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
【摘 要】工資是技校教職工收入的主要經濟來源,不僅關系到每個教職工的切身利益,也是學校穩健發展的基本因素之一。本文分析了目前技校存在工資核算管理制度不夠完善,工資核算的方法過于落后等相關問題。并針對如何做好工資管理提出了一些看法。
【關鍵詞】技校教師 工資管理
工資是黨和國家根據我國社會主義按勞分配的原則直接支付給每個教職工的勞動報酬,是一個人知識、能力、責任與貢獻大小的標志和具體反映。同時,工資是國家給予每個教職員工的物質保障,也是教職工的主要經濟來源,關系到教職工的切身利益,因此必須每月按時、準確地將工資發放到教職工的手里。
現在教師的工資結構包括崗位工資、薪級工資、基礎績效工資和獎勵績效工資四個部分。崗位工資是基本工資的核心部分,按“一崗一薪,崗變薪變”的原則,崗位工資的確立應以科學的崗位管理為前提。薪級工資根據考核情況一年晉升一個薪級。我認為技校工資管理還存在以下問題:
一、工資核算管理制度不夠完善
一人擔任多職,同時完成工資核算、工資分析和工資監督工作,工資核算和工資監督崗位沒有實行分離。在工資核算中,每月都會碰到人事變動,如:新進人員工資核定、在職人員轉退休工資變動、職稱職務變動產生的工資調整、人員部門調動、人員工作單位變動、病事假人員工資調整以及各項代扣款項等等,這些變動勢必影響個人的工資變動,修改量大,在操作過程中容易失誤。如果是工資核算、工資分析、工資監督同屬一人的話,很難發現錯誤,這必然造成不良的影響。
二、工資核算的方法過于落后
目前技校工資核算多數是采用EXCEL表格的手工記賬方式,工資信息出現不連貫、斷層、維護困難等現象,以致工資管理人員疲于核對工資基礎信息,無法顧及工資管理其他智能上的要求。
三、業務關聯的各部門配合不到位
工資管理與各業務部門有著密切關系。人事部門掌握的人員信息,如新進人員工資核定、在職人員轉退休工資變動、職稱職務變動產生的工資調整、人員部門調動等信息;工會扣繳會員費;教務部門統計專職教師課酬等。這些都是教職工工資的一部分,與其利益息息相關,具有時效性,不得有半點差錯,需要各部門積極及時地提供數據給工資核算人員,以保證工資按時準確地發放。
如何科學地計發教職工的工資,提高工資核算和管理水平,是每個工資管理員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我認為應從以下方面入手:
(一)學校領導要充分認識到工資管理的重要性,健全機構、加強監督,制定完善的工資管理制度。設置工資核算、工資監督等崗位,實行分工負責制度,認真核算工資數據,最大限度地減少差錯。嚴抓教職工的考勤情況,進一步完善教職工的考核制度,正確地評價人才引進和崗位聘任等制度的優劣性。夯實基礎工作,建立個人工資信息檔案,對新增人員和減少人員的工資及時調整,新進人員必須核對清楚基本情況。強化工資管理監督與審核,規范工資核算,最大限度地減少差錯的發生。
(二)加強工資管理部門與其他相關部門之間的工作配合。工資核算中的人員變動、水電房租費代扣款、工會費、課酬等與其他部門有著極其密切的關系,各相關部門須及時提供信息和數據,提高工資核算的效率,確保工資核算不多算、不漏算,及時準確地發放到教職工手上。
(三)結合技校人事特點,建立公平的績效工資體系,完善技校的工資收入制度。對技校來說,必須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制定工資制度,尤其是績效工資部分。在科學評估教職工職位價值和能力價值的基礎上,強調教職工對學校的貢獻,使每個教職工真切感受到績效工資的激勵作用,用最飽滿的熱情和最好的質量去參加教學行政工作,最終促進學校教學事業的全面發展。
(四)積極改進和完善工資管理軟件,提升工資管理的理念和手段。工資管理員可以結合學校的特點,選購一款工資軟件,可以解決以往手工做賬花費時間長、效率低、保密性差、查找更新和維護數據困難的缺點,騰出更多的時間整理和分析工資數據,完善校內績效工資制度,實現工資管理自動化,提高工作效率,大大地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五)積極提升工資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工資管理工作是一項復雜而又細致的系統工程,具有很強的政策性、專業性、嚴肅性、連續性和群眾性,要求從事這項工作的人員要有嚴謹求實的工作作風、較高的思想、業務素質及處理問題的能力。要培養和引進一批既懂工資業務,又懂計算機應用技術的復合人才,定期對工資人員開展業務和計算機方面的培訓,以提高工資管理人員的業務水平。工資管理人員在政策的把握上必須嚴格,任何脫離政策寬嚴行為都是不允許的,而且也是有害的,要堅決杜絕無依據的變通和所謂的靈活。加之,工資演變史較為復雜,且每位教職工看待、理解工資問題的角度不同,將會出現個別職工帶著各種不同心情來咨詢,這就要求工資管理人員有較高的思想素質和政策理論水平,遇到問題,應耐心解釋,并以政策、原則來說服人。
隨著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工資制度也在不斷地改革完善中,工資變動的頻率逐漸增加,工資管理的工作量、難度和責任也陡然增大。只有提高工資管理人員綜合素質,提高工資管理觀念和手段,規范工作流程,加強日常監督,才能適應新的工資制度變化,使學校的各項工作順利開展,最終實現教書育人的辦學宗旨。
【參考文獻】
[1]朱曉萍.關于學校實施績效工資的思考[J].淮海工學院學報,2011(12).
[2]朱美芳.建和諧勞資關系,促社會和諧發展[J].青海師專學報, 2008(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