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黨校是加強入黨申請人、入黨積極分子、黨員干部理論學習和黨性修養的陣地和熔爐。學生作為高校黨員的主要構成部分,其先進性教育的有效途徑之一是黨課教育。近年來,經調研和長期的工作思考,因黨課設置、師資和受教育主體等原因,黨課效果有些不理想。為新形勢培育更多有堅定理想信念的黨員,從黨課有效性切入做了一些思考。
關鍵詞:高校黨校;黨課;有效性
有效性指特定實踐活動及其結果在滿足相應主體需要方面表現出的積極性,即組織目標的實現程度。黨課的有效性是黨課及其結果在對受教育者的思想提升方面表現出的積極性,即黨課目標的實現程度。有效性分三層:黨課目標的有效性,體現在教育目標的制定、修改、執行及實現完善的整個過程中;課堂的有效性,是一種現實有效性,直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教育過程中。黨課授課過程的有效性更是一種動態運作,在運作過程中需要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積極配合,需要一個“抬頭率”“興趣點”,同目標的有效性一樣,只有遵循這個動態運行原則,黨課授課過程的有效性才能得以體現;后期輻射的有效性,是一種潛移默化、長遠的有效性的考察,要對受教育者產生深遠影響。
一、現狀及不足
1.筆者對某高校黨校培訓主體(入黨積極分子、預備黨員、支部書記委員等)進行抽樣調查得出:黨課教育缺乏對學員責任意識的培養。通過對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的一份調查發現,13%的被調查者認為入黨是一種榮譽,22%被調查者認為入黨是更多的發展機會,9%的被調查者認為入黨是一種精神支柱,18.5%的被調查者認為入黨是一種政治資本,近37.5%的被調查者認為入黨是一種責任和義務。從黨課教育的內容來看,近50%的被調查者認為黨課教育應該加強責任意識的培養。綜上所述,1/5的學生黨員認為入黨可以獲得較多的發展機會,把入黨作為找到好工作的投資。
2.缺乏對黨課設置多樣性的安排。黨校學員參與培訓的內容、時間、地點均為黨校統一安排,這有利于加強對學員的管理,節省成本、便于操作等諸多優點。但在黨校培訓的實踐中不同的學員是有著不同的個性化需求,統一安排會出現黨校教學上的時間安排與常規的教學、實踐沖突,因其內容整齊劃一亦即缺乏針對性和現實性,而不能滿足學員多樣化發展的需要,從而使得黨課設置的靈活性以及多樣性欠缺問題浮現出來,部分學員的興趣愛好得不到滿足,教學的有效性也因此受到影響。責任意識的培養,不能簡單地通過課堂授課、聽報告、看視頻等方式獲得,而要在參與社會實踐活動中學習和培養。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發現,有65%的學生認為黨課教育重理論輕實踐,兩者缺乏有效的結合,以至于理論都變成了“空中樓閣”。黨課教育不走出教室、報告廳,不深入社會現實,黨課教育就不能達到預期目標。黨課實踐教育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僅可以深化大學生對黨的基本知識的理解,更能推動大學生對理想信念的體驗與認識。
3.兼職教師自身的專業知識和思想政治素質水平影響黨課教育的質量,制約著黨課教育功能的實現。兼職教師主要由五部分構成:黨政領導、黨政部門工作人員、黨建輔導員、黨支部負責人(高年級的學生黨員負責,接受輔導員指導),除此之外,還有少部分專業教師。調查發現有42.5%的被調查者認為黨課工作者對黨務工作一知半解沒有起到表率作用,57.5%的被調查者認為黨課工作者缺乏黨建方面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輔導員和相關的任課老師在黨課教育工作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是有些高校輔導員人數不足,在兼職輔導員的選任上條件有所放松,這就存在一些輔導員本身就不是黨員,思想政治上并不成熟,卻負責學生黨建工作的現象。而更嚴重的一種現象是,有的任課教師在課堂上,不能正確的評價我黨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有的專業課教師只負責知識的傳授,把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責任推到了輔導員和“兩課”教師的身上,沒有認清自身的言傳身教的作用。
