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雪
美國國家教育統計中心 (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簡稱 NCES)是一個描述和評價美國教育狀況的信息中心,輔助聯邦各級政府及社會各界進行決策咨詢與服務。國家教育統計中心對全美中小學教師定期展開調查,以獲得公立學校和私立學校教師信息和人員變動等情況。其中一項重要的調查就是學校和教職人員調查 (The Schools and Staffing Survey,簡稱SASS),它主要提供有關美國基礎教育學校和教職人員的詳細情況。〔1〕本文所采用的數據均來自SASS下設教師追蹤調查 (Teacher Follow-up Survey,簡稱TFS)項目,該項目是以追蹤參加上一年學校與教職人員調查的中小學教師樣本資料為基礎考察他們在第二年的去留情況。其目的是通過調查全面了解全美50個州和哥倫比亞地區K-12年級中小學在校教師的自然縮減和流動信息?!?〕教師追蹤調查主要考察三類教師的變化情況,一類是留任教師 (Stayers),即上學年度和本學年度都在同一所學校教學的教師;一類是流動教師 (Movers),即本學年度仍在教學,但在上學年度之后已流動到不同學校的教師;還有一類是離職教師 (Leavers),即在上學年度之后離開教職崗位的教師。由此可見,教師追蹤調查是研究美國中小學教師流動情況的重要依據。
根據美國國家教育統計中心的教師追蹤調查 (TFS)顯示:1988-1989學年至2008-2009學年,公立學校中留任原學校繼續任教的教師比率不斷下滑,由1988-1989學年的86.5%下降到2008-2009學年的84.5%,同時流動到其它學校任教的教師比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尤其是在2004-2005學年,流動教師比率達8.1%。另外,公立學校離職教師比例也不斷增大,在2004-2005學年和2008-2009學年的教師追蹤調查中,離職教師的比例均達8%。相比公立學校,美國私立中小學教師的離職率更高。以2008-2009學年為例,在所調查的48.73萬私立中小學教師中,留在原學校任教的教師比率為79.2%,約15.9%的私立學校教師離開教學崗位,而同時期公立學校教師離職率僅為8%,私立學校教師離職率明顯高于公立學校教師離職率。私立學校教師流動呈現出逐漸下降的態勢,1988-1989學年的調查顯示,9.5%的教師流動到其它學校任教,而在2008-2009學年的調查中僅有4.9%的教師選擇去其它學校任教。私立學校教師流動也具有較大的波動性,2000-2001學年教師流動率明顯高于前后兩次調查。

表1 美國公私立學校教師流動情況
根據2008-2009學年度的調查報告,有1-3年教齡的公立學校教師流動率為13.7%,而有4-9年和10-19年教齡的教師流動率分別為7.9%、5.50%,低教齡教師的流動率明顯高于教齡長的教師。同時自1988-1989學年以來,低教齡教師的離職率不斷攀升,教師離職率也呈現出明顯的低教齡化趨勢。以2008-2009學年度公立學校為例,有4-9年教齡的教師離職率為7.9%,有10-19年教齡的教師離職率僅為4.2%,而有1-3年教齡的教師離職率高達9.1%。
同公立學校相比,私立學校教師離職情況更加嚴重。低教齡教師離職率逐年攀升,在2008-2009學年期間共對約48.7萬私立教師進行調查,其中有1-3年教齡的教師人數約為10.2萬人,而約有2.1萬 (占20.60%)教師離開教學崗位。同時,私立學校各教齡段的離職率均高于公立學校,無論是擁有4-9年還是10-19年教齡的私立學校教師的離職率高于同一時期公立學校教師離職率。

表2 美國公私立學校各教師教齡段流動情況
根據六次教師追蹤調查結果,30歲以下的公立中小學教師流動率明顯高于其它年齡段的教師,40-49歲年齡段的教師流動率最低,2008-2009學年40-49歲年齡段教師流動率僅為6.6%,明顯低于30歲以下年齡段的14.7%。同時30歲以下教師的離職率也呈現不斷攀升的態勢,離職率明顯高于同時期其它年齡段教師。
同公立學校相同,私立學校中小學教師在30歲以下年齡段的流動率也明顯高于其它各年齡段教師。另外,30-39歲、40-49歲年齡段的私立學校教師的流動率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1988-1989學年,30-39歲年齡段的教師的流動率為9.1%。而2008-2009學年,30-39歲年齡段的教師的流動率降至4.9%。私立學校各年齡段教師的離職率明顯高于同年齡段公立學校教師離職率,并且私立學校教師離職情況也呈現明顯的低齡化趨勢。最近的幾次教師追蹤調查顯示,30歲以下的私立學校教師的離職率均達20%以上,教師流失情況嚴重。

