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光?丁建芳
摘 要: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國際局勢的不斷變化、互聯網的不斷發展,高校基層黨組織工作當前面臨著許多新的挑戰,在職責劃分、目標制定、學生入黨、再教育以及畢業生流動黨員管理等方面都存在著不足。針對這些情況,基層黨組織要不斷從理論、形式、載體、機制方面進行創新。
關鍵詞:高校;基層黨建;創新
高校基層黨組織為實現高校所擔負的社會重任發揮著戰斗堡壘的作用,它可以保證黨為學校的領導、高校的師生指明正確的政治方向,緊扣社會主義教育主線,推進高等教育事業健康穩定發展。當前,國內外的經濟政治形勢都發生了重大而深刻的變化,出現了一些新的特點,對高校基層黨組織建設創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
一、高校基層黨組織建設面臨的重大挑戰
(1)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對高校基層黨建工作提出挑戰。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社會組織形式、生活方式、分配方式日益多樣化,多元價值觀之間的碰撞日益激烈,社會矛盾也更加突出。這些深刻的社會變化,對半社會化的校園環境也產生了深刻影響。一些錯誤思潮也伴隨著多元性價值觀念而滋生蔓延,如何在復雜的多元化價值觀中堅定黨員的理想信念,如何應對新的社會情況和社會壓力,這些都對高校基層黨建工作提出重大挑戰。
(2)深刻變化的國際新局勢對高校基層黨建工作提出挑戰。當前的國際局勢正在發生重大而深刻的變化,影響和平與發展的不確定因素也在增加。高校是人才培養、社會服務、文化傳承等重任的主要承擔者,所以一直以來都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關注的焦點。面對當前這種復雜深刻的變化,如何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做到審時度勢、因勢利導、牢牢掌握主動權,成為高校基層黨組織建設面臨的重大挑戰。
(3)互聯網對高校基層黨建工作提出新挑戰。當前的校園網絡日益發達,互聯網是一把雙刃劍,它不僅為學生獲取知識和信息提供新的渠道,同時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思維習慣和思想價值觀念。如何在互聯網的發展中讓學生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價值觀、人生觀,成為高校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新挑戰。
二、高校基層黨組織建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1)基層黨組織職責不清、目標不明。高校基層黨組織普遍認為黨建是協助、服務行政的組織。雖然強調黨組織要參與決定學校重要事項的決策,但對于如何參與、參與到什么程度,卻難以界定,從而導致行政唱主角、黨務做配角的現實狀況,有些高校甚至停留在“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境地。另外,基層黨組織的工作目標不夠明確。基層黨組織工作的主要對象是人,更多地被看做是一種軟任務,沒有硬性定量考核機制,由此造成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個人對黨建工作缺乏思想重視,工作缺乏動力。
(2)高校黨員發展工作存在不足。從大學生黨員發展上看,學生入黨動機難以把握。因為入黨動機具有內在性和隱蔽性,再加上各種價值觀念的涌現,使得學生的入黨動機呈現多元化、復雜化趨勢,而且功利思想嚴重。
青年教師黨員發展工作相對薄弱,與大學生黨員的發展工作相比,青年教師新黨員數量有逐年減少趨勢。基層黨支部把工作的重心放在教學和科研上,而對黨建工作投入的精力和工作力度比較小,工作擺不到應有的位置。
(3)組織生活質量不高,入黨后再教育環節較薄弱。在高校基層黨組織工作中,存在著組織生活質量不高、入黨后再教育薄弱的現象,主要表現在基層黨組織活動內容比較貧乏,形式相對單一,逐漸形成一種程式化的傾向:念念黨內的文件、看看革命電影、聽聽專家的報告,再就是參觀一下歷史紀念館、參加一下義務勞動。這些質量不高的黨組織活動不僅起不到教育學生黨員的意義,而且有可能引起學生的抵觸。
(4)畢業生流動黨員缺乏有效管理體制。在當前高校不斷擴招,就業壓力大的情況下,高校畢業生黨員流動的問題越來越凸顯。許多學生黨員雖然已經畢業,但由于就業單位沒有建立起黨組織,甚至有些街道黨組織拒絕接收等原因,組織關系仍滯留在本校。還有一大批畢業生黨員經常變化就業單位,工作流動性大等原因,致使黨員教育管理難度加大。學生黨員畢業以后未能將黨組織關系按時轉移而滯留在學校的比例逐年增多,給高校黨員工作帶來極大挑戰。所有這些問題都需要高校基層黨組織去探索解決的新方法、新途徑。
三、創新高校基層黨組織建設的對策
(1)理念創新。針對高校基層黨建工作面臨的新形勢和新特點,高校黨組織首先要從思想觀念上強化,把工作著力點放在支持和促進學校的教育教學發展上來,創造性地開展黨建工作。另外,要關心學生學習生活、教師工作情況,及時把握學生、教師的生活實際和思想狀態,有針對性地展開工作;最后,要多渠道、多途徑掌握兄弟高校甚至是地方的典型事例、工作動態、成功經驗,在此基礎上結合本校實際加以學習借鑒,使外校經驗本校化。
(2)形式創新。形式創新要從四個方面展開:首先,在黨員教育管理中,積極創造廣大黨員樂于接受的新形式,以黨員關心的熱點和焦點問題為主題,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活動。其次,在基層黨組織工作方式上進行創新,探索思想政治工作進學生公寓的新路子,積極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把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當中。再次,大力培養青年學生黨員先進典型,影響和帶動廣大學生積極靠近黨組織,切實增強黨在學生中的覆蓋面。最后,在黨員管理方式上進行創新,按照德才兼備、專兼結合的原則,創新選拔方式,使一批思想政治素質高、組織管理能力強的學生和青年教師走向思想政治工作崗位。還可以聘請政治素質好、業務工能力強的老黨員兼任組織員,利用傳、幫、帶的方式,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基層黨組織工作隊伍。
(3)載體創新。要善于開發和運用各種載體開展高校基層黨建工作:一是活動載體的創新。通過完善網絡、課堂、崗位學習等模式拓展高校基層黨組織工作,活動載體要富于創造性,活動內容要有廣度和深度,力求使學習手段和載體突出“新、精、廣、實”等特點。 二是平臺載體的創新。黨建工作創新要探索多個渠道、平臺開展工作,可以搭建學生黨建工作的新平臺,創新組織設置。探討和發展“支部建在班上”這種最為有效的黨性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另外,充分運用網絡載體。例如,有一些高校建立起了自己的“紅旗在線”網站,開辟網上支部社區,把高校黨建工作延伸到網絡這個虛擬世界。
(4)機制創新。基層黨組織工作要不斷完善機制創新。首先要建立師生黨員積極參與工作的工作機制,進一步落實黨風廉政責任制和干部的“一崗雙責”,進一步規范黨員干部的從政行為;其次,要不斷堅持和完善黨委議事和決策制度,建立公正、公平、公開的選人用人機制,要堅持干部收入申報制度和重大事項報告制度;再次,要建立健全黨內民主監督制度,充分發揮職代會、教代會、民主黨派以及輿論的監督作用。推行民主評議制度,保障黨員的民主監督權利。加強對人、財、物的制度化管理,建立相關的權利保障機制和監督約束機制,規范操作規程。
參考文獻:
[1]劉 磊.關于創新高校基層黨建工作的思考[J].法制與經濟(中旬刊),2012(03).
[2]高雪梅,王維青.創新高校基層黨建與學科團隊建設協同機制的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2(12).
(作者單位:張亞光 武漢理工大學華夏學院;丁建芳 武漢東湖學院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