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珺瑤
摘 要:李龍《困惑的歲月》作為半自傳體小說以他自身經歷為基礎,通過兩個主人公李建生與林秋韻半個世紀的生活軌跡與情感糾葛的描寫,深刻地融入了他對新加坡社會歷史的認識以及對中國的熱愛,填補了新加坡華文文學的一塊空白。
關鍵詞:李龍;困惑的歲月;新加坡文學;藝術特征
《困惑的歲月》是新加坡作家李龍的長篇自傳體小說。作者通過主人公李建生從初入學堂到已至中年的生活經歷,運用生動的筆觸描寫了一個大時代下小人物的喜怒哀樂以及生命軌跡的變遷。文章以李建生初入學堂不諳世事作為開篇,敘寫李建生在陶文富等線索性人物的引導下從初步了解政治革命,到成為學運領袖,再到最后棄政從商。這一系列事情的發生,都與當時新加坡黨派政治以及新中國成立和文化大革命相關,小說中的每一個人物,都是被當時的環境深深影響,并改變了命運。
新加坡的文學較他國而言還是比較空白的,特別是與新加坡政治相關的小說鮮有問世。李龍曾在一次講座中針對新加坡華文文學下過定義:新加坡華文文學是一種存在于文化與政治斷層間的文學,它與一般民族文學的特征與境遇是不同的。的確,“新加坡華文文學經歷了復雜多變的過程,做出過種種探索與抉擇。”[1]因此,李龍先生的這部小說以他自身經歷為基礎,視角獨特,內容鮮明豐富。其藝術特色、內容構思都十分具有研究價值。
一、凄婉曲折的愛情
小說開篇便是主人公李建生從新加坡北上廣州,但是并未提及北上原因,而是筆峰一轉,回溯到了十六年前,眾人在紅燈碼頭為林秋韻送別的場景。從兩處的描寫,作者巧妙地引出男女主人公及二人的關系。同時,也昭示了小說最后的結局。這種手法,布局精當,引人入勝。
在對李林二人的關系上,作者虛實結合,既寫自己身處新加坡所面臨的局面,又通過書信寫出女主人公的情況。正如作者在書中所說:這是一個動蕩、變革、無法掌握自己命運的年代。[1]林秋韻與李建生是因學生活動結識,因學生運動相知,但卻因當時中國與新加坡不同的政局而分開。當中國的政治時局再次變化,二人重逢也化為泡影。當一切都塵埃落定,二人卻各自成家,再無復合可能。從整個小說中對二人的描寫來看,無論是二人因舞蹈結緣,還是各自為理想而分開,都是取決于當時的客官環境,他們個人是無法改變的。而書中一再出現的兩國時局的對比,更加深了讀者對男女主人公的同情與感喟。
這本小說屬自傳性質,李龍先生也曾說,書中的李建生與林秋韻的故事真實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只不過在小說中加入了藝術構想。由此可見,李林二人的凄婉故事是作者對自己愛情的感傷,也是對人生的哀嘆,更是對政治批判,更印證了:無論政治斗爭的獲勝方是誰,受傷害的只有人民。事實上,無論是人民行動黨獲得勝利,還是其他黨派,李林二人的生活都是不可逆的,也沒人會為二人的結局買單。
二、波瀾壯闊的學生運動
小說中的李建生從最初接觸學生運動,到成為學生運動的領袖人物,整個過程幾乎可以用“困惑”兩個字完全概括。作者通過李建生這個人物,將曾經的自己所產生過的迷茫一點點表現出來,并從中抽絲剝繭向讀者展現曾經的烽火歲月。
李建生作為從甘榜小學里出來的學生,在他的世界里只有學習為重,所以當陶文富要求他參加學習小組時,他產生自己的第一次“困惑”:該不該參加學習小組?為什么要參加?那時候的他,只是懂得“墮落和求進兩方面有一界線”,但至于是什么樣的界線,應如何遵守,對他來說還不清晰。因此,李建生再次有了“困惑”:什么是殖民主義?什么是團結?不僅如此,隨著年級的升高,李建生的困惑不減反增。而成績上的反復,也使他陷入一種矛盾當中,即:到底應不應該投身到這個組織的活動當中去。這也是他的困惑。但是:矛盾是奠基在生活本身的復雜、矛盾之上,使人性的發掘有了深刻而廣泛的社會意義” [2]因此,他所“困惑”的事情越來越深刻,他的心智也逐漸成熟。這些描寫表現出作者所極力要展現給我們的主人公:帶著困惑,卻隨著社會的變遷成長、成熟。
三、現實與藝術相結合
作為曾經的學運領袖,李龍先生經歷過書中描寫的罷課、游行以及被“社會主義陣線”出賣等事情,因此,小說中對主人公每一個時期的心理狀態的描寫可謂是信手拈來。從故事的真實性角度來說,他就是在寫自己。不僅如此,就小說這種文體而言,“是敘事文學中最有代表性的最重要的一種文學體裁,它通過完整復雜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生動的環境描寫,多方面地細致地刻劃人物,廣泛地反映社會生活,就離不開情節。在小說創作中,情節具有重要的審美特征和藝術功能。”[3]因此,作者本身跌宕起伏的生活經歷進行藝術加工后,便成了一個能夠深刻反映新加坡社會現實、情節豐富的小說了。
新加坡是海外華文文學的一個繁榮地區,在新加坡有大量的作家從事華文文學創作。新加坡華文文學在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影響下發展起來,到現在已經有七八十年的發展歷史。它是海外華文文學發展極有代表性的一支。[4]而李龍先生的這部作品,讓更多的中國讀者了解新加坡文學與作家作家,以及新加坡歷史,了解新加坡移民與本土人不同生存方式與人生觀、價值觀。因此,對于《困惑的歲月》這部意的小說進行深入的研究,是十分有價值的。
注釋:
[1]《困惑的歲月》,李龍,P10
參考文獻:
[1]胡凌芝,對新加坡華文文學歷史軌跡的思考,汕頭大學學報,[J].1997(03)
[2]羅立群,江湖一怪俠——代<古龍作品集>序
[3]王紅英,淺論小說情節的審美特征和藝術功能,新疆教育學院學報,,[J].1996(04)
[4]譚凱,繼承與開拓——從新加坡華文作家的認同問題看當代新加坡華文文學的發展,[J].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