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芳 鄧茜 李慧
(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石巖人民醫院皮膚科 深圳518108)
扁平疣是一種病毒性皮膚病,該病有病情遷延、病程較長、治療效果不顯著等特點,給患者造成較大心理負擔。筆者采用甘露聚糖肽注射液及維A酸乳膏聯合中藥治療療扁平疣,療效滿意?,F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6月~2013年2月石巖醫院皮膚科就診的87例扁平疣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全部患者均符合扁平疣診斷標準[1]。排除妊娠、哺乳期婦女,患有嚴重心、肝、腎功能損害者及近8周內全身或局部使用過抗病毒藥或免疫調節劑者。87例患者隨機分成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44例,男18例,女26例;年齡14~39歲,平均年齡25.7歲;病程1個月~5年,平均病程1.1年;疣數目10~45個。對照組43例,男19例,女24例;年齡14~38歲,平均年齡24.5歲;病程1個月~5年,平均病程1.2年;疣數目10~45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病情程度及疣體數目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甘露聚糖肽注射液,5 mg,肌注,每2天1次,維A酸乳膏外用,1次/d。治療組:采用對照組治療的同時聯合中藥湯劑,自擬處方:薏苡仁、板藍根、紫草各30 g,熟地黃、桃仁、赤芍、紅花、當歸尾、赤芍各12 g,白術、何首烏、穿山甲、川芎、防風、紫蘇葉各10 g。濕熱重者加車錢草15 g,脾虛者加黨參15 g,熱毒盛者加用連翹10 g、土茯苓15 g。水煎分2次服,1劑/d,每周5 d用藥,女性經期暫停服用,其療程順序延長。2個月為1個療程。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均停用其他藥物。
1.3 療效判斷 參考文獻[2]擬定:治療前后分別計算皮損個數。痊愈:100%皮損完全消退;顯效:60%~90%皮損消退;好轉:30%~60%皮損消退;無效:<30%皮損消退。總有效率=(痊愈+顯效)/總例數×100%。主要觀察臨床癥狀、體征及實驗室指標(血常規、血糖、肝腎功能)等的變化,記錄出現不良反應的例數、時間、嚴重程度、持續時間及采取的措施與轉歸。
1.4 統計學方法 兩組比較采用χ2檢驗,數據分析采用SPSS13.0統計分析軟件,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愈情況比較 治療組治療總有效率達88.6%,優于對照組的69.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72,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不良反應 治療組有1例局部出現輕度灼熱感,隨著治療次數增加而消失,不影響治療,無特珠處理;4例出現局部皮膚干燥、脫屑,囑患者自行加保濕護膚品后消退。對照組5例出現局部皮膚干燥、脫屑,囑患者自行加保濕護膚品后消退。兩組患者血常規、血糖、肝腎功能均無明顯異常。
扁平疣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表現為米粒到綠豆大扁平丘疹,呈淡褐色或正常膚色,數目較多,多發作于手背及顏面等人體暴露部位。該病有病情遷延、病程較長、治療效果不顯著等特點,給患者造成較大心理負擔。西醫認為此病由人乳頭瘤狀病毒(HPV-2、3、4、10、28、41、65)感染,常在機體免疫力降低時突然發病。中醫理論認為,扁平疣系肝經火旺、血燥郁結、氣血不和、腠理不密、外感毒邪等凝集于肌膚而發病[3]。治療應以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疏風理氣、軟堅散結為原則。
甘露聚糖肽是免疫增強劑,通過激活甘露糖受體和甘露聚糖肽結合凝集素兩條途徑,改善和增加機體的免疫功能和應激能力,研究發現可提升外周血白細胞,激活吞噬細胞、NK細胞、TB細胞亞群,誘生干擾素、白細胞介素及腫瘤壞死因子;使病毒DNA斷裂、使之凋亡,同時激活補體系統,參與機體的防御功能[4]。維A酸乳膏具有對抗皮損局部的角化過度、調節免疫、誘導表皮正常分化的功能,同時還有抗炎作用[5]。中藥湯劑方中板藍根、紫草清熱解毒,白芷、薏苡仁健脾祛濕,熟地黃、何首烏養血,桃仁、紅花、當歸尾、赤芍活血化瘀,防風、紫蘇葉辛溫疏散外風,穿山甲軟堅散結,全方寒溫并用,共奏清熱解毒、健脾祛濕、活血化瘀、疏風理氣、軟堅散結之功。
本研究結果顯示,甘露聚糖肽注射液及維A酸乳膏聯合中藥湯劑,明顯優于單用甘露聚糖肽注射液和維A酸乳膏,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無明顯不良反應。推測甘露聚糖肽注射液及維A酸乳膏與中藥湯劑可能存在協同作用,提高臨床療效,且用藥安全,值得臨床推廣。
[1]趙辨.中國臨床皮膚病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14-418
[2]齊寶全,王麗娜.中藥聯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療扁平疣療效觀察[J].中國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志,2013,12(3):179-180
[3]王煒,工云健,伏圣祥.卡介菌多糖核酸聯合中藥治療面部扁平疣60例臨床觀察[J].中國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志,2009,8(4):244
[4]胡早揚,李躍武,董武,等.疣皮下埋植術結合甘露聚糖肽和左旋咪唑治療扁平疣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6):125-126
[5]黃英,廖陽英,連石.扁平疣的治療研究進展[J].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2007,9(23):805-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