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幼初
【摘 要】當前,增強醫務人員職業責任感具有重大意義,它既是緩解緊張的醫患關系的一個重要方面,更是現代醫學模式對醫務人員素養的要求。建設富有特色的校園文化極大地促進醫學生職業責任感的培養。
【關鍵詞】職業責任感 現代醫學模式 校園文化 醫學生
1977年美國羅徹斯特大學精神病和內科學教授恩格爾(Engel)首先提出,應該用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取代生物醫學模式。 當前,隨著我國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的健康需求也在不斷提高,并且日趨多樣化,已不再僅僅滿足于對疾病的治療,而是積極地要求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還要求和諧的人際關系和社會心理氛圍。近些年來,醫患之間不時出現緊張關系正是我國醫學模式在由過去生物醫學模式向現代醫學模式轉變的過程中發生的摩擦,即我們的醫療機構、醫學界及醫護人員在觀念、行為、態度上的轉變沒有及時到位。醫護人員的責任是什么?現在時常有人提起美國醫生特魯多的墓志銘:“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有時去治愈,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在現代醫療機構中,醫生和護士要相互配合適時做好與病人或病人家屬的交流,把治療措施向病人說明,實事求是說明哪些癥狀通過醫療手段可以解除,哪些是目前還不能解決的。在不能解決的問題中,哪些是需要病人今后注意的。交談時要留有余地。 這種與病人的溝通需要從對病人的關懷出發,較好地運用專業知識和溝通技巧。因此,醫學生在大學學習期間,不僅要努力學習和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還要了解、熟悉病人的生理、心理、社會狀況,不斷增強職業的使命感、責任感,才能勝任將來的工作崗位,承擔起白衣天使的神圣職責。
1.職業責任感的含義
職業責任感,也就是工作責任心,是指從事職業活動的人對職業責任、義務有充分認識,并且具有履行職業責任和義務的愿望和態度。 由于衛生職業是關涉從業人員個人、單位、社會和國家多方利益的行業,所以,其職業責任感從本質上講既要求利己,又要求利他人、利事業、利國家、利社會,而且自己的利益同國家、社會和他人的利益相矛盾時,要以國家、社會和他人的利益為重。
心理學家的研究告訴我們:責任感是心理學大五人格理論中提到的一個重要的人格特質,包含認真、盡職、可靠、勤奮、堅韌、自律、克制、公正、條理、謹慎等特點。 人格是個人各種穩定特征的綜合,體現個人的思想、情緒和行為的獨特模式。這種獨特模式是個體社會化的產物。影響人格形成和發展的主要因素有遺傳和環境兩個方面,二者交互作用,決定了人格的形成和發展。遺傳主要決定了人格形成和發展的基礎,如氣質的形成;環境決定了人格的后天發展,如自我概念形成、態度和價值觀念、道德感、人際關系特征、習慣等。筆者在本文中僅從校園文化建設方面探討醫學生職業責任感的培養。
2.富有特色的校園文化潛移默化地塑造著醫學生的職業責任感
校園文化指的是學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環境和文化氣氛,它包括校園建筑設計、校園景觀、綠化美化這種物化形態的內容,也包括學校的傳統、校風、學風、人際關系、集體輿論、心理氛圍以及學校的各種規章制度和學校成員在共同活動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規范的行為準則。良好的校園文化,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啟迪學生心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劉向在《說苑》中說:“與善人居,如入蘭芷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則與之化矣。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 學生們置身于具有醫學生文化特色的氛圍中,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久而久之,就會成為一個有知識、有教養、有進取精神、有社會責任心和職業責任感的醫務人員。
2.1整潔文明的校園環境有助于養成醫學生愛護環境衛生的良好習慣,做事認真、有條理、可靠等素質,使他們能較好地適應未來的工作崗位
