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關注農村留守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已成為當前教育工作的熱點問題。筆者借助《癥狀自評量表(SCL-90)》測驗量表,對中職學校農村留守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進行數據分析,提出了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建議,以提升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質量。
關鍵詞: 職業學校;留守學生;心理健康;成因
一、 調查目的與方法
(一)調查目的
本文通過調查統計,旨在了解當前職中職農村留守學生心理健康的真實狀況,分析學生心理問題的發生率和困擾他們的主要心理問題及其成因,為學校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現實的依據,同時為全面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塑造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使他們各方面得到和諧發展,以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
(二)調查方法
根據中職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們從2014年9月至今,選用了專門測定心理衛生的SCL-90量表設計成問卷調查的表格,同時對蚌埠市兄弟學校學生進行實測。SCL-90量表在上世紀80年代引入我國,目前已被廣泛使用,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本次測試的指導語是,“本表不記名,請同學們根據最近一星期來的實際感覺如實填寫,反映自己最真實的情況”,測驗時間為30分鐘。
本次參加問卷的學生累計達2109人,收回問卷2081份,其中有效問卷為2035份,有效率為97.79%;安徽蚌埠機電技師學院參加測試的是中職一年級兩個班、五年高職二年級一個班,共237人(女生131人,男生106人)。共發放實測問卷237份,收回237份,有效問卷236份。這些都為以后的抽樣統計和分析提供了第一手資料。
二、 調查結果統計與分析
(一)調查結果統計
本次統計依據的參考標準為《正常成人(18—60歲)的全國性標準》,這里我們取18-29歲這一年齡組作為參考,并采用等距抽樣的方法,抽取男女生各100人進行統計分析。統計時我們對不同人在同一指標上的異常頻次進行了累加,一般來說當某一學生問卷在某一因子上的得分偏離所參考的常模團體均數達到2個標準差時,則視其為異常,反之則為正常。同時,如在同一學生問卷上出現兩項及兩項以上的異常時,則視其為多項異常。現將有關數據統計如表1、表2:
(二)調查結果分析
從表1統計結果來看,非留守學生心理健康的比例男女分別為87%、85%,而無論男生還是女生都有十多個百分點的異常率,特別要注意的是男女學生還各有5%和8%的多項異常率。由表2可知:農村留守學生心理健康的比例男女分別為89%、79%,男女生異常比率也相對較高,而多項異常人數也相對較多,結果不容樂觀,令人擔憂。
我們分析認為:
(1)軀體化因子上。平均一下所有農村留守男女學生在軀體化的傾向上只有1%。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學生在這方面的體驗不敏感,或是體驗不到。男生數量超過女生,可能是因為男生的身體正處在發育期,而女生的發育要早于男生。另外,面對學習的壓力,也可能是由于焦慮而產生的身體不適感。
(2)強迫因子上。在強迫這一項上男女學生都有報告,女生的癥狀要比男生的重,女5%,男9%。主要原因為男生對自己的要求不如女生高,其深層原因是家庭的教養方式、學生對自己的期望及女生對自己的前途的高關注率等因素。女生的自律性要強于男生,對自己的要求高于男生。男生強迫因子相對于其他因子都要高。老師和家長應關注學生的這一問題。
(3)人際關系因子上。在人際關系上,男生的異常率是女生的兩倍,平均的異常率是5%。這一特點在實際生活中確實有所體現,究其原因,可能是男生的人際關系不良造成的,缺乏一定的人際交往技巧。另外,現在大多數學生為獨生子女,人際交往方面缺少包容心,容易形成自我為中心的局面。老師、家長應積極關注當前獨生子女所帶來的問題。
(4)抑郁因子上。在抑郁這方面,平均異常率是5%。這方面問題的原因是學生對自己的人生價值過于在乎,從而導致受挫,自我評價過低,自我封閉,郁郁寡歡。這可能由于學生把大多數注意力都放在考試成績上,考試的失利,可能會產生失落感,加上人際交往的問題,導致學生憂郁、苦悶。建議學校多開展一些課外活動,幫助學生確立合理的學習目標,提高學習興趣。
(5)焦慮因子上。在這項上總平均異常率是8.5%,女生在這方面的癥狀較為嚴重。其主要原因是女學生對自己要求較男生嚴,加上女生情感細膩等性別特點,體驗到的焦慮與緊張要較重些。加上女生較為敏感,造成了她們的焦慮、緊張的心理。
(6)敵對性因子上。此項平均異常率是5%。男生的敵對性要強烈些,這與男生荷爾蒙分泌過猛的生理特點有關。好斗性、攻擊性在男生身上體現的較多些,其次男生的逆反心理和自尊心就較女生表現更為明顯,這與實際相符。因為男生的身體正處于發育階段,造成心理上的不適應和煩躁,容易沖動。
