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波
20世紀70年代初,美國心理學家弗萊維爾首先提出了元認知概念,它是指個體對自身認知過程的認識和意識,其核心意義是“對認知過程的再認知”。對于初中物理教學而言,元認知在學生學習活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其主要作用表現為:學生能根據學習活動的要求,選擇適當的認知策略,監控認知活動過程,不斷取得信息并反饋信息,評價每種認知策略的有效性,堅持或更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手段,及時調節自己的認知過程。因此,教師應重視在物理教學中對學生元認知能力的培養,幫助學生形成在學習、記憶和思維過程中進行自我指導的能力,提高學習效率。下面,筆者就結合初中物理教學中,對學生元認知能力的培養的策略談談個人的淺見,以供同行參考。
一、指導學生制訂學習計劃
教學計劃是由學校教師根據課程標準與學生的學習進程來決定的,教師應該讓學生了解每學期制定的教學計劃,從而讓學生能夠依據教師所制定的教學計劃,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安排自己的學習計劃,這樣更有利于學生合理掌握自己的學習進度。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以根據每一章節的具體內容,列好預習提綱或導學案,讓學生更有目的地進行課前預習,了解重難點,為上課做好準備。
以蘇教版八年級第九章《力與運動》一課為列,在課前筆者將本課的學習目標、學習重難點、預習導學部分一一羅列出來,通過網絡教學平臺上傳。
【學習目標】 理解二力平衡的條件;理解牛頓第一運動定律,知道物體運動狀態變化的原因;知道一切物體都有慣性。
【學習重難點】 重點:理解二力平衡的條件;建立力和運動的基本關系。難點:認識物體運動狀態變化的原因,建立力和運動的基本關系。
【預習導學】
1.力的三要素分別是什么?三要素完全相同的力,其作用效果如何?
2.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是什么?
3.認真觀察教材圖9-7中的三幅圖后,完成下列問題。
=1×103(kg/m3)=ρ水,所以得出松手后實心球會懸浮于水中。
但實際上,這道題還可以用比較法求解,即實心球完全浸沒于水中,那么V排=V球,所受浮力為:
F浮=ρ水gV球=1×103kg/m3×10N/kg×0.0005m3=5N
F浮=G=5N,所以松手后實心球處于懸浮狀態。
在物理習題練習中,一題多解可以讓學生掌握多種方法與思路,在遇到新的問題時能順利挖掘出物理量間關系和物理規律間的內在聯系,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也能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指導學生做學習筆記
學習筆記是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通過聽講、觀察和思考而記錄的內容,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手段,它可以豐富學生的元認知知識,是培養學生元認知技能的重要策略。教師應指導學生靈活而有效地做好物理學習筆記,做到記錄明晰而實用。
例如,在預習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預習筆記,記錄下自己已知和未知的新知識,找出重點難點,這樣可以更有針對性地聽課。在課堂學習中,學生可以記好提綱,記錄實驗現象及其本質,記錄重點、難點和疑點,記錄要思考的內容,記錄思路、方法。這樣的課堂學習筆記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自我思維監控,促使學生在原有知識基礎上整合新知識,并逐漸形成良好的思維方式與學習習慣。對于課后筆記,則是對課堂學習反思之后的對學習內容的增添和整理,對思路分析的記錄和警示,盡可能地將問題和分析問題的方法分類整理,便于以后溫習。
總之,元認知理論對開發學生智力,特別是解決“教會學生如何學習”等問題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元認知能力,切實提高學習效率。endprint
20世紀70年代初,美國心理學家弗萊維爾首先提出了元認知概念,它是指個體對自身認知過程的認識和意識,其核心意義是“對認知過程的再認知”。對于初中物理教學而言,元認知在學生學習活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其主要作用表現為:學生能根據學習活動的要求,選擇適當的認知策略,監控認知活動過程,不斷取得信息并反饋信息,評價每種認知策略的有效性,堅持或更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手段,及時調節自己的認知過程。因此,教師應重視在物理教學中對學生元認知能力的培養,幫助學生形成在學習、記憶和思維過程中進行自我指導的能力,提高學習效率。下面,筆者就結合初中物理教學中,對學生元認知能力的培養的策略談談個人的淺見,以供同行參考。
一、指導學生制訂學習計劃
教學計劃是由學校教師根據課程標準與學生的學習進程來決定的,教師應該讓學生了解每學期制定的教學計劃,從而讓學生能夠依據教師所制定的教學計劃,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安排自己的學習計劃,這樣更有利于學生合理掌握自己的學習進度。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以根據每一章節的具體內容,列好預習提綱或導學案,讓學生更有目的地進行課前預習,了解重難點,為上課做好準備。
以蘇教版八年級第九章《力與運動》一課為列,在課前筆者將本課的學習目標、學習重難點、預習導學部分一一羅列出來,通過網絡教學平臺上傳。
【學習目標】 理解二力平衡的條件;理解牛頓第一運動定律,知道物體運動狀態變化的原因;知道一切物體都有慣性。
【學習重難點】 重點:理解二力平衡的條件;建立力和運動的基本關系。難點:認識物體運動狀態變化的原因,建立力和運動的基本關系。
【預習導學】
1.力的三要素分別是什么?三要素完全相同的力,其作用效果如何?