學生來自社會各個群體,絕大多數在入校前并不了解未來職業的性質、特點,進入院校后,映入眼簾的是設計科學、功能合理、整潔漂亮的校園,具有良好學習氛圍的教室和實驗、實訓室以及圖書閱覽室等等,校園每一處場地,甚至每一個角落都是設計科學、布置合理、整潔衛生的,這樣的學習和生活環境時刻在暗示學生:要愛護這美麗的校園啊!可不要使自己成為“第一扇破窗”! 這樣,我們的醫學生們逐漸地“與之化矣”。經過兩年校園生活的熏染,學生與這樣的潔凈環境已渾然一體了,他們也成了其中的一部分,而且是這美麗環境的保持和維護力量,其愛整潔、做事有條理等醫學生職業意識與素養即已逐漸養成。
2.2富有特色的校訓、嚴格的校規校紀、校園各處懸掛或張貼的人生及教育名言警句、各種宣傳欄的行業及優秀畢業生的介紹等啟蒙了學生的職業責任意識,約束了他們的行為,培養了他們自律、謹慎、克制的素質
醫學院校都有其特色鮮明的校訓,例如我院的校訓為:“勤勉、慎獨、仁愛、精誠”,懸掛或張貼在每間教室、實驗室等學習場所的講臺上方,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時時“提醒”、處處“叮嚀”。這樣把醫務人員應有的精神特質高度濃縮在校訓中,為學生未來職業素養的自我培養起到了很好的導向、督促作用。此外,在校園各處學習、實驗、實訓甚至是休閑場所都懸掛或張貼有校訓。
醫學院校的校規校紀通常都比較嚴格,在新生入學教育時安排專門的時間組織學習并以比賽、抽查等手段檢查學習效果,這既保證學生完成好學習任務,又養成了他們自律、克制、守紀等品質。
2.3高素質的教師隊伍為人師表、言傳身教,在教學生以專業知識與技能的過程中,他們對工作的高度責任感、對學生的關愛、對自己的專業領域的科學嚴謹的態度等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
俗話說:名師出高徒。具有淵博的知識、高超的教學藝術、富有人格魅力的教師,能夠在具體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激發學生的好奇心,點燃學生心靈之火,造就一大批出類拔萃的學生。名師就是一面奪目的旗幟,吸引著學生們去追趕、超越。車爾尼雪夫斯基說過:“要把學生造就成一種什么人,自己就應當是什么人。”醫學院校要培養出有高度的職業責任感的醫學生,必須集合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其中還要涌現出一批名師,這樣有利于教師把他們研究領域的最先進知識更好地傳授給學生,也能夠對學生施加更加優良的訓練。同時,教師對科學知識的勤奮積累,對教育教學藝術的執著追求,對學生、對教育事業的熱愛等等,在對學生進行“傳道、授業、解惑”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
2.4醫學生宣誓儀式、一定的志愿者活動和勞動活動等,較好地培養了醫學生的服務意識,能夠使學生更好地了解社會,了解其服務對象,從而形成正確的護理職業態度
醫學院校極富特色的醫學生宣誓儀式,是一次非常有意義的洗禮,莊重的儀式當使醫學生深刻認識到醫務人員職業的神圣感和高度的責任感,由此而激發了學生為勝任如此神圣的職業而勤奮努力的學習精神。
我們的學生幾乎都是應屆高中畢業生,沒有多少社會生活經驗,如何使他們了解社會,了解其工作的對象,這是一個重要而且繞不開的問題。為此,醫學院校通常都會安排學生進行一定時間的勞動活動;院系、班級每年都會組織一些學雷鋒活動;學院的青年志愿者協會也會定期開展一定的活動;院系學生管理部門還積極促進學生利用假期開展社會調查,深入了解社會,了解將來職業活動的社會環境。這些活動都有利于學生了解社會,了解社會中那些特別需要幫助的群體,培養他們的愛心、同情心,促使他們形成正確的護理職業態度。
此外,富有醫學生未來職業特色的迎新晚會節目、實驗室和實訓室以及臨床見習、實習等教學活動對學生有著嚴格要求等等,以上所有因素共同構成的校園文化氛圍,使生活于其中的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促使學生形成盡職、自律、謹慎、克制和遵守紀律等品質,養成職業責任意識。
醫學生職業責任感的培養是一個系統性的工作,醫學院校、見習及實習的醫院、社會各方面尤其是媒體等都在其中起著一定的作用,校園文化建設是其中一個重要方面。校園文化的教育是不言之教,青年學生易于受到影響,醫學院校應高度重視以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促進學生職業責任感的培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