學情境,注重問題多樣性;把握問題難易程度,注重問題層次性三個方面,對小學英語課堂中的科學提問進行了分析,以期為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質量提供參考價值。
【關鍵詞】小學英語 科學提問 有效性
課堂提問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尤其是對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而言,教師的科學提問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可以引導學生對教學內容積極思考。有效的提問,不僅有利于學生理解、學習所學內容,更能很好的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探究性。因此,小學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需要合理運用科學提問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課堂提問的藝術,從而實現教學相長的目的。
一、圍繞教學知識點,注重問題針對性
小學英語教師在提問的時候,需要圍繞著教學知識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注重問題的針對性,明確提問的對象、內容、方式和時機,這樣才能保證提問的效果,達到預期的提問目的。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需要多采用who、why、when、what、where和how等問題,引導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思考和解決問題。
例如在牛津小學英語1A Unit 6“on the farm”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播放英文歌曲《old MacDonald had a farm》導入教學內容,并鼓勵學生跟著歌曲一起哼唱。在歌曲哼唱結束后,教師可以采用如下問題與學生進行交流互動:What animals on the farm?Do you like animals?What are they?Whats this?上述問題都是針對本課即將學習的動物類單詞展開提問的,學生按照從書本——生活——書本的順序進行學習,即完成了課堂教學內容,又拓寬了視野,更激發了學習的興趣。再如:2A Unit 10 “Merry Christmas”一課,教師從:Who is he?入手,引出Father Chrsitmas(圣誕老人),繼而通過What can you say at Chrsitmas?What do you have at Chrsitmas?引發學生的熱烈討論。教師設計的這些問題緊緊圍繞著教學主題,既可以順利地展開教學知識點的講解,又可以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教學活動中,讓學生在教師問題的引導下對知識點進行獨立思考,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課堂教學效果。
二、創設合適教學情境,注重問題多樣性
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善于利用圖片、簡筆畫、教學課件和肢體語言等,為學生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提問的問題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如購物、新聞事件、天氣、熱點話題和問路等,這樣既可以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又有利于教師豐富提問的內容,從而更好地拓展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
例如牛津小學英語3B Unit 2“In the library”,教師先與學生一起觀看《龜兔賽跑》英文版,接著問學生“What do they do?”,從而引導學生將本課新授單詞talk、run、shout、eat、drink和sleep按照順序排列出來。然后通過What are they talk?What does tortoies do?Who is winner?并借助PPT圖片,幫助學生加深對單詞的理解和記憶。再如在牛津小學英語5A Unit 8“A camping trip”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與學生共同演唱歌曲Hobbies,然后與學生進行 Free talk形式的互動,并告訴學生:“I have some hobbies, too.I like going camping very much.Do you want to join me?”。緊接著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圖片,并向學生介紹:There is a hill and some children.然后播放聽力資料,在學生聽力結束后,教師提出問題:Where are the children?What are they doing?Do you want to join them?What do you have?這些問題不局限于教學內容,教師和學生的交流也可以根據各自的生活經歷進行,既可以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進行溝通交流,也可以活躍課堂的氛圍,讓學生更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
三、把握問題難易程度,注重問題層次性
教師提問時需要注意問題的層次性,把握好問題的難易程度,既要讓所有學生在教學中都學有所得,又要保證問題可以調動學生回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的思考。
例如在牛津小學英語4A Unit 3“How many?”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按照教材內容,將問題和學生分成不同層次。首先針對教材中可以直接找到答案的問題,先請同學們做基礎練習回答,如:How many cars do you have,Mike?What does Helen have?and How many?這些問題的答案在教材中都有所提示,如果學生認真閱讀和理解教材,很容易就會找到問題的答案,其目的是幫助學生熟練掌握基礎單詞與句式。而在學生掌握單詞與句式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將自己知道的其他數字用來做句型問答。例如在牛津小學英語4A Unite 9“What is the matter?”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按照教材內容,將學生分成兩人一組,練習回答如下問題:What is the matter with Ben?Do you have a toothache?What should she do?這些問題的答案學生很容易理解、發現。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將教室想象成病房,而自己的角色是醫生或者病人,兩人一組圍繞著病人的病情展開自由交流,交流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運用學過的知識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對單詞和句式的理解與應用。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注重提問的層次性,可以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維護避免學生的自尊心受到傷害,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讓所有學生都體會到學習過程中的快樂。
總之,語言能力的提高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持之以恒的練習,而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英語語言的關鍵時期,對于學生形成英語語言思維能力尤為重要。因此,小學英語教師需要在課堂教學中掌握科學提問的技巧和方法,注重提問的針對性、多樣性和層次性,在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水平。
參考文獻:
[1]鄒琳.提問:有效提問 啟迪思維——淺談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提問[J].教育教學論壇,2012,19:188-19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