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松

“我在貴州等你,等你和我相遇,等待如此美麗……”一曲《我在貴州等你》,唱出了貴州人民的熱情,唱出了貴州旅游的特色,唱出了貴州文化的自信。
從自然的角度來看,貴州是一個生態大公園;從人文的角度來看,貴州是一個民族大觀園。
如何讓分散的資源相對集中,如何讓文化的魅力充分綻放,如何讓游客在“快進慢游”中體驗原滋原味的貴州特色,如何讓貴州文化旅游產業在國際化進程中轉型升級?
多彩貴州城應運而生!
打造文化旅游新地標
多彩貴州城位于貴陽龍洞堡“臨空經濟區”,規劃占地面積7695畝,總投資189億元,建設內容包括貴州文化旅游展示中心、節慶街、多彩民族樂園、1958文化創意園等23個系列。
項目主旨是為貴州文化旅游開設一個對外交流的門戶,展示貴州豐富的喀斯特地貌、多樣的自然生態景觀和多彩的多民族原生態文化,打造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旅游目的地。
“多彩貴州城是東西方文化結合的‘迪斯尼樂園。”省政協主席王富玉說,這一典范之作將成為貴州文化旅游吸引世界的新亮點和新地標。
從區位優勢看,多彩貴州城毗鄰貴陽龍洞堡機場,貴陽西南環線、機場高速、321國道、城市輕軌1號線、貴廣高鐵均匯集于此;隨著南明區“東擴”戰略的不斷推進,以“山水園林城、空港經濟區、多彩休閑地”為定位,規劃面積111平方公里,聚集人口40萬人的一座新城正逐漸形成。
從文化優勢來看,多彩貴州城在貴州獨特的文化元素基礎上,融合民族特色和現代理念,融合當代消費需求和今后發展趨勢,涵蓋多彩的歌文化、舞文化、酒文化、飲食文化、服飾文化、節日文化和紅色文化等元素,運用先進設計理念和高科技手段打造具有濃郁貴州特色的文化之城和旅游之城。
從設計理念來看,多彩貴州城建筑設計以美國綠色建筑設計協會的《綠色建筑評估體系》LEED-NC為標準,并以《查爾斯王子十項原則》為參照,遵循自然地景與特色資源結合,原生文化與創意科技結合,活動體驗與主力項目結合的“三結合”思路,創造出傳統建筑現代表達的人居模式。
“多彩貴州城的建設根植于貴州多元文化沃土,圍繞‘文化產業化,產業文化化和‘創意產業,產業創意做文章。以文化為靈魂,以旅游為平臺,以創意為紐帶,推動文化傳播與旅游推介緊密結合。”多彩貴州城建設運營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武成說。
在楊武成看來,建成后的多彩貴州城,集休閑度假、文藝演出、美食娛樂等為一體,形成集約化、規模化、產業化的經營,從而構筑在全國具有影響力的文化產業基地,促進旅游文化融合,帶動旅游產業升級,為21世紀中國和亞洲的旅游開發樹立一個新的榜樣。
“本項目的宗旨是開發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樣板,使之成為貴州的旅游門戶和展示貴州自然之美和多彩文化的窗口。”美國經濟研究聯合會ERA《多彩貴州城經濟可行性分析》指出,從理念而言,這個項目是一個前無先例的創舉,深入理解該項目的深刻內涵極為重要。在操作層面上,該項目將以打造文化景區為源頭,對項目用地進行綜合性開發,使其成為到訪貴州的第一站和展示貴州多彩文化的櫥窗。
傳統元素的現代體驗
“這是對三線建設的緬懷”,“這就是貴州的‘北京798”。
今年8月,在全省第九屆旅游產業發展大會期間,隨著全球首款近景互動式演藝“1958夢幻之旅”在多彩貴州城閃耀揭幕, 1958文化創意園揭開了神秘的面紗,而與之同時以實景呈現在游客面前的,還有多彩貴州文化展示中心和黔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1958文化創意園定位為貴州創意產業的孵化基地。整個園區的開發本著對貴州工業歷史本源的尊重,將1958年修建的生物制藥廠原有建筑全部保留,加固修繕,修舊如舊。通過文化元素重組和時尚符號解構的方式,讓文化、休閑、創想、生活薈萃一堂,為老廠區、老建筑、老設備注入新的生命。
記者在現場看到,改造完成的“1958”建筑群外表保留了當年的磚墻、屋瓦、管道,每座建筑的內部,都充滿現代都市的生活方式、生活節奏、情感追求等,既增加了文化創意的元素,又營造了休閑生活的氛圍。
