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美
【摘 要】為適應創新型人才培養的要求,提高《水環境保護》課程教學效果,針對該課程的特點與當前本科考試的現狀,對課程考試模式進行了研究與實踐,期末考試由以前的閉卷考試改為開卷考試,命題結合實例,試題靈活性變大,同時增設期中測評,引入實際環境問題,讓學生結合所學知識對實際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增加了對實踐的認識以及理論知識的應用,另外在平時成績的考核中增加了課堂發言及討論部分,有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水環境保護》考試方式的改革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力,而且使學生由以前的被動學習轉變成主動學習,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水環境保護 考試方法 考試改革
《水環境保護》是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是一門緊隨著人類社會出現的環境問題而發展起來的新興科學,它以水環境為研究對象,以可持續發展為基本思想,闡述水環境保護的基本理論及方法,探索人類活動對水環境質量的影響以及保護水環境的方法,以解決我國面臨的水環境問題。通過課程的學習,可以掌握水環境保護的基本理論與方法,獲得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將來從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打下良好的基礎。《水環境保護》是與實際問題緊密相連的一門課程,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造成教學內容、教材更新等難以跟上其發展速度,因此,我們對《水環境保護》課程體系加大了教改力度,如對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和方法等方面進行了改革,初步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水環境保護》的主要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獨立思考能力是否增強是評價教學質量的重要標準。要實現這一教學目的,關鍵是建立一套合理的教學評價體系。
很多年來,評價學生知識和能力水平的主要途徑是考試,它在教學評價體系中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1]。合理的考試形式和內容,不但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同時教師可通過考試了解教學效果,改進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充分發揮考試的導向作用。反之,則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阻礙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2]。然而,高校現行的考試形式僵化,考試分數重于能力,學生為了考試而學習[3,4]。同樣,以往《水環境保護》的課程考試在考試內容和考試方式等方面一直沿襲著傳統的考試模式,存在很多的問題,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以及教師的教學熱情,阻礙了創新型人才的培養。為了提高教學效果,建立合理的教學評價體系,我們對傳統的考試模式進行了改革探索,并在2010級本科生中進行了試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考試方式的改革
以往《水環境保護》的考試模式為:期末理論考試(80%)+平時成績(20%),期末理論考試采用閉卷筆試的方式,考試題型比較單一、固定,造成學生為分數而學,死記硬背,知識面窄。這樣的考試不但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忽視了學生自身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創新能力的培養。為準確評價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以及應用知識的能力,我們對《水環境保護》課程的考試模式進行了改革探索。改革后考試模式轉變為:期末理論考試(40%)+期中測評(30%)+ 平時成績(30%),期末理論考試采用開卷形式,命題結合實例,試題靈活性大,有利于考查學生運用理論知識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避免了學生死記硬背,有利于培養其獨立思考的能力。在期中測評中引入實際環境問題,同時引入一些有實際應用背景的相關內容,讓學生結合所學知識對實際問題提出解決方案,以增加對實踐的認識以及理論知識的應用,這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有效地鍛煉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以往平時成績的考核主要包括考勤以及作業,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改革后,我們將平時成績由以前的20%提高到30%,考核內容除了考勤、作業以外,增加了課堂發言及討論部分,有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由以前的被動學習轉變成主動思考,而且活躍了課堂氣氛,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考試內容的改革
《水環境保護》是根據我國水環境保護的需要,在水資源保護、評價、規劃與管理方面形成的一套理論體系和技術體系。該課程主要是應用自然科學的原理考察、解釋和解決實際問題,其基本內容包括:水環境監測、水環境演化原理、水污染負荷分析與預測、水環境模擬預測、水環境質量評價以及水環境保護規劃與管理等。課程內容與實際問題以及政策法規緊密相連,以前的考試內容注重的是教材和課堂講授知識的再現,忽視了學生應用知識能力的考查,存在明顯的重知識而輕能力的傾向。這種考試的命題形式多為填空題、名詞解釋和問答題等簡單作答的題目,而真正考查學生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題目卻很少,不利于學生分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為了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對考試內容進行了相應的改革。考核內容從單純知識點的考察向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考查方向轉變,強調理論和實踐的結合,注重考查學生掌握綜合性知識的情況以及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期末測試試卷中題目的難度加大,死記硬背的題目減少, 同時增加分析應用題等靈活運用的題目。過去的閉卷考試中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題目只占30%左右,改革后將其升高到60%,將學生從死記硬背中解放出來,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法,提高了其綜合分析能力和創新能力,有效推進了素質教育。另外《水環境保護》是一門密切聯系實際的課程,由于當今社會的快速發展,知識更新速度不斷加快,使得教材無法適應知識的變化,因此,在課程教學過程中,除了講授教材知識,還應多向學生講授一些學科相關的國內外前沿知識,把國內外學術動態巧妙融入課程中。考試改革應與課程改革結合進行,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水環境保護》考試改革的實施效果及思考
考試改革后實行開卷考試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考試題型大多靈活多變,學生在復習過程中由以前的死記硬背知識點轉變為歸納總結所學知識以及對實際問題的解決上。考試改革后同學們普遍認為,采用開卷考試不僅減輕了死記硬背的負擔,而且還提高了學習主動性和自覺性,使考試成績有明顯的好轉。經過本次考試改革,尤其是增加了期中測評,絕大多數學生由以前的被動學習變為主動思考、認真查閱資料,加深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認識,提高了絕大多數學生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學生的課堂學習氣氛明顯好轉,能主動思考、積極回答問題。但是在考試改革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負面影響,由于期末考試為開卷考試,這就造成一些學生的依賴心理,平時學習比較放松,比如曠課、上課睡覺、抄襲作業等,對考試產生僥幸心理,養成了不認真復習的不良風氣。因此,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要使學生認識到開卷考試并不是降低對他們的要求,它的使用只是為了解放學生的思維和大腦,使他們能在考場上發揮自己的水平,同時必須使學生意識到學習仍是一個艱苦的長期過程,不能因為采用開卷考試而放松對自己的要求。
總之,《水環境保護》考試改革是考試制度的新嘗試,作為學生要真正認識和理解考試改革的意義,能夠自覺主動地學習,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同樣,作為教師要注重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的考核與提高以及考核過程中的公平與公正,使考試在培養創新型大學生的過程中起到正確的導向作用。
【參考文獻】
[1]龔婷婷,趙健,姚科,余芳雪,朱彩蓉.四川大學本科生《衛生統計學》課程考試改革初探[J].現代預防醫學,2014,41(1):190-193.
[2]高亮.課程考試改革與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3(1):35-37.
[3]程琴,謝大蓉,劉克林.高校考試改革與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的思考[J].醫學教育探索,2008,7(7):682-683.
[4]陳莉欣,于淑萍.高校課程考試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07,28(2):94-9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