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懋,張海軍
(1.蘭州工業學院,甘肅 蘭州 730050;2.蘭州市城關區教師進修學校,甘肅 蘭州 730000)
近十年來,隨著高校擴招政策的實施,各層次院校的學生數量與學校規模都在急劇增大,但隨之也出現了很多問題,如學生管理“粗線條”、后勤配套設施不足、圖書藏量不夠等,而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師資嚴重匱乏。因此,大批的應屆畢業研究生、優秀本科畢業生充實到了高校教師隊伍中,并逐漸成為各院校師資隊伍的中堅力量。這些青年骨干教師有著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新穎的觀念、創新的意識,符合高等院校對教師的基本要求。但因為他們沒有或很少有到企業實踐鍛煉的經歷,使得他們的實踐教學指導能力明顯不足,甚至在科研中難以選到符合企業具體實踐的理論課題,而快速提升青年教師自身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就是教師到企業進行頂崗、掛職、培訓等形式的鍛煉[1]。本文將在分析高校青年教師赴企業進行實踐鍛煉必要性的基礎上,對如何構建相應的有效機制進行初步探討和思考。
隨著高校擴招出現的大學生就業難與企業招不到所需人才的矛盾現象,將青年教師派入企業一線進行實踐鍛煉。這種機制的建立與實行不僅可以促進高校的青年教師走出教室走入社會,通過再學習再鍛煉來提升自我實踐能力和素質,并利用教師自身的智力優勢回饋社會、服務社會,還可讓高校重新審視自己的辦學理念、教學模式,從而開展適時適宜的教學改革。
青年教師是學校發展的未來和希望,為青年教師的成長和發展創設良好的政策環境是學校的責任和使命。重點加強青年教師的培養,實施教師實踐能力提升計劃,鼓勵各學科青年教師深入企業一線進行實踐鍛煉,豐富感性知識,提高理論聯系實際能力,是培養一支理論精通、實踐經驗豐富的專業師資隊伍的主要渠道,也是實現學校師資隊伍整體可持續發展的保證。
通常青年骨干教師理論基礎扎實、接受力強、善于思考,在企業實踐中能夠從觀察、直接接觸的第一手資料中將書本上沒有的細節和知識及時發現、總結并傳授給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教學質量。同時,青年教師對新環境適應力強,對新事物敏感性高,故在實踐鍛煉中能夠及時把握行業熱點與難點,并能選準“結合點”來研究新情況、新問題,在教學中更加注重面向實際,適時調整教學內容,增加教學實踐,充實授課案例,以此培養出真正能夠適應企業發展方向的專業技能學生,從而拓寬學生就業渠道。
青年教師赴企業一線鍛煉實踐能力機制的建立與不斷完善是各大高校實現教師整體實踐能力提高的有效措施,而采用什么樣的形式來安排青年教師赴企業鍛煉,從目前實踐情況來看,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可供參考,見表1。
信息時代知識日新月異,高校教師應不斷更新知識,所以青年教師赴企業鍛煉實踐能力的機制應該是輪訓制度,其實踐級別因根據具體情況而定,遵循因人而異、由低到高、適度控制、揚長避短的原則。
為有效提高青年教師赴企業鍛煉實踐能力的實效,我們用管理學分析工具——樹枝因果圖來分析影響實踐效果的各種因素,見圖1。如何評價哪些因素是關鍵因素,不同學校的選擇是不相同的,具體構建機制也會有所不同,但應根據因校制宜、因時制宜的原則,從而為社會培養更多合格的高等人才。

圖1 提高青年教師赴企業鍛煉實踐能力實效的樹枝因果圖
第一,青年教師自主產生提升實踐能力的愿望很強烈,學校需要為青年教師創造各種制度性激勵環境。第二,引導青年教師樹立正確的社會價值觀。高校教師肩負著為祖國培養接班人的重任,教師自身的品德修養對學生心智的健康發展起著重要作用。第三,增強青年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是提升專業教師業務素質、實踐能力的首要方法。
首先,要實行赴企業實踐鍛煉制度,高校領導就要大力支持教師進行實踐,讓教師能夠消除顧慮、甩開“包袱”、投入實踐,大膽進行教學改革。應切實關心青年教師的成長,創造更多的實踐機會與環境,使其教學能力、實踐能力、科研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其次,學校需要建立或完善青年教師赴企業鍛煉實踐能力的制度性激勵體系。對外,學校應與各行業相關企業和企業的上級主管部門長期接觸、密切配合,保持校企良好關系,讓企業能夠真正接納學校青年教師進行實踐;對內,應由負責此項工作的相關部門為派出的青年教師制訂適合他們實踐和科研的工作計劃,統籌兼顧。
首先,建立組織保障機制。目前各高校大多是多個部門共同管理教師赴企業實踐,存在重復管理或者管理盲點,所以應設立專門機構來統籌管理各種鍛煉形式的實踐,隨時接收并處理實踐反饋信息,協調各種實踐形式過程中出現的教學、科研、掛職之間的矛盾,加強管理。其次,建立實踐經費保障機制。對于教師與實踐單位共同申報的項目,學校應給予相應的經費支持,對教師為解決企業實際問題所開展的前期調研,學校應大力支持,如經費補助,甚至可優先支持申報校級科研基金項目。同時,對于進行實踐鍛煉的教師,學校應給予不同程度的補助,如幫助解決交通、生活等方面的困難,從而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保障教師赴企業實踐鍛煉順利開展。

表1 青年教師赴企業鍛煉的實踐形式
在青年教師年終業務考核、崗位評聘、評優評先、職稱評聘等時,將赴企業實踐情況作為評價要素,將實踐時間記入業務檔案并作為繼續教育學分予以登記,從而充分調動青年教師到企業進行各種形式鍛煉的積極性。同時,建立獎懲機制。學校要對成績突出的實踐教師和企業定期給予表彰獎勵,并在各院/系的科研工作績效評估體系中納入青年教師到企業實踐鍛煉這一指標,對實踐工作突出的院/系和個人進行表彰,在科研資源分配方面給予適度傾斜。
通過各種渠道積極調動行業相關企業的積極性,對大型企業、上市公司可以從社會責任等角度入手,建立良好的校企關系,建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對中小型企業、私營企業可從利益等方面建立校企雙贏的合作模式。從各方面提升校企合作的深度與廣度,讓青年教師能有更多機會提高實踐能力及科研創新能力。
[1]鄭春賢.高職院校專業教師赴企業掛職鍛煉的思考[J].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學報,2008,2(4):48-50.
[2]徐春燕,王平安.破解“瓶頸” 提高專業教師下企業掛職鍛煉的有效性[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1(7):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