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各種體育項目中,籃球是最受歡迎的運動,從建立大學體育籃球教學改革新思路,創設籃球游戲、娛樂性比賽和比賽教學等生動活潑的教學環境兩個方面探討了大學體育籃球教學問題。
關鍵詞:籃球運動;體育教學;嘗試;能力
隨著高校體育教育改革的深化,怎樣使籃球教學適應素質教育和終身體育的教學思想,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將籃球文化的豐富內涵和籃球運動的教育功能融合到教學實踐中,是大學籃球教學改革的核心。
一、建立大學體育籃球教學改革新思路
大學體育籃球教育改革,首先是教學思想的改革。高校籃球教學改革要重視學生的技能掌握和素質提高,符合學生心理發展的基本需求,培養學生的自我鍛煉能力和參與意識,實現終身參與體育鍛煉的教學目標。
1.堅持學校籃球普及性與娛樂性特征
籃球源于游戲,以簡單的比賽形式產生,逐漸發展成為一項競技運動,自始至終,籃球運動沒有脫離游戲的基本特征。傳統的籃球體育教學忽視了學校籃球普及性與娛樂性的特征。大學籃球教育改革要建立以比賽教學為主線的教學環境,圍繞娛樂比賽形式,進行籃球理論知識教育和能力素質培養,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創設突出普及性和娛樂性特征的教學模式,促進學生籃球意識和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
2.兼顧學生心理與生理的同步發展
大學體育籃球教學要豐富學生籃球運動的認知結構,促進知識向能力的轉化。只有提高學生的主觀認識,才能實現較高層次的教學需求。現代教學理論①認為,教學過程是以認知活動為核心的復雜信息交流系統。學生的主動參與是實現認知活動信息交流系統的暢通的基礎。要實現大學體育籃球教學目標,就要從學生參與籃球運動過程得到娛樂性心理體驗為切入點,兼顧學生生理與心理的同步發展,豐富學生參與籃球運動的認知結構,提高他們的主動參與意識。
3.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
經驗是接受新知識的基礎,是知識轉化的橋梁,也是個體認知結構中的重要因素。學生在已有籃球運動經驗的基礎上,向更高層次延伸和發展。在大學體育籃球教學中,教師要注意開發學生已有籃球運動的經驗,借助學生自身的認知能力,指導學生由知識向能力轉化,實現由低層次向高層次的發展。教學情境的創設、教學方法的組織、教學內容的選擇,都要與學生現有的認知結構相貼近,學習知識、傳授技術、培養能力符合學生的經驗系統,實現終身參與籃球運動的教學目標。籃球運動具有豐富文化內涵,是人類游戲娛樂活動、競技運動以及文明財富的一部分,籃球運動是文化教育的載體,把籃球文化與籃球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對籃球運動的認識,全面、客觀地了解籃球運動的內涵,了解籃球運動的教育文化、強身文化、健身文化和娛樂文化功能,提升籃球認識,追求籃球價值,樹立籃球理想。
二、創設籃球游戲、娛樂性比賽和比賽教學等生動活潑的教學
環境
為了培養和提高學生籃球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大學體育籃球教學要加強籃球游戲、娛樂性比賽和比賽教學,創設游戲性的帶有競技色彩的以較大強度完成練習的教學環境,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鍛煉熱情,活潑開放的教學氛圍極大地滿足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將籃球知識、技術技能、戰術方法傳授給學生,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意志品質、道德修養和自信心,把籃球文化的教育內容有機地融匯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籃球游戲、娛樂性比賽等生動的教學環境,符合籃球運動技能開放性和對抗性特征,符合實戰對抗運用與技術動作學習相結合的教學原則。采用籃球游戲、娛樂性比賽,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學生增強技術能力的學習效率,體現籃球技術動作教學的個體化原則和規范化目標,培養了作風、磨煉了意志、突出了團隊精神,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性,促進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
大學體育籃球教學,要堅持普及性與娛樂性的教學特征,兼顧學生心理與生理同步發展的原則,發揮籃球運動的教育功能,建立籃球游戲娛樂性比賽的教學環境,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模式,培養大學生的籃球情感和籃球文化。培養學生積極競爭、自主自強和團隊精神,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楊樺.我國高等體育院校的教學改革與發展.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1.
作者簡介:趙娟,女,1964年3月出生,大學本科,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公共教學部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學體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