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幾年來,學校積極投身于課改,教育教學創新之舉深入教師之心。先是部分教師在課堂上主動試行“262”教學模式,效果顯著。隨即在全校大規模推行這種新型的有利于學生主動積極思維的新課堂教學模式。一年的試行,全校各年級各學科均取得了不錯的課改效果,學生也稱學得比以前輕松而又多了趣味。
關鍵詞:語文;課堂;問題;對策
所謂的“262”教學模式,“2”是指重建兩種關系,即:教學關系和師生關系?!?”是指學習過程中的六大環節,即:復習檢測、自主學習、有效交流、整合展示、歸納小結、當場測評?!?”是指兩種主要課型,即:預習課和展示課?!?62”還體現在教學時間的分配上,即:教師引導、點撥釋疑占20%,學生自學、討論展示占60%,學生鞏固、當堂訓練占20%?!?62”還體現在學生的分層上,即:20%是優秀生,60%是中等生,20%是潛能生?!?62”還體現在知識的分層上,即簡易基礎知識占20%,中等難度知識占60%,難點拓展知識占20%?!?62”還表示20%的知識是自學學會,60%的知識在組內合作學會,20%的知識是教師教會。
傳統課堂的教學關系,是以教師的教為主導的,學生大多是被動地學,這樣就大大壓制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我們的“262”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就打破了這種落后的教學方式,建立新的教學關系。核心理念是:“相信學生、解放學生、利用學生、發展學生”,“先學后教、以學定教、以學評教、以學促教”,即變“教中心”為“學中心”,一切教學活動均要圍繞學生的“學”來開展,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真正主人,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督促者、激勵者。教師的活動不再是依據固有模式“灌輸”現成知識,而是應對學生活躍的思維和變化的情緒,需要師生之間相互溝通、交流,教師要以平等的心態對待學生。
一、出現的問題
學生是受教育者,他們對學習任務不太明確,對要學的內容不太熟悉,學習過程欠思考,學習方法未掌握,很容易出現問題。
1.要求寬松。對學習任務無法要求也不要求人人完成,又無法要求也不要求全部完成學習任務,過于注重“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這樣“看起來很美”:滿足了學生多層次的需求,不讓學習困難的學生背負過重的壓力,著重于訓練的有效性。但是,其弊端也是十分明顯的:(1)削弱了學生與學習上的困難作斗爭的信心和勇氣,時間一長易產生依賴心理,見到困難就放棄,碰上“敵人”就“投降”,從而養成不完成任務的壞習慣。(2)部分上進心、自控能力不強的學生濫竽充數,“對學”“群學”易形同虛設。正因為中下等學生學習有困難,潛能生才熱望優生解疑,優生才有機會施以援手。如果允許有差別地完成學習任務,那么差生不練,優生不幫就變成理所應當。(3)因為部分學生、部分題目沒有做,展示時,沒有解題體驗的學生必然沒有參與的熱情,參與了也昏天黑地,浪費時間。
2.學生易形成追求結果,放棄過程的現象。把教者精心設置的問題簡單地理解只要知道的結果。學生很易產生依賴思想,不愿意深入鉆研,也不會另辟蹊徑,更不用說多角度解題。創造性、求知欲會受到壓制,用預設的結果,壓縮了學生奮力登攀的時間和空間,為有惰性的學生“抄答案”提供了條件。
3.基礎較好、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失去了較多內容的學習機會,時間一長,他們可能會出現一定的負面情緒,從而使他們失去成為尖子生的機會。
4.基礎較差的學生可能會被同組學得不錯的同學取笑。
二、對策思考
1.是在小組建立上做文章。根據所學內容建立AB兩種形式的合作小組。A組成員好、中、差幾種學生都有,B組成員之間學習成績無多大差距。教師根據學生所學內容決定用哪種形式的小組。對知識性發現型的盡量用B組,對應用能力型的多用A組形式的合作小組,教師要加強監控,給足學生思考討論的時間。
2.課外補充作業上精心分層布置,讓各層次的學生得到充分訓練的機會以及成功的體驗。
如果我們能正視這種教學模式中的問題,并盡力去尋找解決之道,進一步做好后續工作,定會取得比以往更好的教學成果。
參考文獻:
徐紅霞.中職“262”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初探:以中職語文教學為例[J].江蘇教育,2012(27).
作者簡介:徐愛平,男,1970年1月出生,教育碩士,就職于江蘇省海安縣實驗中學,研究方向:高中語文教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