“在這充滿力量與復古的LOFT工業建筑空間、機械遺跡、彎曲盤旋管道中,把貴州山水、近景魔術、柔術雜技、水下表演、空中歌舞等元素創造性的跨界融合,重新賦予演員、劇目、環境、設備以新的生命意義,通過移步換景、觀演互動的新實景演出方式展現出來,是一種前所未有的嘗試。”在“1958夢幻之旅”總策劃、總導演丁偉看來,整個實景演出釋放出來的非凡想象與觀感,變對立式觀演為全身融入體驗,顛覆了傳統演藝觀演模式,為國內越來越千篇一律的歌舞演出注入了嶄新的靈魂,煥發出勃勃的生機。
在離1958文化創意園不到500米的地方,是多彩貴州文化展示中心,其主體建筑綜合采用了侗家鼓樓、風雨橋和銅鼓三大元素進行設計。環廊中間分別布置敞軒鼓樓、六邊鼓樓、八邊鼓樓、六變八邊鼓樓及入口抽象鼓樓,大小24個鼓樓共同演繹五鳳文化,共同構成全國最大的單體鼓樓群。
鼓樓主體架構采用鋼筋混凝土和上等杉木建造,并以大理石民族圖案浮雕妝點。兩側建有塔樓形成門閥,隱喻古代匠人營國形成城墻、門樓、闕樓之說。門樓中以貴州三寶之一的“玉屏簫笛”為構架,其上以鳳尾翼和蘆笙裝飾,力求通過建筑語言將貴州多彩民俗文化之美呈現給每一位觀眾,同時展現貴州民族的自信和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
黔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是貴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體驗中心、貴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應用研究中心,掩映在具有100多年歷史的香樟樹林內,是集風景靈氣、建筑精華、文化精髓為一身的非遺文化交流、研究、傳承的綜合平臺。
這里聚焦了飽含貴州基因、貴州元素的“楨槚閣”、“英華樓”、“都統樓”等貴州名人故居,整合儺戲、水書、大方漆器、古法造紙、牙周陶燒制工藝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62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440項。
“我們將徹底改變非遺文化的傳統傳播方式,使非物質文化遺產通過觸覺、嗅覺、視覺、味覺、聽覺的整體體驗,給人帶來前所未有的文化感受。”“黔元儺”演藝總策劃、總設計李建忠說。
旅游讓生活更美好
現代都市,高樓林立,街道縱橫,車流如織,行人熙攘。
快節奏的生活,已經使很多人迷失在城市的高樓大廈中,他們需要去親近自然、感受自然,洗滌一下疲憊的心靈。
而貴州,憑借其良好的生態、宜人的氣候、秀麗的風光、多彩的文化,在日益激烈的旅游競爭中顯示出強大的優勢。
“到貴州旅游,能擁抱藍天白云,能仰望月亮星空,能感受共生共榮的自然之美、相依相存的人文之美。”來自北京的王文武道出了許多來貴州旅游者的共同心聲。
從2006年起,連續九年舉辦旅發大會,貴州緊緊圍繞打造全國重要旅游目的地和建設旅游強省的目標,著力推進文化旅游發展創新區建設,規劃建設100個重點旅游景區,打造“多彩貴州”文化旅游品牌,旅游業逐步成為重要的戰略性支柱產業。
習近平總書記曾明確指出,“對貴州來講,發展旅游業具有后發優勢,是朝陽產業,要充分發揮旅游資源優勢,不斷提高旅游業發展的層次和水平。”
秉持“旅游讓生活更美好”的理念,貴州正著力打造“快進慢游”交通體系,構建公共服務保障體系,健全旅游市場監管體系,提供標準化、精細化、人性化服務,持續發出貴州旅游好聲音,展示貴州旅游好形象。
與全省旅游產業發展同步,多彩貴州城在不斷提升文化品味的同時,還注重對“吃、住、行、游、購、娛”六要素的深度拓展。
吃,挖掘做足特色餐飲文化;
住,依托“非遺”資源建設文化體驗型客棧;
行,精心設計景區游線安排和交通組織;
游,注重文化項目、活動與游客的互動,增強游客的體驗性;
購,依托景區資源通過創意設計推出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產品;
娛,通過魅力歌舞向游客傳遞貴州特色文化,提升景區吸引力和競爭力。
休閑、體驗、互動等新型旅游模式,讓游客在貴州美麗的青山綠水間、濃厚的文化氛圍中放慢自己的腳步。
創新發展觀念、豐富旅游內涵、提升服務水平,貴州旅游產業,在不斷的實踐創新中逐漸實現轉型升級。(責任編輯/喻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