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曉?毛波杰
摘 要:隨著高校后勤基層黨建創新實踐的不斷深入,黨建文化已成為后勤文化場域中極其重要的力量。在后勤企業(實體)大力倡導企業文化建設的語境下,如何充分發揮黨建文化在后勤企業文化建設中的作用,處理好二者的關系,進而創新和繁榮后勤文化意義重大。
關鍵詞:高校后勤;文化場域;黨建文化;企業文化
一、高校后勤文化場域概述
1.內涵。高校后勤文化場域是指在高校后勤內部各種文化關系的構型,它與校園文化相比具有自身的獨特性,是有后勤特質的、內含力量的、有生氣的、有潛在的存在。也可以說是法國社會學家皮埃爾·布迪厄(Pierre Bourdieu)的場域理論在高校后勤文化建設實踐中的產物。
2.高校后勤文化場域的生長。后勤文化場域隨著時代變遷,其組成力量在緩慢地融合、激蕩,既有新生文化的介入,也有傳統文化的因襲,是各種文化力量不斷耦合的共生過程。其主要文化力量為傳統后勤文化(機關文化)、校園文化,新生的后勤企業文化、黨建文化等。在后勤企業文化中,包括后勤企業(實體)的文化,也包括了進入后勤服務領域的社會企業的文化。
3.黨建文化的出場。黨建文化是高校后勤長期以來堅持基層黨建工作、在思想、行為、物質與制度層面上形成的文化形態,是新時期黨建創新與文化建設相融合的結晶。黨建文化出現在后勤文化場域中,是對后勤文化群的序列革新,對更好地把握后勤文化方向、引領后勤文化發展、提升后勤文化質量等都具有重要意義。
4.企業文化的繁榮。后勤文化場域,自從高校后勤社會化革命伊始,企業文化便悄然對后勤文化有了春風化雨的影響。無論是后勤改革初期的小機關、大實體,還是甲乙方分離,或是引入社會優質服務企業,現代企業文化一經與高校后勤相結合,便迸發出了巨大的活力,推動后勤文化場域生機勃勃、一派繁榮。
二、黨建文化與企業文化的相互作用
作為高校后勤文化場域中的兩股重要力量,黨建文化和企業文化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共同促進后勤文化的繁榮與發展。
(一)黨建文化對企業文化的引領作用
十八大新黨章規定“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中黨的基層組織,發揮政治核心作用,圍繞企業生產經營開展工作”。這為后勤黨建文化發展指明了方向。
1.引導作用。黨組織是后勤企業的政治核心,要確保企業朝著深化后勤社會文化改革,建立現代后勤保障體系方向發展,保障學校、師生、員工以及后勤集體的利益。它引領著后勤企業文化堅持社會主義企業文化方向,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具體來講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確保后勤企業文化的公益性。在企業化運轉的情況下,后勤能否確保堅持姓“教”,保持教育屬性,是一個有待檢驗的命題。為了扭轉長期以來效率低下的問題,后勤企業會從現代企業制度建設,如加大績效考核等方面著手,不可避免的會激發出企業組織逐利的本性,而師生員工的利益可能會受到一些損失,這在進入后勤市場的社會企業身上已經顯山露水。黨建文化作為高校后勤文化場域中的引領者,必須要保障后勤服務的公益性,要從影響后勤企業文化的精神內核、行為方式為切入點,使后勤企業文化始終葆有公益性內核。二是確保后勤企業文化的先進性。要通過發揮黨員、支部等黨建微單元的先鋒模范作用,帶領全體員工努力工作為師生客戶提供優質服務,用黨建文化的先進性帶動企業文化的先進性,使后勤企業文化伴隨著現代后勤管理機制的生長不斷優化。三是確保后勤企業文化的群眾性。文化的群眾性是社會主義企業文化的一個顯著特點,高校后勤企業是勞動密集型的組織,大量務工人員的存在,內在地要求后勤企業文化應該充分體現大眾性,成為群眾喜聞樂見,員工樂意體驗的文化。黨建文化要深入融合這個特性,將群眾性的文化因子注入后勤企業文化有機體中。
