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淑華
作業高效是高效課堂的一種延伸,是學校教育到家庭教育的發展,更是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導向。巧設英語作業,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對鞏固高效課堂學習成果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小學中年級的英語作業完成情況讓人失望,學生的作業模式單調、機械重復、枯燥,嚴重降低了孩子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比如,英語學科常采用的作業形式是:字母單詞的機械重寫、反復背誦課文對話、聽錄音、模仿跟讀等。從作業的形式、內容、對象、數量方面看,具有整齊、答案統一不開放的特點;學生作業種類固定不變,負擔過重;作業只是課堂教學的記憶強化;作業批改重結果而輕過程。如此,本應該成為作業重點內容的聽、說、讀類作業變成紙上談兵,成了空談。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使學生樂意而自愿地去做作業呢?
1. 高效作業鞏固英語高效課堂成果
學習英語也要有高效的課堂教學作支撐。與學習其他學科的不同之處在于,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工具,我們更希望學生掌握基本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語言學習習慣,這樣在語言方面才能更深更好地發展。因此,在高效課堂的背后,我們需要高效作業來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培養學生獨自完成語言學習任務的良好習慣。
根據皮亞杰的兒童認知理論,兒童的認識能力不能從外部形成,思維結構的變化是由內部決定的。他強調兒童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主動地探索知識,兒童只有直接、自發地參與各種活動,才能獲得真正的知識。該理論對小學英語課外高效作業設計的啟示是:(1)作業設計應以兒童年齡階段的心理特點為立足點;(2)作業設計應以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為中心;(3)作業設計內容應以活動設計為主,以重視兒童的相互協作為輔。
2. 中年級高效英語作業的設計
(1)巧設實踐類作業,增強團隊合作意識
教師可以設計調查、觀察、記錄類的作業,讓學生將所學知識與生活聯系起來。親身觀察生活是兒童直接習得知識的過程,符合兒童的思維結構。例如:學完人教版新版三年級英語上冊Unit2 Colors的顏色單詞,讓學生觀察家里物品,哪種顏色最多,哪種顏色最少,或者是自己的衣服以什么顏色為主,父母的衣服以什么顏色為主,能用英語介紹的用英語介紹,不會的單詞可以用圖畫替代,四人小組互相交換觀察結果。在這一過程中,孩子們會很主動地去觀察做記錄,認真做匯報分享自己家里的情況,在同學中獲得成就感和喜悅感。
(2)巧設手工制作類作業,建立和諧的親子、師生關系
學生在接觸人文知識方面,如了解一些外國重要節日Halloween Day, Christmas或者是Unit6 Happy Birthday!課上,講孩子們互相慶祝生日,可以要求學生制作生日、圣誕、新年賀卡,寫上真誠簡單的祝福。在學習Unit 5 Lets eat時,孩子們接觸很多食物單詞,可以讓學生用Mini-book展示自己一天理想的食物餐單。此方法同樣適用于Unit1 Hello學習文具用品單詞,這樣做效果十分好,學生都特別喜歡,因為符合他們的年齡特點。
這些作業讓學生體驗學習英語、了解外國人文知識的樂趣,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審美情趣。為幫助孩子更好地完成制作類作業,家長都會為其出謀劃策,增強親子間的交流,而孩子愛上手工制作類作業,他們會更主動地去學習,改善以往老師追學生作業的窘境,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3)巧設創新類作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
設計如“食物人”、“字母人”等要求創新的作業,會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開動孩子們的大腦,培養創新能力。例如,在Unit 5 Lets eat單元中,由于教師的詞匯課中是以食物人Food man整體呈現單詞juice, egg, milk, bread, 課后可以布置用所學單詞造“食物人”的作業,孩子們的作品真是讓筆者刮目相看。平時機械抄寫單詞,抄得亂七八糟,不堪入目,但是畫“食物人”,孩子們除了用所學的單詞,還用到一、二年級接觸過的未真正學習的水果單詞。可見,興趣是學習的第一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