(7)恐怖因子上。職中平均異常率為3%,在這一項上女生的異常率高于男生。女生中恐怖的人近乎占一成,情況令人擔憂。其原因主要是:社會生活緊張,面臨的應激源增多,女生本身體質柔弱,加上年齡較小缺乏足夠生活、學習經驗,無法應付諸多變故等,又無法排解心中的抑郁,加上在人際交往上的不足,從而導致恐怖。女生較男生多是因為女生天生較為柔弱,無力應對突發事件的出現。
(8)偏執因子上。平均異常率為4.5%,在這一項上,男女的差異不大:男4%、女5%。但我校作為一個學生基數比較大的學校,且又比較集中密集,這樣的環境對那些有偏執傾向的學生來說,其所受到的影響及其給別人的影響將是全面而迅速的。這是因為當前學生的主要注意力是在學習上,不會因為生活上的瑣事而改變對某些事情的看法和態度。但還是存在一定的敵對、猜疑心理。
(9)精神病性因子上。在這一項上職中異常率男生多于女生:男7%、女4%。數據表明,我們要多去關注男生頭腦中各種怪異的想法和他們的所言與所行,因為事實上不止我們原有經驗里認為的女生可能有這方面的傾向,在男生中也客觀存在。出現這一狀況的原因可能是男生的思想比女生要活躍,思維較易擴散。
三、 討論與建議對策
(一)集體心理課堂與部分心理輔導同步推進
心理健康教育課是我們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徑和有效方法,要放在德育課必修的位置上開好《心理健康教育》。但在教材的選擇上,除了依據權威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為參考外,更要注重結合自身職校學生的實際來自編心理健康講義。可以把社會時事焦點和青少年心理發展態勢,針對不同年級、不同群體反映出來的帶有共性的心理熱點問題,及時地舉辦各種心理講座。通過心理輔導課和心理講座,讓學生比較系統地接受心理學常識,了解自身的心理狀況,學會自我調節,促進身心的健康成長。另外,要不斷地提高職業學校心理咨詢人員的業務水準,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輔導和心理咨詢工作,增大心理咨詢場所功能建設,為學生的心理健康保駕護航,以增強其適應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大德育”活動與專業學科教學相互滲透。
專業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中心環節,但是每一位教師都是我們心理健康教育的參與者、實施者。學校德育工作的內容,很多都貫穿著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實踐“大德育”活動,推進“全員、全方位、全過程、全時段”育人網絡,有意識地將專業教學與德育活動緊密配合、互相促進。同時,教師要加強自身學習,補充一定的心理學知識;認真鉆研教材,充分發掘教材內容中的心理教育因素,從而在教學中運用心理教育中一切有效方法和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愛的教育與心理跟蹤服務和諧共生
學校應建立健全農村留守學生的心理健康檔案,通過心理測試,探尋留守學生心路歷程,了解留守學生的心理狀況,及時糾正我們的教育方法及手段。同時,學生主管部門要經常開展家校聯系,多與家長溝通,要求家長們每月至少給孩子打一次電話或寫一封書信,幫助他們樹立信心。每位教師要盡可能照顧、關心留守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可利用班隊、運動會、野外郊游等活動,讓他們切實感受到集體大家庭的溫暖,使他們主動、樂意融入班級大家庭中。
總之,中職學生是心理發展定型的關鍵時期,生理、心理的發展較為迅速且均趨于成熟穩定,是我們教育引導的良好契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學生自身健康成長的需要,也是社會發展對人才素質要求的需要。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只要全社會能多方面的支持與配合,就能真正實現農村留守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初衷。
參考文獻:
[1] 姚本先,方雙虎著《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導論》.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13(3):65-69.
[2] 林麗,張國慶,中職學生體質健康狀況調查與有效干預研究.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1,35:75-77.
[3]王虹,關于農村留守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及教育對策初探.新課程(教育學術),2014,1:29-30.
[4]陳剛,關于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科學大眾.教師版,2013,12:47-49.
作者簡介:謝紅梅(1976—),女,安徽貴池人,講師,主要從事公共課教學與教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