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其芳
從播音員、主持人語言思想性不足論其深層原因
■薄其芳
在宣傳思想陣地中,廣播、電視擔負著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引導社會輿論的重要任務,發揮著喉舌作用。而播音員、主持人代表著媒體形象,是媒體“發聲人”。“發聲”是否恰切真誠、言之有物,直接影響內容準確表達,影響正面宣傳效果。本文通過分析目前播音員、主持人語言思想性不足來探討其深層原因,同時給出相關建議。
播音員 主持人 語言 思想性不足
播音員、主持人都是通過有聲語言創作或副語言將稿件內容傳達給受眾,使節目進程得以順利推進,實現有效傳播。何為“有效傳播”?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關鍵是要提高質量和水平,把握好時、效、度,增強吸引力和感染力,讓群眾愛聽愛看、產生共鳴,充分發揮正面宣傳鼓舞人、激勵人的作用。實現有效傳播,就需要播音員、主持人言之有物,增強語言思想性。
1、重形式,輕內容
在電視臺,有的主持人將節目前的大部分時間集中在了服裝、化妝、發型上,而忽略了最關鍵的備稿環節。曾有一位嘉賓笑談自己的親身經歷:自己受邀到電視臺做訪談節目,女主持人形象艷麗,說了開場語后,便任由他一人說,主持人只是點頭。嘉賓說到最后連自己也覺得尷尬,便對主持人說:你也說兩句吧。主持人便又點了點頭,對著鏡頭流暢地說:“觀眾朋友,今天的節目到這里就結束了,再見!”有的播音員在節目之前,對新聞稿件背景、事件不了解,致使語句斷裂,重音停連雜亂無章,甚至讀錯字音。在電臺,有的播音員、主持人重視技術技巧,而忽視了對內容傳播主旨性的理解。
2、重迎合,輕真誠
在一場頒獎晚會上,現場觀眾被其中一位獲獎人物的事跡深深打動。原來,他是江蘇一位小學的校園保安。放學時間,一輛大卡車突然失控,路中間的幾個孩子被這意外狀況嚇得不知所措。這位保安毫不猶豫推開了孩子們,自己卻倒在車輪下。雖然搶救及時,卻重度殘廢。
在現場,主持人對這位坐在輪椅上的英雄進行了簡短采訪,之后宣讀頒獎詞。按照慣例,其他獲獎人物都是站著聽頒獎詞,這時,女主持人便微笑著上前攙扶他,輪椅上的英雄雙手幾次用力撐輪椅都沒有拿到雙拐。現場觀眾一陣唏噓,幾位觀眾大喊:不用站起來了,坐著一樣高大!
“誠于中而形于外”,播音員、主持人如果缺少一顆真誠、平等、善良的心,再怎樣迎合受眾,他(她)的語言也是冰冷空洞的,沒有思想性可言。播出活動都是為了使受眾對他建立信任感和親切感。而播音員、主持人自己首先要對受眾有著豐富的情感,“這一切不是做出來的,應該發自真心”。
3、重功利,輕學習
由于播音員、主持人是廣播電視節目制作過程的最后體現者,所以觀眾的熟知程度和關注度也最高,“公眾性”的職業特點便使播音員、主持人更容易成為公眾人物,更容易“紅”起來。
近些年,在經濟大潮的沖擊下,有些播音員、主持人忽視了對政策理論的學習和對業務知識的學習、更加不重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在工作中常常出現低級錯誤,造成不好的社會影響。有的播音員、主持人雖然無差錯完成了播音或主持工作,卻并未對稿件內容進行深刻理解、深透把握,語言無溫度無情感,更無思想性、藝術性可談,只是語言“復讀機”,實現了“公眾人物”的又一次形象展示,為自己“急功近利”增加砝碼。去年以來,因經濟問題、作風問題等被媒體曝光的播音員、主持人不在少數。
1、準入標準:年輕靚麗化,而非內涵有文化
各衛視臺大型校園招聘活動每年都會按時啟動。對招聘單位和考生來說,最重要的一環就是上鏡面試。面試過程以形象和語言為主。形象要求靚麗身材好,語言要求流暢表達好,而對漂亮的外形之中是否有一顆善于學習、思考的心,流暢的語速外是否有“弦外之音”、言之有物卻考查不多甚至沒有考查。有的電臺、電視臺負責人常抱怨,怎么招的時候覺得還不錯,現在發現播新聞播的聽不清楚內容,訪談或大型活動主持時語言也撐不住,于是第二年繼續招聘,惡性循環。
2、從業塑造:包裝明星化,而非真誠求“務本”
很多媒體為了節目宣傳,便強力推出主持人,甚至高價請包裝公司為主持人設計造型,之后到處張貼廣告、拍廣告、代言產品等等,主持人儼然成為明星。而有的主持人把自己也當做明星,屏幕之下高高在上,追求奢華的物質生活,沉迷于觥籌關系網中。
