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昌華

5月26日,奉合、陽和和基場三個水族鄉撤銷合并為歸蘭水族鄉,都勻市自此完成了新一輪的鄉鎮行政區劃改革。
按照“精簡、效能、統一”的原則,都勻市原8鄉10鎮4個街道辦事處,縮減為1鄉4鎮5個街道辦事處。
去年8月,黔南州州委提出“一圈兩翼”和“大都勻”發展思路:通過3至5年的努力,形成以“泛都勻”經濟圈為核心,以“三波羅平”生態民族文化旅游經濟區和“貴惠長龍”環貴陽經濟帶為南北兩翼,實現核心重點突破、南北比翼齊飛的區域發展新格局。
“美麗之州,幸福黔南”,鄉鎮行政區劃改革有序推進。根據省、州有關文件精神,都勻市通過深入調研、征求意見、反復論證,經省政府批準同意,撤并整合為文峰街道辦事處、廣惠街道辦事處、小圍寨街道辦事處、沙包堡街道辦事處、甘塘街道辦事處、墨沖鎮、平浪鎮、毛尖茶鎮、勻東鎮、歸蘭水族鄉。
都勻市鄉鎮行政區劃改革后,產生了明顯的四大效應:
拓展城市發展空間。原城區的兩個辦事處管轄區域的合理調整,改變了原城區面積小、人口聚集難、發展優勢不明顯、城市化進程緩慢的現狀。城市建設進展迅速,城市不斷擴容提質,形成了新的城市發展格局。
強化服務功能。在現有鎮(鄉、街道)所在地設立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已撤原鄉鎮設立片區社區服務中心,強化社區管理和服務職能,建立 “一站式”服務大廳,內設政務服務、社會事務、林業管理、村鎮建設等10余個便民利民服務窗口,群眾事務由分散辦理轉為集中辦理,強化了服務功能。
彰顯發展活力。產業布局更集中、特色明顯,加快經濟轉型升級。都勻市擺忙鄉、江洲鎮是中國十大名茶——都勻毛尖茶的主產區,貴為全省“5個100”現代高效農業產業園示范區之一,將擺忙鄉和江洲鎮合并組建毛尖鎮,建立都勻毛尖茶示范產業園區,推動了毛尖茶產業、茶文化特色農業經濟發展;撤銷基場、陽和和奉合水族鄉合并組建歸蘭水族鄉,建立都勻水族民族文化旅游產業園區,連片打造水族文化旅游產業,推動少數民族鄉的文化旅游事業發展……
助推經濟發展。鄉鎮行政區劃改革后,甘塘產業園區管委會與綠茵湖辦事處實現合署辦公,園區服務工作不斷前移,行政效率不斷提高。整個產業園區已經初步成為一個以外向型經濟為主、功能相對完善的區域,優化了投資環境、增強了產業園區的對外吸引力。
都勻市抓住“一圈兩翼”戰略機遇,城市建設迅速跟進。按照“一江帶三城”思路,啟動并完成龍昌、劍西、謝官沖、甘塘片區等分區規劃,完善教育、文化、旅游及第三產業發展等規劃,計劃年內建成環西大道都勻監獄至西山公園段、大龍大道、緯五路,173廠至115廠城市主干道、緯六、緯七、緯九、緯十路建設快速推進……如今,都勻市區至北向南“五縱多橫”四通八達的交通路網日趨完善。
“有利于資源綜合,形成發展優勢;有利于鎮園合一,發展工業經濟;有利于集中發展,轉變發展方式;有利于合理配置公共資源、提高為民服務水平;有利于都勻在未來發展戰略上較大區域范圍內規劃;有利于降低行政成本,符合‘大都勻發展格局。”黔南州委常委、都勻市委書記吳丹說,鄉鎮行政區劃改革后的都勻,城市空間布局的日趨合理,各類資源得到有效整合,經濟社會發展加速推進。
在諸多有利要素的集聚下,“大都勻”、“泛都勻”呼之欲出!(責任編輯/岳 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