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婷

近期獐子島(002069)10億蝦夷扇貝突然“報廢”疑云令市場震驚。事實上,農業股向來是最易出現企業造假的板塊,此前已經暴露出問題的藍田股份、綠大地、萬福生科等都是農業上市公司。
作為投資者,在投資農業股時,如何能夠選對投資標的,從而回避“黑天鵝”事件?日前,瑞華會計師事務所資深注冊會計師施斌慶就通過以往相關案例,從財務報表的角度出發為投資者解答,如何從財報中發現企業做假動機,尋找蛛絲馬跡,以避免踩地雷。
問:從最早的銀廣夏、藍田股份,到近年來出現的萬福生科、綠大地等一系列公司,我們發現,農業企業成為了最容易造假的企業。
施斌慶:的確,現在有一種“談農色變”的感覺,包括我們中介機構、一說起農業企業都有一種職業的敏感性,特別在接業務的時候、做盡職調查和風險評估的時候,對它都要格外增加一些特別的程序。
問:以您多年的經驗來分析,農業企業造假主要會出現在哪些方面?
施斌慶:主要是收入問題和成本。農業企業在交易的過程中,由于它的供應商或者客戶一個是上游,一個是下游,它面臨的群體特殊性,在交易的過程中更多的是采用現金的交易,也樣一來對于發生的成本和收入的真實性是很難通過外部證據做出認定和判斷的。
第二就是農業產品的特殊性。其再產品數量和價值是難以認定的,比如養在魚塘的魚,如何進行計量?既然沒有辦法計量,也就為企業后面進行財務造假提供了平臺。它可能把造假形成的利潤反映到資產負債表中的內容去了。有可能是所有者權益的增加,也可能是現金流量的增加、貨幣資金的增加,或者是應收賬款的增加;又或者又資本化到了生產型生物資產中去了。這個資產顯然是虛擬出來的資產,不能帶來現金流量的資產,最終會釋放出去。
最后需要說明的是,不可知的自然災害往往給農業上市公司造假提供了天然的屏障。另外,農業企業利潤低,周期又長,企業有融資的需求,為了保持良好的盈利能力或者成長性、維持二級市場的股價,也造成了企業有造假的動力在里面。
問:投資者在對農業公司進行分析的時候,您有哪些建議?
施斌慶:首先,在行業分析的時候,我們要考慮的是每個上市公司的命運實際上與它所屬的行業是息息相關的,你不可能有超出行業平均毛利率很高的毛利率。比如之前造假的銀廣夏,它是農業深加工企業,它的毛利率高達60%多,一個高科技含量的企業達到這么高的毛利率都是不太現實的,何況是一個農業深加工企業。
第二是關于行業的景氣度和行業的發展背景。一旦企業的基本指標超越了行業的常規指標,過于離奇肯定是有問題的。
第三,對于權威部門的數據還是要注意分析。不要迷信權威數據。有可能的話,能到實地調研,親眼所看的才會比較真實。
問:對于大多數投資者而言,想要去實地調研比較難,大多數投資者都是從上市公司報表中來進行分析,如果光看財務報表的話,應該從哪幾個方面著手?
施斌慶:從銀廣夏到藍田,再到綠大地,農業公司的造假手段越來越高。普通投資者從財務報表方面分析,需要關注一些關鍵數據。
靜態財務指標分析,流動比率,反映的企業短期償債能力,用企業的流動資產去除以流動負債,企業的流動資產馬上變現為現金以后,夠不夠償還馬上到期的負債。比如藍田股份當時流動比率僅有0.77%,說明公司資金面是非常吃緊的。
速動比率。流動比率中流動資產中含有大量的存貨,這是無法迅速變現的。用流動資產減去存貨后再除以流動負債,得到速動比率,衡量企業流動資產中可以立即變現用于償還流動負債的能力。當時藍田股份這一數值只有0.35%。
營運資金。流動資產減去流動負債,如果比較之后的數為負數,說明流動資產是低于流動負債的,以后若發生財務危機,資金鏈是要斷裂的。
總的來說,農業企業造假,從收入造假主要是提前,也有可能是夸大收入、虛構收入等幾種方法聯合使用。虛構和提前都需要開票,涉及到貨幣資金、應收賬款、消耗性生物資產、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無形資產,這六大科目之間的相互轉換。比如,大的流動資產轉為非流動資產,小的貨幣資金轉為流動存貨,存貨轉為固定資產或者無形資產。這些在報表中都能夠看得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