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迎 王艷秀
教學內容:人教版品德與生活(社會)教材五年級上冊三單元。
教學目標:
1.通過活動了解我國海陸疆域,充分感受我國幅員遼闊,為祖國感到自豪。
2.通過查找,增加讀圖能力。
3.初步了解我國的行政區劃,知道部分省級行政單位在祖國版圖上的大體位置。
教學重點:全方位感知祖國疆域遼闊。
教學難點:通過查找地圖,增加讀圖能力。
教學流程
一、調查導入
師:同學們,我是你的新朋友,共同開始上課之前,我想做個小調查。你們出去旅游過嗎?都去過哪兒呢?
生匯報。
師:同學們,你們去了這么多的地方,看來你們一定都見多識廣。老師也是一個旅游的愛好者,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游遍我們中國的大江南北。今天,老師邀請同學們跟我一起來一次特殊的祖國邊界游,好不好?
生:好!
二、講授新課
1.共同感知祖國的遼闊。
(教師播放課件,出示祖國大陸輪廓圖。)
師:出發之前,我們要先做個簡單的準備,這就是我們要行走的路線。紅色線條是我國的陸上國界線,藍色線條是海岸線。
(紅色線條、藍色線條閃爍)
師:今天我們的旅行就沿著這兩條線走一圈。首先從我們的家鄉黑龍江省出發。黑龍江省在祖國的哪個方位呢?
生齊說:東北。
(師生共同在地圖上找到吉林省、遼寧省、河北省、天津市、山東省、江蘇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到廣東省。)
師:現在,我們已經到了我國的南部地區,有點累了,咱們先歇一會兒吧。老師打算到街上去轉一轉,可是我滿街聽到的話呀,都聽不懂啦。我吃飯問價的時候,也聽不清楚倒底是四還是十呀。(教師廣東話說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為什么呢?他們說的是什么語言,外國話嗎?
生:是當地的方言。
師:是當地的地方話,叫作粵語。你看,在同樣的一個國家,人們說的話也不一樣。
師:我還有個問題,現在我們是在祖國的最南端了嗎?
生:不是。
師:我們看一下中國的全景圖。仔細觀察,最南端倒底在哪兒?
(師生共同在地圖上指認中國最南端“曾母暗沙”。)
師:(出示三沙市地圖。)我國的最南端位于海南省,2012年7月24日新成立的三沙市(學生齊讀三沙市)管轄的曾母暗沙。(學生齊讀曾母暗沙。)
師:說到這兒啊,我想起來了,我有個同學就在海南工作,我也很久沒見過她了。我也想借著這次旅游的機會去看望一下她。我得好好打扮一下。(教師穿上一件羊絨大衣)這是今天來上課穿來的最漂亮的一件衣服,我穿上它去見我的同學怎么樣,大家給參謀一下。
生:不行。那里現在的氣溫20多度,穿這個太熱了。
師:三亞和我們哈爾濱雖然同在一個國度,可是溫度卻相差這么大呀。你們知道我國南北最大的溫差有多少嗎?50多度呢。我真的非常感謝你們,我要是穿著這個衣服去了,非得捂出痱子啦!
師:見過了我的同學,我也挺高興的,讓我們繼續旅行好不好?
(繼續環祖國邊境游……)
生:西藏維吾爾自治區。
師:在地圖上,我們能夠看到,新疆是我國最大的一個省份。這里物產非常的豐富。同學們看一下,我們所站的位置(教師指中國地圖最西端),就是祖國的最西端(生跟說最西端)。
(師指地圖)
生:甘肅省。
師:非常有名的敦煌莫高窟就位于這里。
生:內蒙古自治區。
師:這里會經常舉行他們(蒙古族)最著名的那達慕大會,評選出人們心目中的巴圖魯。知道巴圖魯是什么意思嗎?是蒙語“英雄”的意思。
師:我們又回到了我們的家鄉黑龍江省,現在我們所站的位置就是我國的最北端。這里每年都會發生一種非常奇特的自然現象——極光,你們知道這是哪兒嗎?
生:漠河。
師:看來同學知道得特別多。希望同學們有機會一定去欣賞一下美麗的極光。下面,我還要自豪地告訴同學們,我國的最東端還在我們黑龍江省,它位于烏蘇里江和黑龍江主航道的交匯處。這里呀,是我國每天最早迎接太陽升起的地方,而且我們黑龍江的小朋友每天上學的時候,這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小朋友還在甜美的睡夢當中呢。你們知道為什么嗎?
