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遠

一個是知名旅游小鎮,游人如織,卻受限于區域面積,難以突破發展瓶頸。
一個是傳統農業鄉鎮,資源豐富,卻缺乏支柱產業,經濟社會跨越發展動力不足。
如今,兩鎮合并,前者的產業優勢與后者的資源蘊藏實現了互補和共享——原小七孔鎮和播堯鎮的“聯姻”,為荔波縣打造小七孔旅游次中心和新型工業創新示范區創造了無限可能。
2013年12月,荔波縣啟動鄉鎮行政區劃改革工作,將原來的17個鄉鎮(街道辦事處)減少到8個。其中,原小七孔鎮和播堯鎮合并為小七孔鎮,總面積擴展到306.7平方公里。
合并之后,小七孔鎮不僅有著名的小七孔景區,還發掘出情人島、香草園、聯山灣、清水塘等鄉村旅游景點;不僅有豐富的旅游資源,還擁有馬鈴薯、烤煙、生態野雞、冷水魚、黑山羊等特色農業資源;不僅有服務業升級發展的空間,還有發展物流、加工和倉儲業的基礎。
“行政區劃改革之后,小七孔鎮的定位是‘荔波旅游次服務中心、‘荔波西部中心城鎮、‘旅游服務和新型工業產業園區。”荔波縣縣長葉霖介紹,小七孔鎮將依托大小七孔景區深度開發、挖掘獨具地方特色的民族餐飲文化、民族風俗文化、民族建筑文化,大力發展旅游綜合服務、旅游休閑度假、旅游地產開發等產業,形成具有貴州南部特色的旅游品牌。
同時,利用已規劃建設的駕播產業聚集區、播堯返鄉農民工創業園,積極發展與旅游業緊密相關的旅游產品精深加工、農特產品加工、民族服裝生產制造等新型綠色工業,打造形成“景城互動”、“產城一體”開發區。
聚合資源、拓展空間、明確定位、補足短板、升級產業,小七孔鎮找到了發展的大平臺,在全縣8個鎮(鄉、街道)中率先啟動了《小七孔鎮總體規劃》、《小七孔鎮旅游發展規劃》的編制工作,規劃編制涉及全鎮13個行政村,規劃面積達300余平方公里,可謂“處處有規劃,步步有方法”。
在干部群眾眼中,兩鎮合并,帶來的是人氣和資源。特別是對原播堯鎮的干部群眾而言,原小七孔鎮的旅游產業產生了極大的帶動作用,讓播堯的資源蘊藏“厚積薄發”。“有一種‘英雄終有用武之地的感覺。”小七孔鎮紀委書記羅明奎表示。原是播堯鎮工作人員的他,對全鎮的發展充滿信心。
在客商眼中,兩鎮合并,帶來的是商機和市場。眼下,已有6家旅游開發公司簽訂或即將簽訂開發協議,將重點開發淇江河流域拉寨峽谷、臺村湖、覺鞏河沙壩、堯花河瀑布等新景點,酒店、餐飲等服務業也方興未艾,呈現出規模擴大、服務升級的特點。
行政區劃改革完成不到半年時間,聚合效應已然體現。今年“十一”黃金周期間,小七孔鎮發展旅游接待賓館酒店35家,較去年增長35%;日接待游客2300人次以上,七天共計接待16100人次,同比增長33%。
“這是荔波縣進行鄉鎮行政區劃改革的一個典型。事實上,圍繞旅游產業布局,全縣‘以鎮辦園區、以園區促鎮,除了小七孔旅游次中心和新型工業創新示范區外,規劃了玉屏旅游產業中樞服務與文化體驗創新示范區、朝陽高端旅游產業創新示范區、茂蘭綠色工業創新示范區、黎明關世界自然遺產地保護和開發試驗區、瑤山產業扶貧開發試驗區、甲良休閑度假和旅游中驛服務區產業園、佳榮七彩河旅游與邊界貿易產業園等八個園區。”葉霖表示,通過簡政放權、擴權強鎮,激活區(鎮)的發展活力,荔波縣旅游產業將迎來大發展,努力打造世界知名、國內一流的國際化旅游目的地。 (責任編輯/岳 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