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盧毅煒
所謂生成性體育教學資源是指在預成性教學計劃實施中,伴隨教師與學生已經有經驗、知識、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因素的滲透而瞬間生成的即時性資源。它具有即時性、協同再生性、內源性的特點。體育課堂空間的廣闊性、學生參與體育學習的運動性和運動技能學習的復雜性等因素,使得體育教學過程具有非預設性、非線性和開放性等特征,經常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亮點”、“錯誤”和“節外生枝”,這些生成性教學資源的合理運用,能演繹出不曾預約的美麗,使課堂教學散發出生命的靈性和無窮的魅力。然而,由于不少教師的教學經驗及認識不足,對這些寶貴的生成性教學資源沒有很好地把握和加以利用,仍拘泥于預先設定的固定不變的教學程式,或忽視生成,或回避生成,給人留下了“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的遺憾。這就要求教師要用心捕捉并靈活處理具有生成價值的問題和情節,使教學充滿靈動、智慧與活力。
與一般的課程資源相比,生成性體育教學資源更具復雜性及多樣性,這也決定了其具有更為豐富、繁雜的內涵。為比較全面地認清真正的生成性課程資源,便利于分析和解決學校實踐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根據其生成的內容、形式和載體等維度,可將其分為錯誤型資源、問題型資源和差異型資源。
指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師生所犯的各種各樣錯誤,常常因為錯誤的出現而引起師生在體育教學中對某一關鍵性的環節更為關注,利用錯誤的出現而有效地進行正確的教學。我們如果抓住這些錯誤信息,加以巧妙的引導和利用,就會成為激活學生思維的動態生成資源。
指學生在體育的學習過程中,對某一環節產生的困惑、疑難或模糊不清的認識或理解,也指體育教師在課堂中即時生成的某些靈動性的問題。J.W.蓋澤爾教授把這些問題分為呈現型、發現型和創造型等三種類型。
指由于學生的個體差異,產生的疑惑或需求。差異型資源能最大限度地實現個體間的資源共享,對于拓展學生的思維方式與觀念意識具有深遠的影響力,能全面地開發與培養學生的運動才能。
葉瀾教授指出:“要把教學過程看作是師生為實現教學任務和目的,圍繞教學內容,共同參與,通過對話、溝通和合作活動,產生交互影響,以動態生成的方式推進教學活動的過程”。由此可見,生成性教學資源的開發和運用過程就是教學反饋信息的處理和動態信息調控的過程,實施的基本思路是教前預設──教學中生成和運用──反思中完善生成。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課堂教學的生成性與預設性是同一事物的兩個不同方面,都是課堂的基本屬性。預設是生成的基礎,生成是預設的更高境界。體育教學追求動態生成,并不是不要預設。相反,更需要教師圍繞教學目標,依循學生的體育認知水平、思維張弛及情感波瀾,進行精心預設,以靈動的教育機智隨時調整教學進程和教學策略,引領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使課堂教學充盈生命成長的人文韻味。(1)預設學情。根據學生真實的認知水平多方面進行預設,如學生的知識儲備是什么?智力有什么特點?認知沖突在哪里?將會生成什么問題?如何組織和實施解決生成的問題?(2)預設層次。教師要充分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為每個學生提供主動積極活動的保證,促使課堂中多向、多種類型的信息交流。(3)預設疑問。教師要對學生的質疑問難做充分預測,以便于在課堂教學中的啟發引導。預設還應留有彈性,使預設空間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和自由度,便于教師適時地把握這些不確定的、擁有無窮教育價值的生成資源,展示自己靈活的教學機智。
例如,筆者對立定跳遠的教學預設:學生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遠”上,以為只要跑得快就能跳得遠,容易忽視起跳動作的正確性和完整性而出現一些錯誤動作。如由于“蹬伸”概念不清楚,對擺臂的作用沒有正確認識,急于起跳,而造成蹬伸不充分,擺臂無力,起跳高度不夠的錯誤動作;由于起跳技術的錯誤,且有“小跳一步或墊一步助動”會跳更遠的“投機”思想,造成起跳前的小跳步動作和墊一步的錯誤動作。因而教學的重點是強調動作的規范性,并從技術上一步一步引導學生糾正這些錯誤動作,如學生兩腳的站位和擺臂的高度等。由于教學與學生的原認知產生了矛盾沖突,激發了學生的問題意識,學生紛紛提出問題:
(1) 上下肢預擺對跳遠起什么作用?(2) 擺臂與收腹速度快慢有什么關系?(3)立定跳遠如何才能跳得更遠?