2.核心作用,黨組織在后勤組織中是政治核心,黨建文化在高校后勤文化場域中也應該是核心,對其他文化起著凝聚核心作用。在現實文化場域中,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黨建文化的精神內核應當成為企業文化內核圈的靈魂。盡管后勤企業組織與黨組織的任務不同,但文化的共性不會因此而缺失,應該把黨建文化中堅守的核心觀點有機復制到企業文化中,使后勤企業文化厘清一些根本性的問題,如辦后勤企業為了誰、依靠誰、怎么辦等,確立后勤的核心價值觀、服務宗旨、質量方針、行為準則等。在當前,應該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機植入后勤企業文化的基因序列,使之成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先進企業文化。另一方面,黨建文化應該在文化場域中不斷輻射影響企業文化的發展。后勤文化場域是一個不斷變化、生長的有機體,黨建文化作為核心力量,應該主動去輻射、影響、推動作為基本文化力單元的企業文化,通過影響企業文化的各個方面,塑造企業文化的精神品格、改進企業文化的行為風格、夯實企業文化的群眾基礎、推動企業文化的不斷創新。形成黨建促企建、黨建文化帶動企業文化的生動局面,使高校后勤企業文化帶有鮮明的社會主義特質、中國風范。
3.支撐作用。企業文化的發展需要黨建文化的支撐和保障。從后勤企業發展實際來看,企業文化是一種容易受企業發展環境影響的軟性文化,沒有一個強有力的支撐力量,是很難發揮文化的功能的。黨建文化為什么能夠成為企業文化的支柱呢?首先,黨建文化是企業文化的思想保障。黨建文化既是企業文化的思想源泉,也是企業文化健康發展的保障。黨建文化在政治上、組織上、制度上保障著企業文化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其次,黨建文化是企業文化的執行之基。黨建文化搞得好的后勤,企業文化也搞得好,因為有一大批的黨員干部在充任黨建文化的最忠實的執行者,也充任著企業文化的最有力執行者,帶動全體員工貫徹落實好企業文化。再次,黨建文化是企業文化發展之源。黨的建設偉大工程在不斷進行著創新與發展,黨建文化的實踐與創新也日異月新。這給后勤企業文化創新與發展帶來了新的重大的素材,引領企業文化不斷適應新環境、創造新方式、取得新成效。
(二)企業文化對黨建文化的能動作用
現代企業文化在高校后勤文化場域中屬于比較先進的組織文化,對其他文化有著重要的推動和促進作用。黨建文化屬于政黨文化或者說是政治文化,而企業文化是當今世界最具活力的組織形態的文化,在高校文化場域里兩者不僅應該水乳交融、交相輝映,而且后者對前者的能動作用也是值得重視的。
1.企業文化推動黨建文化更加接地氣。群眾性是黨建文化的應有之義,但是如何解決文化群眾性的“最后一公里”問題,一直困擾著黨建文化的建設。生動活潑的企業文化建設活動給了黨建文化建設以不少觸動,并從中學習借鑒其成功之處,使黨建文化更加接地氣、受歡迎。以扶貧幫困文化為例,蘇大教服集團的困難幫扶基金會建立以來,每年救助幫扶困難職工幾十人,使困難員工得到單位的溫暖;與此同時,集團黨內關懷活動也積極開展,黨組織關心困難黨員活動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兩個困難幫扶活動一前一后、花開并蒂,受到廣大員工、黨員的好評。再比如,在后勤管理中我們常常用微博、微信等手段聯系員工、溝通師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一些基層黨支部也開展了這些現代電信手段開展黨建工作,聯系黨員更加方便了,開展學習更加及時了,互相幫教更加快捷了,很多黨員身邊的好人好事好作風得到了及時的宣傳,黨員學習資料得到第一時間的傳播和討論。可以說這些企業文化建設的具體舉措給黨建文化建設帶來了很大的提升,讓黨建文化具有更加強大的生命力、群眾性、時代感!
