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明月
摘要: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離不開體育鍛煉,大到運動員參加國際大賽,小到普通人的飯后散步,都可以視為體育的一部分。關于體育與生活之間的關系,可謂是眾說紛紜。筆者認為,體育可以歸結為生活的一部分,體育不應該飄飄在上,尤其是在整個國家的層面來說,應該讓體育回歸全民,讓體育回歸生活。
關鍵詞:體育;回歸;生活
近些年來我國承辦了很多大型體育賽事,如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和今年剛剛結束的“青奧會”,在賽事取得圓滿成功的同時也獲得了國內外的普遍贊譽,我國也逐步實現(xiàn)了從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過渡的夙愿。但是,我們是否應該在喧囂之余靜下來好好思考一下,如何讓體育真正回歸到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使“舉國運動”轉變?yōu)椤懊總€人都參與的運動”,使體育成為全民的運動。
體育不僅是強身健體、增進健康的一種手段,而且是以促進人的自身和諧發(fā)展及生活幸福為目的的實踐活動。要實現(xiàn)這一價值,體育應回歸生活世界。 實際上,我國早已經(jīng)意識到“體育回歸生活”這一點,利用一些大型賽事來激發(fā)廣大群眾鍛煉身體的熱情,尤其是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之后,為此國家特別立法,將每年的8月8日定為“全民健身日”,大力發(fā)展群眾體育,讓體育真正回歸到普通百姓的生活中。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劉鵬在新聞發(fā)布會上表示,體育的根本目的是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強身健體需求,而2008年北京奧運會圓滿成功,更是極大地激發(fā)了億萬人民群眾的體育熱情,增強了全社會的體育意識。而現(xiàn)如今,我國的群眾體育發(fā)展的如火如荼,無論在社區(qū)還是在鄉(xiāng)村隨處可見的健身館、戶外體育設施,還是遍及城鄉(xiāng)的“廣場舞”運動,都說明我國的“體育回歸生活”運動取得了實質性進展。
那么,筆者認為,“體育回歸生活”應該是未來我國全民素質發(fā)展的趨勢之一,在國民整體知識文化素養(yǎng)提升的同時,身體素質也是不容忽視的一環(huán)。讓體育回歸生活,實際上就是全民進行體育鍛煉,裨益良多;
第一,生理上
體育鍛煉有利于人體骨骼、肌肉的生長,增強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的機能狀況,有利于人體的生長發(fā)育,提高抗病能力,增強有機體的適應能力;體育鍛煉還能夠降低兒童在成年后患上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的機會,為兒童今后的成長提供健壯的身體;體育鍛煉是增強體質的最積極、有效的手段之一,也是沒有副作用的“長生不老丸”;體育鍛煉還可以延緩人身體器官的過早衰老,減少人過早進入衰老期的危險;體育鍛煉能改善人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調節(jié)功能,提高神經(jīng)系統(tǒng)對人體活動時錯綜復雜變化的判斷能力,并及時做出協(xié)調、準確、迅速的反應;同時體育鍛煉還能使人體適應內外環(huán)境的變化,保持肌體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
第二心理上
體育鍛煉對于人心理層面的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體育鍛煉具有調節(jié)人體緊張情緒的作用,能改善生理和心理狀態(tài),恢復體力和精力;體育鍛煉能增進身體健康,使疲勞的身體得到積極的休息,使人精力充沛地投入學習、工作;舒展身心,有助安眠及消除讀書帶來的壓力; 體育鍛煉可以陶冶情操,保持健康的心態(tài),充分發(fā)揮個體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和主動性,從而提高自信心和價值觀,使個體在融洽的氛圍中獲得健康、和諧的發(fā)展;體育鍛煉中的集體項目與競賽活動可以培養(yǎng)人的團結精神、協(xié)作精神及集體主義精神;少年是人一生中身心發(fā)育趨向成熟的重要轉折時期,通過一定的體育鍛煉你會驚奇的發(fā)現(xiàn),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出現(xiàn)許多前所未有的變化,并明顯的感到人長大了。而讓體育回歸到生活中使中老年人看起來活力四射,延緩了他們衰老的節(jié)奏,增強中老年人體質的同時,集體活動的增多在一定程度上老年人到了晚年的孤獨感,畢竟我國已經(jīng)進入了“老齡化社會”。
雖然我國當前的“體育回歸生活”運動力度空前,但是還是有很多美中不足的地方。首先,這里很多人都有一個思想誤區(qū)。多年來,體育部門發(fā)展群眾體育,開展全民健身活動,總是定向思維地“舉國運動”,動輒“萬人展示”。每到全民健身日,從省、市到鄉(xiāng)鎮(zhèn)、社區(qū),像舉辦體育大賽一樣辦展示活動。活動辦得轟轟烈烈,場面搞得“高大上”,過后卻收效甚微。說到底,群眾體育與競技體育有著本質區(qū)別,用抓金牌的方式辦群眾體育,方法和思維都錯了。所以,一定不能使全民健身運動成為政府和百姓的負擔,要使廣大百姓樂于運動,經(jīng)常鍛煉。其次,運動場所的不足。隨著近些年城市化的不斷進行,拔地而起的高樓比比皆是,人們可以清楚的感覺到找到一個停車位都很難,城市土地寸土寸金,城市中可以供人們進行體育鍛煉的場所越來越少,甚至這種情況在一些城市的郊區(qū)都已經(jīng)開始出現(xiàn)。前不久,一則新聞引起了社會的普遍關注,這則新聞可以看作是運動場所不足的一個縮影。深圳市蓮花山下的展鵬足球場,迄今走過12年光陰。它最大的時候約有2.9萬平方米,現(xiàn)在近2萬平方米,有7塊非標準場地。長期迎來送往的,是300支業(yè)余球隊的踢球聚會。但在今年9月1日,球場卻關閉了。球場關閉的前一夜,眾多業(yè)余球隊和市民聚于此,用獻花、掛球衣、掛標語、合影等方式表達對球場的不舍和相關部門的不滿。最后是公共體育設施的匱乏。我們經(jīng)常可以看見公園里鍛煉的人多,設施卻很少的現(xiàn)象,通常都是大家排隊等待鍛煉。一些室內場館雖然實現(xiàn)了免費開放,但很多都是限時開放,造成了資源的浪費,沒能做到物盡其用。這幾點都是我們政府應盡快解決的地方。
“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生活一輩子。”健康幸福的生活應該是每一個普通百姓都樂于向往并實現(xiàn)的,體育強國不單單是要擁有世界一流的運動員,更要有千千萬萬身體健康的百姓。體育回歸生活終究是大勢所趨,它既強調了競技體育的成績因素,又彰顯了對于普通百姓身體素質的重視。“民強則國強”,這句話用在體育的范疇上一點也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