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 莉 陳少玲 劉 勝 郁 玲
高血脂缺血性腦卒中疾病是一種較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具有較高的死亡率和致殘率[1],其發病原因多和患者的飲食生活習慣有關。為了確保高血脂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治愈率,減少其并發癥的發生,降低高血脂缺血性腦卒中致殘率,本研究對我院針灸康復科住院的高血脂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采用多元化健康運動指導模式,效果滿意。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9年1月~2012年12月入住我院康復科高血脂缺血性腦卒中患者120例為研究對象,男76例,女44例。年齡41~67歲,平均(56.5±9.7)歲。將患者隨機等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及健康教育,如心理護理、飲食指導、用藥指導、心理護理等。干預組在此基礎上給予運動康復健康指導,具體措施如下:
1.2.1 入院評估 由責任護士對新入院的高血脂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進行初步病情和疾病認知水平評估。了解患者及其家屬對該病的認知程度,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多元化健康運動指導內容和計劃。
1.2.2 心理暗示 觀察記錄高血脂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入院后的心理狀態,責任護士指導患者家屬注意穩定其情緒;保持安靜整潔的康復環境,緩解其焦慮、緊張情緒,幫助其樹立康復信心;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康復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心理問題,暗示引導家屬對患者的進步及時給予鼓勵,使患者以積極的心態投入到身體康復的治療中[2]。
1.2.3 運動療法指導 由職業治療師與患者家屬對患者進行“1對2”的運動療法指導。對于肢體活動受限的高血脂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指導患者家屬對其進行被動活動,要求患者家屬和患者一起學習運動技巧,包括活動患者的各個關節,幅度應由小到大,動作應平緩柔和。指導患者利用健康的肢體帶動活動受限肢體進行被動活動;指導患者家屬幫助患者在床上進行翻身訓練,在床上進行橋式運動和床邊坐起運動。告知患者在進行運動療法之前先解大小便,防止用力過度。
1.2.4 行走訓練 步行是患者維持整體健康,實現生活自理的重要一環[3]。指導下肢肌力達到IV級的高血脂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做步行訓練:第一步進行平衡杠內的步行訓練;第二步進行控制雙肩步行訓練;第三步進行控制骨盆步行訓練;第四步做特殊步行訓練,即向健康肢體一側做橫向邁步訓練,然后向肢體活動受限一側做橫向邁步訓練,在家屬陪同下做上下階梯的訓練。護理人員在步行訓練過程中應當耐心指導,對患者的不良姿勢及時給予糾正。
1.2.5 作業療法訓練 指導患者進行日常生活訓練,如起坐站立訓練、穿衣、吃飯等。根據高血脂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個人特點選擇性地指導其進行手工操作訓練[4]。
1.2.6 語言能力恢復訓練 指導高血脂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進行書寫訓練和聽力理解訓練等感覺刺激和鍛煉語言肌力的訓練。告知患者和家屬如何使用語言交流板和電子交流工具,幫助患者提高溝通能力。
1.2.7 康復儀器使用指導 指導高血脂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和患者家屬正確使用手杖和步行器等輔助工具進行后遺癥期的康復訓練。
1.3 效果評價 患者入院后20 d采用科室設計的調查問卷對其進行調查,調查內容包括:何為高血脂缺血性腦卒中,其預防方法,康復治療的意義以及如何防止其再次發作等6個方面,以了解患者的疾病認知水平,調查結果分為優秀、良好和差3個等級。患者對健康教育模式的滿意度分為滿意、基本滿意和不滿意3個等級。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2.0統計學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等級資料的比較采用Wilcoxon秩和檢驗,檢驗水準 α =0.05。

表1 兩組患者疾病認知水平比較(例)

表2 兩組患者對健康教育模式滿意度比較(例)
腦卒中為神經系統的常見病和多發病,是目前導致人類死亡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且存活者中50% ~70%的腦卒中患者遺留有嚴重的殘疾,給社會和家庭帶來了沉重的負擔[5]。高血脂缺血性腦卒中的死亡率和致殘率較高,因此,做好患者及其家屬的健康教育,提高高血脂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對疾病認識的知識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是減少并發癥提高治愈率的重要方式,選擇正確的健康教育模式和護理方式可以保證取得良好的效果[6]。
本研究顯示,多元化健康運動指導模式可以更好地提高高血脂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水平,及時解決患者在整個康復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如如何進行康復運動、如何進行心理調適、如何預防疾病再次發作等。干預組配備了具有心理咨詢師證書和物理治療師證書等專業證書的護士和職業治療師,通過多元化健康教育的模式在護理高血脂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過程中彌補了護理人員專業知識的局限,為高血脂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和家屬提供了更為細致專業的健康教育,充分發揮了多元化健康運動指導的優點,增強了護理人員和患者之間的互動,實現了無障礙高效溝通,提升了高血脂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和家屬學習疾病知識的興趣和疾病知識水平。
以往的健康教育一般都是入院后由責任護士對患者和家屬進行一對一的健康教育,存在一定的經驗知識缺陷和護理資源浪費。多元化健康運動指導模式可以把具有心理學、物理治療和康復學等技能的醫護人員集中起來對高血脂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健康教育,彌補因此造成的時間限制和康復經驗缺乏等缺陷。另外,針對患者入院時間不等和文化水平的差距,科室護理人員把多元化教育的課程內容錄制成視頻和音頻文件,在病房根據患者需求進行分時段播放,并印制了圖文并茂的高血脂缺血性腦卒中疾病相關的宣傳圖冊和彩頁,以幫助文化程度較低的高血脂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及其家屬提高疾病認知水平,有效預防高血脂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并發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和滿意度[7]。因此,多元化健康運動指導模式值得在高血脂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護理中推廣應用。
[1] 姜緒紅,黃小惠,黃育娟,等.多元化健康運動指導模式在中風患者及照顧者中的應用[J].海南醫學,2010,21(10):125-126.
[2] 林晶晶,蔣玉宇.多元化健康運動指導模式在社區老年護理中應用的優勢[J].中華護理教育,2009,6(4):166 -167.
[3] 南尾崑,廖鴻石主編.康復醫學[M].第2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08-215.
[4] 丁春梅.腦卒中患者社區護理及康復體會[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3,13(7):479 -480.
[5] 賈建平主編.神經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71.
[6] 楚平華,周慶蘭.因人而異的系統健康教育在腦卒中患者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05,20(1):71 -73.
[7] 袁 紅,林雨晴,朱 飛.多媒體健康教育在社區服務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2007,18(4):135 -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