表3 美國公私立學校各年齡段教師流動情況
2008-2009學年度調查顯示,公立學校男性教師流動比例為7.8%,女性教師流動比例為7.5%,男性教師流動比例略高于女性教師;離職教師比例男性 (7.9%)反而低于女性 (8.0%)。私立學校中,男性流動教師比例為5.2%,女性教師流動比例為4.7%,男性教師流動比高于女性教師;而離職教師比例男性 (14.3%) 低于女性 (16.4%)。 同時, 私立學校中男性教師和女性教師離職率均明顯高于同一時期公立學校教師離職率。
2008-2009學年教師追蹤調查顯示,城市地區公立學校有8.0%的教師流動到其他學校。鄉鎮和農村地區教師流動率相對比較低,流動比例分別為7.6%和7.2%。私立學校中,鄉鎮教師流動比率為7.5%,城市和農村地區教師流動比例分別為5.2%和3.4%,鄉鎮地區教師流動率明顯高于城市和農村地區。離職教師中,農村地區公立學校和私立學校教師離職率均高于城市和鄉鎮地區。不論城市、鄉鎮還是農村,私立學校教師離職率均明顯高于各個時期公立學校教師離職率。

表4 公私立學校中男性和女性教師流動情況

表5 城鄉教師在公私立學校中的流動情況
影響中小學教師流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最初的研究認為教師流動主要是由于教師自身特性或者學生特性造成的。進一步的研究發現,影響教師流動的因素是多樣的,這些因素既有一般職業流動的共性因素,也有教師流動的特性因素。美國國家教育統計中心2008-2009年教師追蹤調查顯示,影響教師流動的主要原因包括:教師個人因素、職業因素、學校因素、合約情況以及薪水福利狀況等。〔3〕
公立學校中,教師流動的最主要原因是個人因素,個人因素主要涉及教師能力、教師專業背景、教師教齡以及退休等。調查顯示,公立學校中有42.9%的教師因為個人原因離開教師職業。其中教師教學能力越強,離職情況越嚴重。同樣,如果教師獲得國家專業教學標準委員會的資格認證,那么他們要比沒有獲得資格認證的教師更易流動。另外,教授較難學科的教師更不愿意留在師資不足的學校,他們的流動性更大。教師教齡也是影響教師流動的一個重要原因。 “研究發現,擁有1-5年教齡的教師流動情況最嚴重。30%的新入職教師在工作三年離開教師崗位,工作五年后有45%以上教師離職”?!?〕
除去影響教師流動的個人因素外,有14.80%的教師因職業原因離開教師職位。職業因素主要包括教師專業發展、教師晉升機會、工作量等。如果學校對教師專業發展的規劃正好符合教師自身專業發展目標,教師離職或流動的機率就越小。同理,教師晉升機會越多,離職或流動的可能性越小。另外,學校因素 (學校位置、工作環境、管理方式、人際關系和校園文化等)和合約情況也是影響公立學校教師離職的原因。薪水福利和學生成績因素對教師離職的影響相對較小。

