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清芳
(江西省萍鄉巿上栗縣人民醫院內二科 萍鄉337009)
慢性胃炎是由多種原因導致的慢性胃黏膜炎性病變,屬臨床常見病、多發病,臨床表現主要為反酸、噯氣、上腹部疼痛等,其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了,多數學者認為,慢性胃炎的發生與幽門螺桿菌(HP)感染有關[1]。因此,消除HP是治療慢性胃炎的關鍵。本研究觀察了膠體鉍劑(膠體果膠鉍)和鉍鹽(枸椽酸鉍鉀)類藥物治療慢性胃炎的臨床療效,旨在為臨床治療慢性胃炎提供一種安全、有效的理論依據。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于我科就診的92例慢性胃炎患者為研究對象,全部患者均經胃鏡檢查確診,均經快速尿素酶試驗證實為HP感染,均符合慢性胃炎相關診斷標準[2]。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將92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6例,觀察組男24例,女22例;年齡18~78歲,平均(43.45±5.21)歲;病程 6個月~11年,平均(4.96±1.34)年。對照組男25例,女21例;年齡18~77歲,平均(43.42±5.25)歲;病程 6個月~11年,平均(4.94±1.37)年。本研究均排除伴有嚴重肝、腎功能異常及其他內科疾病患者。兩組患者分組后一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觀察組:膠體果膠鉍100 mg/次,4次/d,予三餐前及睡前各服1次,同時給予克拉霉素片0.5 g/次,2次/d,阿莫西林膠囊1.0 g/次,2次/d,4周為1個療程。對照組:枸櫞酸鉍鉀110 mg/次,4次/d,予三餐前及睡前各服1次,同時給予克拉霉素及阿莫西林膠囊治療,劑量同觀察組,4周為1個療程。治療期間指導患者進食易消化、無刺激類食物,避免攝入辛辣、刺激類食物。兩組患者均未服用其他相關藥物,治療1個療程后評價療效。
1.3 觀察指標(1)治療1個療程后,檢測兩組患者HP清除情況,觀察兩組患者HP根除率;(2)療效評定:根據患者臨床癥狀、體征及HP轉陰等情況進行療效評定。痊愈:臨床癥狀消失,胃黏膜活動性炎癥消失,HP轉陰;顯效:臨床癥狀明顯改善,胃黏膜活動性炎癥基本消失,HP轉陰;有效:臨床癥狀及體征有一定改善,HP由強陽性轉為弱陽性或轉陰;無效:臨床癥狀及體征無改善,或加重,HP陽性。(3)分別在治療前后測定兩組患者肝腎功能及血、尿常規,觀察兩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情況。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11.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HP根除情況 觀察組治療后HP轉陰42例,HP根除率為91.30%;對照組治療后HP轉陰36例,HP根除率為78.26%:觀察組患者HP根除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2.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5.65%,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0.43%,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例
2.3 不良反應 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均未見相關不良反應,血、尿常規及肝、腎功能均未出現異常變化。
慢性胃炎是消化內科的常見病、多發病,其病理學特征主要為胃黏膜慢性炎癥,具有病程長、遷延難愈等特點,隨著病情的延長可逐漸加重[3]。HP是引起胃炎、胃潰瘍等消化系統疾病的主要原因,由于HP可合成一種蛋白水解酶及脂解活性酶,從而使胃黏膜過度水解及胃黏膜脂質降解,致使胃黏膜層黏膜屏障遭到嚴重破壞,使胃酸及胃蛋白酶加重損害胃黏膜,最終發生炎癥、潰瘍、糜爛等癥狀[4]。有關研究顯示,慢性胃炎中HP檢出率高達78.9%~81.3%[5]。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是臨床常用的抗菌藥物,克拉霉素是一種半合成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對細菌蛋白質的合成有較好的抑制作用,與抑制胃酸類藥物聯用可根除HP。阿莫西林是一種青霉素類抗生素,它對細菌細胞壁的合成有一定抑制作用,從而起到殺滅細菌的作用,但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均需在胃液pH>4的環境中才能起到殺菌或抑菌效果。因此,治療慢性胃炎的關鍵是根除HP。
枸椽酸鉍鉀是一種鉍鹽類藥物,具有保護胃黏膜、殺滅HP的作用,在治療HP陽性消化系統疾病中已取得一定療效。果膠鉍是我國首創的一種新型膠態鉍制劑,是由生物大分子果膠酸、金屬鉍離子和鉀離子形成的一種鹽,它在酸性環境下,其鉍劑可與潰瘍面的粘蛋白形成一種螯合物,這種螯合物可覆蓋于胃黏膜表面,起到促進上皮細胞分泌黏液、抑制胃蛋白酶活性等作用,從而保護胃黏膜組織[6]。此外,果膠鉍有較強的膠體特性,與潰瘍面親和力較強,對受損的胃黏膜細胞有一定保護作用,有利于受損細胞的自我修復。動物實驗表明,膠體果膠鉍可促使胃黏膜炎癥消退,加快漿膜結締組織增生,且無毒副作用[7]。有關研究顯示,膠體果膠鉍治療慢性胃炎、胃潰瘍可取代其他酸根制備的鉍鹽類藥物[8]。本研究觀察了膠體果膠鉍與枸椽酸鉍鉀治療慢性胃炎的臨床療效,結果顯示:觀察組HP根除率為91.30%,高于對照組的78.26%,P<0.05;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5.65%,高于對照組的80.43%,P<0.05,且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均未出現相關不良反應。提示,膠體果膠鉍治療慢性胃炎療效優于枸椽酸鉍鉀。由于本次研究隨訪時間較短,未能對兩組患者復發情況進行統計分析,有待臨床進一步研究。 綜上所述,膠體果膠鉍聯合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治療慢性胃炎具有HP根除率高、療效好、不良反應少等優點,且服用方便,患者易接受,值得臨床借鑒采用。
[1]趙冰,肖淑萍,顧敏,等.慢性萎縮性胃炎的危險因素及以葉酸為主治療方案的療效觀察[J].中華消化雜志,2013,33(11):768-769
[2]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中國慢性胃炎共識意見[J].中華消化雜志,2007,27(1):45-50
[3]吳瓊,周寧,李琦.中醫藥治療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胃病研究進展[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2,27(1):149-152
[4]隋昕珂,吳本儼,李園.老年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胃炎患者抗幽門螺桿菌根除治療前后的病理學研究[J].中華老年多器官雜志,2012,11(5):341-344
[5]王麗平,張其慧,李萌,等.許彭齡教授治療慢性胃炎用藥規律研究[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0,25(3):475-478
[6]梁后杰,劉為紋,房殿春,等.幽門螺桿菌感染與胃癌危險性關系的研究[J].中華消化內鏡雜志,1997,14(1):15
[7]陳潤花,劉敏,陳亮,等.幽門螺桿菌相關性慢性胃炎中醫證候分布特點文獻研究[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3,28(6):1 878-1 881
[8]王丹,王放,唐彤宇,等.標準三聯療法聯合清胃止痛微丸治療幽門螺桿菌相關慢性胃炎的療效 [J].中華消化雜志,2013,33(11):772-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