二、發展方向和空間時間的延展
1.黨校黨課的發展方向。黨課要結合實際,“缺啥補啥”。教育內容上,從知識傳授型黨課向思想提升型黨課的轉變。黨課教育的最終目標是提高學員的先進性、純潔性,提高黨性修養,知識的傳授不可或缺,但不是最終目標,應該更加重視思想認知的升華而非僅僅停留在知識學習上。為了便于考核,很多培訓設置了量化的考核指標。設置考核指標,是增強培訓效果的有效手段。但在指標設置上,可以調整為更多地考察思想認識上。模式上,從傳統的課堂型黨課向實踐課堂的轉變。傳統課堂無外乎課堂授課、聽報告、看視頻等。而實踐課堂也就是第二課堂,即社會實踐。黨建社會實踐跟普通意義上社會實踐有些區別,要通過實踐達到提升學員黨性修養、理想信念教育的目的,所以學院和學校要為學生搭建一些教育意義強又有實際內容的實踐基地、實踐活動。
2.黨校黨課空間時間的延展。當代大學生對自己的發展道路都有一些明確的預期,對政治進步有明確的要求。但在思想中存在著浮躁輕率、入黨動機功利化以及政治辨別力較低等問題,因此塑造學生的良好人格顯得尤為必要。由于學生在政治理論學習方面的自覺性相對薄弱,傳統的培訓項目不能放棄。除此之外,應開拓新的領域。創新辦學理念,開設網上黨校,加強對學員日常學習、生活的滲透,實現黨校教育空間的延展。將黨校規章制度、培訓資料、資源信息、最新理論動態等輸入網絡平臺,有利于學員課余時間的查閱與學習;開通網絡視頻會議系統,豐富培訓模式提高培訓效果;開通黨校師生互動交流平臺,便于黨校教師實時把握學生思想動態并進行引導;開辟專欄展示社會主義發展的成果及黨員的先進性事跡,讓學員從事實中真實感受黨員的先進性。設立黨校跟蹤考察制,充分利用各方合力加強對學員的持續性考察,實現時間上的延展。在考察中,充分聽取任課教師及學生的意見,對于大眾反映差的學員,提出具體改正意見甚至重返黨校回爐學習。
三、有效性措施
1.創新培訓模式,將必修課與選修課相結合。在了解學員需求,堅持按需辦學的前提下,設置黨校培訓的必修課與選修課相結合的方式。將黨的歷史、黨的基本路線與方針、學生入黨具體的程序及思想上的要求等入黨必備知識設置為必修課;將思想理論教育學、政治理論學、心理學等方面的課程設置為選修課,由學員根據自身發展需要進行靈活選擇,更多體現在教學中的人文關懷。通過必修課與選修課的結合,來實現黨課設置的靈活性、人本化以及多樣性,并最終促進黨校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還有些高校在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工作中將黨校教育與學生文化素質課教育相結合,給學生專門開設黨的知識選修課,課程考核合格的學生既發黨校學習證書,又記文化素質課學分,很受學生歡迎,這也是很有借鑒意義的。
2.課程內容上實現傳統課堂教學內容的轉變,增加時代需求內容,就是增加時事熱點、黨政大事方面的專題講座,讓學生緊跟黨的最新理論政策和國際形勢,關注時政;實現傳統課堂到實踐課堂的轉變,組織學員在了解社會、服務社會中增強對黨的認識。目前,高校學生工作系統已開始深入社區,設立科學商店,幫助居民普及科學知識這一做法,經證明是富有成效且深受歡迎的,學生從服務他人當中促使自身素質的提高。充分利用學校附近的社區資源,與社區黨校優勢結合,針對性開展實踐。
3.黨校兼職教師隊伍要做到擇優錄取,嚴把大門,讓真正具備專業素質、政治素養,有一定教學水平和黨性修養的教師走向講臺,提高傳統黨課的質量;學生政治素養的提升,不僅僅局限在黨課課堂上,要發揮高校全員育人的教育模式,讓更多的專業課教師也擔當起“黨課”教育的工作,讓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提升自我修養和政治水平。
參考文獻:
[1][美]R.E.安得森.社會環境中的人類行為.北京:國際文化出版社,1988.
[2]中共上海市委組織部.黨務通:基層黨務工作手冊.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6.
[3]孫亞玲.現代課程與教學研究新視野文庫:課堂教學有效性標準研究,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
作者簡介:李淑紅,1981年出生,女,現工作于華東政法大學黨校;上海師范大學中共黨史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黨史與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