2.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是什么?
3.認真觀察教材圖9-7中的三幅圖后,完成下列問題。
=1×103(kg/m3)=ρ水,所以得出松手后實心球會懸浮于水中。
但實際上,這道題還可以用比較法求解,即實心球完全浸沒于水中,那么V排=V球,所受浮力為:
F浮=ρ水gV球=1×103kg/m3×10N/kg×0.0005m3=5N
F浮=G=5N,所以松手后實心球處于懸浮狀態。
在物理習題練習中,一題多解可以讓學生掌握多種方法與思路,在遇到新的問題時能順利挖掘出物理量間關系和物理規律間的內在聯系,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也能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指導學生做學習筆記
學習筆記是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通過聽講、觀察和思考而記錄的內容,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手段,它可以豐富學生的元認知知識,是培養學生元認知技能的重要策略。教師應指導學生靈活而有效地做好物理學習筆記,做到記錄明晰而實用。
例如,在預習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預習筆記,記錄下自己已知和未知的新知識,找出重點難點,這樣可以更有針對性地聽課。在課堂學習中,學生可以記好提綱,記錄實驗現象及其本質,記錄重點、難點和疑點,記錄要思考的內容,記錄思路、方法。這樣的課堂學習筆記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自我思維監控,促使學生在原有知識基礎上整合新知識,并逐漸形成良好的思維方式與學習習慣。對于課后筆記,則是對課堂學習反思之后的對學習內容的增添和整理,對思路分析的記錄和警示,盡可能地將問題和分析問題的方法分類整理,便于以后溫習。
總之,元認知理論對開發學生智力,特別是解決“教會學生如何學習”等問題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元認知能力,切實提高學習效率。endprint
20世紀70年代初,美國心理學家弗萊維爾首先提出了元認知概念,它是指個體對自身認知過程的認識和意識,其核心意義是“對認知過程的再認知”。對于初中物理教學而言,元認知在學生學習活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其主要作用表現為:學生能根據學習活動的要求,選擇適當的認知策略,監控認知活動過程,不斷取得信息并反饋信息,評價每種認知策略的有效性,堅持或更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手段,及時調節自己的認知過程。因此,教師應重視在物理教學中對學生元認知能力的培養,幫助學生形成在學習、記憶和思維過程中進行自我指導的能力,提高學習效率。下面,筆者就結合初中物理教學中,對學生元認知能力的培養的策略談談個人的淺見,以供同行參考。
一、指導學生制訂學習計劃
教學計劃是由學校教師根據課程標準與學生的學習進程來決定的,教師應該讓學生了解每學期制定的教學計劃,從而讓學生能夠依據教師所制定的教學計劃,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安排自己的學習計劃,這樣更有利于學生合理掌握自己的學習進度。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以根據每一章節的具體內容,列好預習提綱或導學案,讓學生更有目的地進行課前預習,了解重難點,為上課做好準備。
以蘇教版八年級第九章《力與運動》一課為列,在課前筆者將本課的學習目標、學習重難點、預習導學部分一一羅列出來,通過網絡教學平臺上傳。
【學習目標】 理解二力平衡的條件;理解牛頓第一運動定律,知道物體運動狀態變化的原因;知道一切物體都有慣性。
【學習重難點】 重點:理解二力平衡的條件;建立力和運動的基本關系。難點:認識物體運動狀態變化的原因,建立力和運動的基本關系。
【預習導學】
1.力的三要素分別是什么?三要素完全相同的力,其作用效果如何?
2.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是什么?
3.認真觀察教材圖9-7中的三幅圖后,完成下列問題。
=1×103(kg/m3)=ρ水,所以得出松手后實心球會懸浮于水中。
但實際上,這道題還可以用比較法求解,即實心球完全浸沒于水中,那么V排=V球,所受浮力為:
F浮=ρ水gV球=1×103kg/m3×10N/kg×0.0005m3=5N
F浮=G=5N,所以松手后實心球處于懸浮狀態。
在物理習題練習中,一題多解可以讓學生掌握多種方法與思路,在遇到新的問題時能順利挖掘出物理量間關系和物理規律間的內在聯系,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也能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指導學生做學習筆記
學習筆記是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通過聽講、觀察和思考而記錄的內容,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手段,它可以豐富學生的元認知知識,是培養學生元認知技能的重要策略。教師應指導學生靈活而有效地做好物理學習筆記,做到記錄明晰而實用。
例如,在預習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預習筆記,記錄下自己已知和未知的新知識,找出重點難點,這樣可以更有針對性地聽課。在課堂學習中,學生可以記好提綱,記錄實驗現象及其本質,記錄重點、難點和疑點,記錄要思考的內容,記錄思路、方法。這樣的課堂學習筆記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自我思維監控,促使學生在原有知識基礎上整合新知識,并逐漸形成良好的思維方式與學習習慣。對于課后筆記,則是對課堂學習反思之后的對學習內容的增添和整理,對思路分析的記錄和警示,盡可能地將問題和分析問題的方法分類整理,便于以后溫習。
總之,元認知理論對開發學生智力,特別是解決“教會學生如何學習”等問題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元認知能力,切實提高學習效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