經過這些問題的討論,糾正了學生的“錯誤”認識,加深了學生的正確認識,再讓學生自己尋找解決問題的鑰匙,他們會更加積極主動地探索、認真刻苦地學習正確動作。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開拓學生的思路,對于更好地掌握技術動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教學過程中動態生成的課程資源隨著體育教學情境的發展而變化,是流動的、是瞬間的。這就要求體育教師要有敏銳的洞察力和隨機應變的教學機智,及時地抓住具有“生成價值”的問題、回答及情境等,并適時地對這些新信息進行加工、重組、補充、引導,使其能形成新的、又具有連續性的興奮點和教學步驟,使教學充滿靈動與活力。當然,動態生成的教學問題和事件往往是富有挑戰性的,答案和方向是不確定的,教師不能把“意外情況”、“奇思怪想”等視為“節外生枝”而加以排除,必須因勢利導,并根據教學境遇調整教學行為,使學生在新鮮的、探索的體驗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在躍躍欲試的動機驅使下從事身體練習,達到促進學生身心發展的最佳效果。
例如:在健美操交叉步的教學中,一名調皮學生在學習中試圖通過模仿別人的反向動作去逗樂別人,灰諧、和諧的情境逗得學生們哈哈大笑,課堂變得有點“亂哄哄”。筆者發現后,并沒有對他進行批評,而是靈機一動,順勢分組讓一半學生嘗試反方向動作,學生積極踴躍,學習的興趣盎然,最后筆者干脆和學生一起把這個游戲取名為“照鏡子”,在此后的教學中經常作為學生之間的比賽游戲內容。由此可見,教師對于教學中有價值的“意外事件”的再度歸納和集合,能形成深層次、高質量的教學資源,也可以及時地把它轉化成全體同學共同的精神財富,使學生的健康人格、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得到和諧統一的發展。
反思是教師專業成長最有效的途徑。面對紛繁復雜的生成性資源教學,教師要及時反思已經發生或正在發生的教學活動以及這些活動背后的理論、假設,進行積極、持續、周密、深入和自我調節性的思考,發現并清晰地表征所遇到的教學問題,并尋求多種方法解決問題。在預設與生成的關系的教學反思中,應注意以下三個著眼點。①因預設而生成的“成功點”。如預設的目標是怎樣得到落實的?生成什么新的問題?②有預設而未生成的“失誤點”。如預設目標是否脫離學生實際基礎?未能生成的問題是什么?原因是什么?③如何完善教學行為。如對來自學生零星的、片面的、模糊的資源如何提升?教學設計如何修改會更好?如何完善教學策略?主體與主導如何實現辨證統一等。不斷的反思、總結,能使教師真正成為生成性資源的開發者和利用者。
例如:筆者對立定跳遠的反思:沒有充分照顧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未能消除學生認為自己跳不好會遭到同學嘲笑的顧慮;沒有切實可行的技術動作訓練措施,只是口頭強調,不能克服學生技術動作犯規等等。在此后的教學中,筆者吸取了教訓,如針對分腿跳的學生,筆者采用的是標志物給予暗示,即讓學生在兩只腳之間夾一張紙板,同時給予的語言暗示就是起跳時不要讓紙板掉落,讓學生從一個呼啦圈跳入另一個呼啦圈,且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把圈拉近或拉遠,既保證兩只腳同時起跳,又能讓學生通過自身的努力體驗到成功的樂趣,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心理需要。因此,每個人都搶著練,有的還爭著看誰跳得遠呢。
必須與正在進行的教學內容相關聯,尤其是對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有重要作用,以及能達成三維教學目標的效果。如果生成偏離了目標導向,那么教師就應該憑借其教學機智靈活地進行引導,使其回到目標的規范中來。
必須具有啟迪學生的思維、開闊學生的視野、打開學生的思路以及培養學生的能力等作用。
指事件的本質聯系是否明顯、涉及的學生是否普遍。本質聯系越明顯,涉及的學生越廣泛,典型性就越好。
必須與學生現有的知識和能力起點相適應;與教學設施、課堂教學允許的時間等教學條件相適應。
生成性體育教學資源是決定體育教學效果的關鍵性資源之一,對其開發和利用,不僅涉及到教師教學思想觀念的變革,也涉及到教師操作技術的變革。體育教學要體現生活情景性、教育價值性、瞬間顯示性等動態生成性特征,需要教師通過實踐層面的不斷探索,把每節課都看作是不可重復的激情與智慧的綜合生成過程,才能構起開放的、充滿活力的、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體育課堂教學新形式。
[1]陳禹.中學體育課堂中生成性教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09,8(4).
[2]李杰.淺談體育教學中生成性資源的開發[J].教學秘管理·理論版,2011.(4) .
[3]孫永.新課程標準下的生成性體育教學[J].教學秘管理·理論版,2007.11
[4]葉瀾.重建課堂教學過程觀[J].教育研究,2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