生:因為經度緯度都不一樣。
師:好,你說得太專業了。確實是,因為我們東西兩端的跨度大,時差也非常的大。
師:我們終于回到了終點,一圈走下來還真挺累的。剛才呢,我們在旅行當中,走過的最東、最南、最西、最北4個點稱作我國領土的四至。東西兩端的距離是5 200千米,南北兩端的距離是5 500千米。所以才有了剛才我們所說的溫度的差異、生活的差異、語言的不同。(課件出示歌謠)正如歌謠里說的,來,一起讀一下。
生:南方穿彩裙,北方飄雪花,東邊的朝霞滿天灑,西邊的星辰天上掛。
師:看來各地的風景真的是不同。
師:剛才我們沿著陸上的國界線走了20 000多千米,又沿著大陸海岸線走了18 400多千米,快速地在小腦袋里算一下,我們一共走了多遠啊?如果每小時走4千米,每天走8小時,要走多少天?
(學生進行計算。教師巡視。生匯報。)
師:天哪, 1 200天。一年365天,這就得3年多的時間!3年多的時間,你們有什么感覺啊?
生:很長。
生:太遙遠了,都走不回來了。
師:走不回來了,都想家了。
師:這說明,我們國家——
生:很大。
師:疆域非常的遼闊。
(教師板書:祖國 大)
師:祖國有多大呢?老師還想知道你們的眼中,我們的祖國倒底有多大。這樣吧,我們可以結合書上48頁的內容,還有你自己的生活經驗,4個同學互相小聲地交流一下,你眼中的祖國倒底有多大。
(教師巡視指導。)
生:釣魚島在電視上看那么大,在地圖上看那么點兒。
師:我們一起到地圖上來看一下。(用教鞭指釣魚島)真是這樣,在地圖上,它只有一個小點兒,說明我們國家真的很大。就這么大一點地方,我們跟日本爭啥呀,就給他們算了。
生:不行。
師:為什么?
生:釣魚島是我們中國的,不能讓其他國家占領。
師:維護國家領土主權的完整,是我們的義務,對不對?
生:對。
師:還有哪些同學愿意說一說,你眼中的祖國倒底有多大?
生:我眼中的祖國有960多萬平方千米。
(教師板書:國土960多萬平方千米。)
生:我們國家的一個省就相當于別的一個國家。
生:我們的國家面積排在世界第三。
師:剛才同學們用了列舉數據、比較等方法證明了我國真的是很遼闊。老師課前也找到了一些證據,我也申請一下,給我這個機會,我們一起分享一下,好不好?
生:好。
師:謝謝同學們。
(教師播放課件。)
師:讓我們放眼世界,我國的國土面積大約相當于25個日本,97個韓國,整個歐洲43個國家的總和。全世界220多個國家和地區,我國排在第三位。960多萬平方千米,僅僅指的是我國黃色國土的面積,其實我國還有大片的藍色國土。它們被分成4個海域,依次是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共有300多萬平方千米。
(教師板書: 海域 300多萬平方千米。)
師:同學們,快速地算一下,我國的總面積應該是多少萬平方千米。
生:1 260萬平方千米。
師:我國的總面積應該是1 260多萬平方千米。
(教師板書:1 260多萬平方千米。)
2.了解省級行政區域。
師:我們國家是一個大家庭,在這么大的土地上,共同居住著56個民族,13億多人口。如果你是一個國家的管理者,會怎么做?
生:我找別的人幫忙。
生:分成幾個地方,讓各地方的人來管理。
生:我要給國家制定一些制度。
師:你們的方法都不錯。我們的國家啊就像一個大家庭,我們撫順小學,就像一個小家庭。學校為了便于管理,把同學們分成了不同的年級、不同的班級。我們的國家也是這樣,為了便于管理,就把它分成了一個一個的區域。我們管它叫作省級行政區劃。我們國家一共劃分了34個行政區域。請同學們快速地看書上49頁,其中包括——。
學生齊說: 23個省,5個少數民族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
師:非常好,同學們看來非常會看書。這34個行政區劃,如果我們一個一個地去找很難,這樣,我教大家一個方法,咱們從少的開始找,好不好?