從這種包裝出來的“明星化”的主持人身上,觀眾看不到本真,讀不出思想,感受不到真誠,不貼心不暖心,不能成為讓人信服的行家里手,失去了媒體代言人的公信力。
3、自我定位:功利個性化,而非責任有擔當
隨著播音員、主持人隊伍的壯大,競爭日益激烈。有的播音員、主持人為了得到更多人的關注,急功近利,想方設法“與眾不同”:你正襟端坐,我便挽袖揮手;你西裝領帶,我便馬夾領結;你發型端莊,我便卷發時尚;你按專業要求讀稿,我按港臺強調說稿。中國傳媒大學吳郁教授說:真正的個性是對稿件內容的把握,是對事物的判斷,是看待事物的角度和態度。舞臺,不是播音員、主持人個人的秀場,更不是獲取名利的資本。手持話筒,就要身肩責任,有所擔當。
1、完善準入機制,提高從業標準
注重對思想品德的考核:播音員、主持人是黨的宣傳員,是媒體“發聲人”。在準入考核時,有必要對其思想品德進行考查。因為,只有具備穩定的心理特征、積極的思想傾向和良好的行為習慣,才有可能透過文字通過語言向人們傳遞真善美,傳遞向上的價值觀,引導人們增強道德意識和道德判斷力,始終讓觀眾看到美好與希望,追求幸福與夢想。
注重對政策觀念的考核:無論是電臺還是電視臺,是播音員還是主持人,職責和任務就是宣傳黨的方針、政策、路線,因此在準入考核時必須要求對時事政治和政策有一定的了解。一定的基礎加之不斷的學習,播報稿件才能定穩基調,分寸得當,才能既播出時代的銳度,又穩健曉暢;主持節目語言才能準確深刻,不偏離方向。
注重對知識結構的考核:這是信息集聚的時代。播音員、主持人每天都要面對、播出天文地理、人文自然、國內國外,包羅萬象的內容。這就要求他們(她們)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礎和知識結構,這樣才能更加準確理解稿件內容,語言有思想,做到眼睛看得快、腦子想得快,出口卻穩實。
2、加大培訓力度,提高職業修養
業務培訓重在實效:向前輩學、向同行學也是加深對播音創作規律性的認識,進一步開闊視野、增強感受、提高職業修養的重要路徑。但業務培訓重在取得實效,而不是流于形式。有的媒體高價請來一些重要節目的主持人進行培訓,只是流水賬般說說自己的工作經歷,一個小時后培訓結束,沒有任何實質內容,更沒有思想的碰撞與啟迪。
藝術培訓必不可少:播音、主持都是一種語言創作活動,是一門語言的藝術。“除了借鑒電影、戲劇、歌唱、朗誦等與播音相近的藝術外,還可以博采眾家,借鑒音樂、美術、舞蹈、雕塑等藝術,這其中的許多表現方式在深層次上也都有與播音表達技巧相通之處。”因此,提高職業修養,除了業務培訓,各種形式的藝術培訓也同樣必不可少。
3、不間斷走基層,精神貼近民眾
曾有一位工作了三年多的播音員,怎樣鉆研業務,語言也是平乏無力,空洞蒼白。于是電視臺讓他隨記者一同外出采訪。數九寒天,他來到露天的民工市場采訪找工作的民工,了解了民工們的艱辛;酷熱夏日,他又跟隨環衛工體驗環衛工作。日復一日,這位播音員不再是稿件“復讀機”,而是用真情實感表達,語言有了內容,有了態度,有了平等,有了理解和尊重。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深入基層,走進生活,播音、主持工作才接了地氣,播音員、主持人才能真正明白“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才能心中有根基,語言有思想,作品有筋骨。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講好中國故事,傳遞社會正能量。
(作者單位:江蘇省教育廳新聞辦)
①張頌:《中國播音學》,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3年1月1日出版第24—25頁,第43頁。
②新華網:《習近平: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8/20/c_117021464.htm。
③豆丁網《試論播音員、主持人行業現狀及未來發展》http://www.docin.com/p-249118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