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宜“養陰”
十一月天氣特點:立冬是冬季的第一個節氣。進入這一時節,天地萬物活動都趨向休止,準備蟄伏過冬。冬季的到來,自然界表現為陰盛陽衰,氣溫降低,寒氣襲人,人體陽氣容易受到損傷,所以要注意保護陽氣。而小雪時期特點是天氣逐漸變冷,雖然北方地區開始下雪,但雪量較小,夜凍晝化。
十一月養生:立冬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節氣,又是人們一年中進補的最佳時期。中醫認為,這一節氣的到來是陽氣潛藏、陰氣盛極、草木凋零、蟄蟲伏藏、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以冬眠狀態養精蓄銳,為第二年春天做準備。所以,立冬之日要進補,到了酷寒的冬天天氣里,才不會怕冷,這是民間的習俗,體現了增強體質,預防為主的思想。
醫學研究證明,冬天人們情緒容易低落,郁郁寡歡。當工作、生活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可誘發抑郁癥。精神養生在十一月應做到精神安靜,保護陽氣,不過度消耗陰精,要做到保持良好的心態,多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要及時排解。疾病就不會找來。生活中做到早臥晚起,保證充足的睡眠,注意背部保暖,這樣,有利于陽氣潛藏,陰精蓄積,衣服穿著也應注意保暖。飲食上遵循“秋冬養陰”的原則。
陰虛影響到的臟腑有肺、胃、肝和腎。肺陰虛的主要表現是干咳、少痰、口干咽燥;胃陰虛的主要表現是咽干口渴、大便干燥;肝陰虛的癥狀包括眩暈、頭疼、兩眼干澀昏花;腎陰虛的主要表現則是腰膝酸痛、手足心熱、心煩失眠、頭昏耳鳴以及潮熱盜汗。有人年輕的時候臉上總是油光滿面,過了25歲卻變成干性皮膚。第一個原因是肝火太旺,第二個原因就是陰虛。皺紋也就這么產生了。
宜多食:補陰的食物能夠補養人體的陰液和津液,滋養和濡潤全身的臟腑器官。銀耳百合雪梨湯和甘蔗,這兩味補陰效果很好,熟梨更是能滋補五臟六腑。另外一味大家都知道的好東西就是豆漿。牛奶和豆漿同為補陰食品,但建議首選豆漿而非牛奶,因為植物性的一般都要比動物性的令人放心一些。補陰的食物除了梨、甘蔗、黑芝麻、豆漿、銀耳、百合之外,葷食可以搭配鴨肉,因為它不光滋陰清熱,還有利尿的功能。多吃熱量較高的膳食,還要多食新鮮蔬菜,以避免維生素缺乏。如:牛肉、羊肉、烏雞、豆漿、牛奶、蘿卜、青菜、木耳、豆腐等。
宜忌:少食寒性食品,如海鮮等。
腳部保暖利于保健
一旦保暖不當,寒冷低溫刺激雙腳,容易使毛細血管緊縮,血液回流心臟能力減弱,出現血液循環不暢,全身不適的情況;另外,如果足部保暖不足,就會反射性地引起鼻咽、氣管等上呼吸道黏膜的毛細血管收縮,使人體局部抵抗力降低,病菌、病毒乘虛而入而患上感冒。
中醫學認為,雙腳是運行氣血、聯絡臟腑、溝通內外、貫穿上下經絡的重要起始部位,人的五臟六腑的功能在腳上都有相應的穴位來反應,腳部不僅是足三陰經的起始點,還是足三陽經的終止處。這六條經脈之根都分別在腳上的6個穴位中。僅足踝以下就有33個穴位,雙腳穴位達66個,占全身穴位的十分之一。自古就有“養樹護根,養人護腳”之說。中醫理論認為腳位在下屬陰,而寒亦為陰邪,故腳是寒邪侵犯人體的主要途徑之一。
皮膚干燥癢 6招
幫你有效止癢
1. 皮膚有螞蟻爬的感覺
醫學理論認為,激素水平的波動會影響到皮膚的神經末梢,因此出現癢感。
支招:適當增加對歐米伽3脂肪酸的攝入,如多吃深海魚;多喝水,保證皮膚所需水分;避免抽煙、在陽光下暴曬等。
2. 輕微發癢
可能是皮膚過于干燥,稍受外界刺激(如吹空調),就會發癢。
支招:多涂保濕霜;清潔成分會奪走皮膚水分,使皮膚更干,因此應避免使用過多的清潔產品。
3. 刺痛瘙癢感
1/5的人會受到這種困擾,它是由免疫系統過度反應引起的,多發于脖頸兩側、眼周和耳周等溫度較高且黏濕的部位。
支招:這種癢可能是香水或壓力過大等外界因素引發的。平時要注意保持皮膚水分。燕麥含有抗炎化合物,用燕麥片泡澡能減輕瘙癢感。
4. 曬后發癢,有時還會長紅斑或水皰
研究顯示,在陽光下曬15分鐘就會引發日光疹。
支招:平時可將自己在陽光下暴露的時間逐漸延長,預防日光疹。
5. 持續性微癢
這類人的皮膚生長速度和厚度比正常情況快了7倍。
支招:多曬太陽有助于提高人體中維生素D的含量,而維生素D能抑制皮膚的過度生長;還可以涂抹維生素D軟膏。
6. 瘙癢感伴皮膚發紅
常見誘因包括戴含鎳的首飾、橡膠手套等。肥皂和香水中的化學物質也會有影響。
支招:經常給皮膚補水能在皮膚表面形成保護層;春秋等過敏高發季盡量使用中性洗發水、肥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