生:好。
師:我們把5個少數民族自治區,4個直轄市,還有2個特別行政區找到用筆圈起來。直接把名字圈起來就可以了。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指導。
生指認地圖,匯報5個自治區的名字。)
師:這5個地區都是少數民族居住的比較集中的地方,國家為了便于管理,就設置成了自治區,由少數民族進行自我管理。接下來,我們再看4個直轄市,它們分別是——
生:北京市、上海市、重慶市、天津市。
師:這幾個城市之所以叫市,不叫省,因為它們是由中央直接管轄的地方。接下來,還有兩個特別行政區,它們分別是——
生: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
師:這兩個特別行政區,就特別在我國實行一國兩制,它實行的是資本主義制度。
師:我國這么多的區域,由于地域廣大,所以形成了不同的風景。今天我們暫時不能到全中國去游遍它,但是我們可以在電腦上進行一次極速的體驗,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各地的不同的景致。
(播放課件:視頻祖國有多大。)
師:我們祖國的風光美不美?
生齊說:美。
三、總結
師:同學們,我們今天經過了短短的邊界游,又欣賞了各地不同的風景,此時,你的心里的感受是什么?
生:我們的祖國真遼闊,景色也很美。
生:我們的祖國真壯闊,在外面繞一圈就要3年多。
師:所以,我們為有這么遼闊的國家感到自豪。
(教師回到黑板前,指著板書。)
師:因為我們國家有著這么幅員遼闊的土地,所以飽覽了各種各樣不同的地形和地貌,才形成了不同的風土人情和美麗別致的景觀,下面讓我們一起自豪地,大聲地說,我們的祖國可真——大!再來一遍。
師:下課。
評析:
本課總體上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學目標的預設簡潔、清晰、具體,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教學中做到了三維目標的整合。依據教學內容確立豐富的教學活動方式,采取了觀察、閱讀、計算、情境體驗等有效的教學活動方式。教師反饋和評價的能力較強,收集學生回答問題有效信息的意識較強并能夠進行恰當適切的評價,評價語言具有一定的啟發性和指導性。本課的特點特色具體體現以下幾個方面:
課堂教學結構與層次清晰明確,體現了教學設計的邏輯性。一堂課的結構體現了這堂課的教學模式,反映出教師備課的痕跡,該課以旅游活動為主線,整合了語言差異、溫度比較、距離的遙遠三項活動,了解國家整體輪廓之后,然后再學習國家的行政區劃,教學自然流暢,邏輯層析清晰明確,展示了教師建構課堂教學的能力。
教學立足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與能力,體現了教學活動的針對性。學生在學習之前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生活經驗,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這些經驗和能力的基礎之上,使新的知識、技能與原經驗相鏈接,迫使知識的遷移、同化和順應,記憶才會持久,理解才會深刻。例如學校管理班級的方式同國家的行政區劃比較,是一種較好的知識遷移。去過南方旅游的同學體會同一時期的南北溫差,感受祖國地域的遼闊,是一種較好的知識同化。
以學生的學為課堂教學的中心,教師教學行為以導為主,體現課堂教學雙主體地位的協調性。應用中國政區圖學習媒介,學生行走于邊境線和海岸線上,一邊欣賞美景,一邊體會祖國的廣闊,體現了以學為主的教學思想。
教師的即時性評價及時、準確和規范地引導學習,體現了課堂教學評價的調節性。當學生指出東北和西部的時差不同的原因是經緯度不同的時候,教師及時贊許和肯定,讓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濃,引導學習活動深入。
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開展富有個性化創造性的學習,體現了課堂學習方法指導的實效性。教師有意識地指導學生傾聽他人見解,清楚地表達自己的看法,認真細致地觀察中國政區圖,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總的來看,教師以新課程教學理念為指導,積極轉變教學角色,促使課堂主體之間積極有益的交流互動,啟發學生主動思考、自覺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教師的教學行為得到較好的優化。學生的學習傾注了熱情,興趣盎然,獨立完成學習任務,體現了自主性;學思結合,競相回答問題,體現了參與性;分析現象辯解難題非常投入,體現了探究性。
(注:本課曾獲得哈爾濱市第二屆小學品德與生活
<社會>學科教師素養大賽特等獎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