2.企業文化促進黨建文化更加高質量。企業文化是企業管理的精神寫照,在現代后勤企業管理中,強調質量控制已經成為一個普遍的現象,企業文化的多維指向中有一個就是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提高企業管理質量。質量管理也在文化建設中成為一個重要的抓手,沒有質量的文化是沒有競爭力的,因而也缺乏生命力。毋庸置疑,黨建文化也有一個質量管理的問題,黨建文化也不能泛泛而談、虎頭蛇尾。后勤企業管理中的ISO質量管理體系等先進管理方法可以借鑒運用到后勤黨建文化建設上來,使黨建文化具有更強的滲透力、感染力、凝聚力和戰斗力。伴隨著現代企業制度而生的企業文化,深深的帶上了“質量就是生命”的烙印,作為一種軟實力內在并深刻的影響和改變著后勤員工。黨建文化可以向企業文化學習如何更好地提高文化建設的質量,持續改進文化建設,推陳出新、不斷提升。
3.企業文化拉動黨建文化更加可持續。黨建文化是一種先進的文化,在高校后勤文化場域中處于領先地位。但是曲高則和寡,如何把富有思想政治教育特質的黨建文化打造得可持續,是很多組織尤其是企業組織的一個難題。高校后勤文化場域中,企業文化是一個受眾比較廣、影響面比較大、育人效果比較好的文化形態之一,對于黨建文化更加緊密的聯系時代、后勤、師生和員工,更好的借鑒吸收現代組織文化建設的優秀成果,提高黨建文化的凝聚力、戰斗力和生命力,有很好的同類參考作用。如通過建設學習型后勤企業推動建設學習型后勤黨組織,通過建立企業文化品牌推動建立企業黨建品牌,通過學習企業文化案例提煉黨建文化案例……這些都有利于黨建文化找準在后勤文化場域的落腳點、生長點,營造好黨建文化的發展面、繁榮面,使黨建文化在后勤文化場域中有一個可持續生長的文化生態環境。
三、加強黨建文化與企業文化合力建設,優化高校后勤文化生態
黨建文化與企業文化,作為高校后勤文化場域中最主要和重要的兩支文化力量,是高校后勤文化繁榮之基、發展之本,也是高校后勤文化的特色所在、屬性所在。加強這兩個文化的的合力建設,對于優化高校后勤文化生態,服務高校現代后勤保障體系建設,提升我國教育后勤服務產業格局具有重要意義。
一要發掘兩個文化的共同點。志同則道合,黨建文化與企業文化,都是高校后勤文化場域中的行動力量,具有許多共同點。一是目標一致性,都是為了建設優秀的后勤文化而努力的,最終目標是為了建設現代后勤保障體系;二是基礎相似性,都是需要員工、黨員積極參與到企業文化、黨建文化過程中來,需要走群眾路線;三是成效互通性。黨建文化和企業文化的成效是高校后勤軟實力建設的兩個主要部分,是相互作用、促進的,可以說黨建文化的成效可以促進企業文化成效,反之亦然。
二要提高兩個文化的聯動性。在高校后勤文化場域中,黨建文化與企業文化共生聯動,互相促進。黨建文化能保證企業文化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堅持雙百方針和二位方向,堅持企業文化為后勤、為員工服務,堅持“三服務兩育人”的文化建設宗旨。企業文化能豐富黨建文化的形式、拓寬黨建文化的路徑、提高黨建文化的實效性,給黨建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兩個文化的相互聯動,確保了高校后勤文化場域既能堅持文化的先進性方向,也能葆有文化的生動性活力,是應該堅持的一個文化建設方略。
三要描好兩個文化的同心圓。黨建文化、企業文化有著各自的輻射面,是兩個不同的“圓”。但在高校后勤黨建文化場域中,它們都肩負著共同的使命,大方向是一致的,盡管兩個文化的側重點有所不同。要充分發揮兩個文化的合力,必須要繪制兩個文化的“同心圓”,以黨建文化為“核心圓”,以企業文化為“外圍圓”,凝聚“圓”內黨員、干部和員工的精氣神,同心同德、一心一意,全力打造文化合力;與此同時,輻射“圈”外后勤關聯環境,共建優質高校后勤文化圈。
打造高校后勤文化場域文化合力,優化后勤文化生態,是當前高校后勤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要正確處理黨建文化與企業文化的關系,尊重和運用文化建設規律,努力打造優質的高校后勤文化場域,促進后勤事業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法]布爾迪厄. 文化資本與社會煉金術[M].包亞明譯.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7.
[3]尼古萊.福斯.面向企業能力理論[M].沈陽: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