表6 公立學校和私立學校中教師流動原因 〔5〕
同公立學校相比,私立學校教師因個人因素離職或流動的比例要遠遠低于公立學校,僅有27.8%的教師因個人因素離職或流動。相反,私立學校教師因為職業因素 (教師專業發展、教師晉升機會、工作量等)流動或離職的比例要高于公立學校,這主要是由于私立學校內教師之間競爭激烈,教師晉升機會少,造成教師離職或流動比例增加。同樣,為了自身的發展以及家長的滿意等,私立學校教師工作量要遠遠高于公立學校,這就大大增加了教師的工作壓力和負擔,造成私立學校教師的頻繁流動或離職。除個人因素和職業因素是造成私立學校教師流動的重要原因外,學校因素、合約情況和薪水福利也是影響私立學校教師流動或離職的重要原因。其中,私立學校教師因薪水福利流動或離職的教師比例為10.7%,公立學校僅為4.00%。這表明私立學校教師更看重學校教師福利待遇情況,更愿意留在教師待遇好的學校。
合理的教師流動能夠實現一定范圍內教師資源的最優配置,有利于促進教師個人和教育事業的共同發展。不合理的教師流動會影響學校的教師構成狀況和學校組織的穩定,大規模的教師流動還影響著整個教師群體的地域構成和教師政策的制訂,甚至給整個教育事業帶來一系列消極的影響。基于當前美國中小學教師流動情況,美國政府和機構部門采取了多種舉措,力圖解決教師流失的難題,吸引畢業生和優秀人員進入教師行業,通過政策刺激和開設各種計劃推動教師的均衡流動與合理調配。
美國前總統喬治·W·布什于2001年提出的 “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法案中,任命 “全國教師流動委員會” (National Panel on Teacher Mobility)〔6〕專門負責對各州教師流動進行定期調查與評估并制定政策,以促進全國境內優秀教師有效流動,為優秀教師創造機會,合理調配他們的工作崗位,尤其鼓勵他們向師資短缺、難以吸引或留住教師的州流動。全國教師流動委員會從宏觀層面對教師流動情況進行監測和評估,有利于全面及時了解教師流動趨勢,合理優化教師資源。
美國各州和學區通過頒布政策和開設各種活動來吸引人員加入教師職業。盡管美國許多地區有統一的教師工資標準,但也需要通過制定財政刺激來吸引那些崗位高度空缺的人才。當前各州采取的財政刺激政策主要包括為進入教師行業的人員提供寬松的聯邦政府學生貸款、獎學金、房屋補助以及簽約獎金等。另外,簽約獎金是公立學校吸引個人進入教師行業的重要方式。當前美國有5個州實行了這項措施,曼徹斯特州和紐約州為稀缺課程教師提供簽約獎金,加利福尼亞州和曼徹斯特州主要為極度缺乏某些課程教師的學校提供此政策?!?〕由于曼徹斯特州為每位愿意進入教師行業的專業人員和畢業生提供2萬美元的簽約獎金,因此該項目在此州實施過程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美國很多地區自主制定了 “選擇性資格”項目 (Alternative Certification Programs),該項目允許應聘者繞過一些現有的國家認證要求,放寬應聘教師條件。 “選擇性資格”項目通常是州認證的教師準備項目,以便教師能夠迅速進入工作崗位?!?〕但是這些項目所設置的預備課程也需要教師利用課外時間完成。聯邦政府會為這些項目提供指導以保證項目參與者能夠盡快滿足高質量教師的標準。盡管“選擇性資格”項目反對者認為此項目不利于教師質量提高,由于其有別于傳統教師培養模式,實效性令人堪憂,但 “選擇性資格”項目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師職業的吸引力。美國很多州的實踐表明, “選擇性資格”項目能夠吸引大量少數民族人員進入教師行業,因此 “選擇性資格”項目在農村和多民族聚居的地區很受歡迎。
注釋:
〔1〕 Schools and Staffing Survey 〔EB/OL〕 .http: //nces.ed.gov/surveys/sass/overview.asp.
〔2〕 U.S.Department of Education.An Overview of the Schools and Staffing Survey (SASS) 〔R〕 .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1996.
〔3〕 Keigher A.Teacher Attrition and Mobility: Results from the 2008-2009 Teacher Follow Up Survey.First Look.NCES2010-353〔J〕 .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 2010.
〔4〕 Public Education Faces a Crisis in Teacher Retention 〔EB/OL〕 .http: //www.edutopia.org/new-teacher-burnout-retention#
〔5〕 Addressing Teacher Turnover 〔EB/OL〕 .http: //www.unco.edu/eii/pdf/teacher_retention.pdf
〔6〕 US.Department of Education.Public Law Print of PL 107-110, the No Child Left Behind Act of 2001 〔EB/OL〕 .http: //www.nochildleftbehind.com.
〔7〕 〔8〕 Walsh K, Wilcox D, Palmaffy T.Attracting, Developing and Retaining Effective Teachers: Background Report for the United States 〔J〕 .USDepartment of Education,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