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妍
摘 要:當今,經濟社會不斷蓬勃發展,我們已經進入了互聯網時代。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銀行的影響也日益顯著。互聯網金融無論是在支付領域、融資領域還是投資理財領域都可以說是對傳統銀行造成了不小的影響。在分析了互聯網金融現狀的同時,針對傳統商業銀行的影響以及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傳統商業銀行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傳統商業銀行;影響
中圖分類號:F830.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 (2014)29-0207-02
一、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現狀
互聯網金融就是以互聯網作為一種工具、一種載體來發展金融方面的業務,是將互聯網與金融兩者結合起來的一種新型金融業務。目前在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可以說是如火如荼。我們大致可以從幾個方面來看該行業的發展。
首先是支付領域。支付領域里主要是電子支付——第三方支付。企業要獲得第三方支付牌照才可以從事這項業務。在互聯網領域中,目前發展比較好的第三方支付企業有支付寶、財付通、貝寶、銀聯網上支付及快錢等。
其次是融資領域。在融資領域主要是有供應鏈金融模式、自建小額貸款公司模式、P2P模式和眾籌模式等。供應鏈模式比較典型的企業是“京東商城”,自建小貸公司的代表則是“阿里小貸”,P2P模式的公司就更多了,如“拍拍貸”、“紅嶺創投”等,眾籌模式有“追夢網”、“好夢網”、“眾籌網”和淘寶眾籌的“淘星愿”等。
再次,在投資理財方面,一方面有從事代銷和信息中介的平臺,是為了金融機構發布理財產品、基金產品或貸款信息的,如信息服務網站“好貸網”、“融360”等,以及基金代銷網站“中國基金網”、“天天基金”等;另一方面,就是現在很火一些理財產品,是利用互聯網和現有的金融產品的優勢,把二者相結合研發形成的投資理財產品,如支付寶的“余額寶”、騰訊的“理財通”、蘇寧的“零錢寶”等。
最后是互聯網金融的其他領域,如信用卡還款、信用支付、貸款還款和公共事業繳費等。
二、互聯網金融對傳統商業銀行的影響分析
(一)互聯網金融在支付領域對傳統銀行的影響
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在支付領域方面的主要影響還是電子支付業務,也就是第三方支付。非金融機構運營的第三方支付業務已經成為現代金融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通過彌補傳統銀行的空白來提高了社會資金的使用效率。
第三方支付是將新技術、新模式和市場需求結合起來,利用電子支付的方式來滿足人們支付的需求;同時也在不斷改變人們辦理金融業務的習慣。第三方支付平臺既是支付中介,又是金融產品的新興營銷渠道。起初第三方支付企業集中在互聯網支付上,并且從事的業務都是銀行不愿意做的業務。但現在第三方支付企業不斷創新,擴大應用場景和擴展支付模式,如從傳統的網購、電玩、交通等領域到基金、教育、跨境支付等新領域,新的支付方式如移動支付、預付卡等。
(二)互聯網金融在融資領域對傳統銀行的影響
互聯網金融在融資領域涉及很多方面,在這里作者主要探討自建小貸公司模式和P2P模式。
P2P(peer to peer)融資模式是近幾年興起的一種融資模式,表現為個人對個人的直接信貸。它主要是讓用戶通過網絡借貸平臺獲取相關信息從而來調節資金余缺。P2P網絡借貸與傳統借貸模式相比具有借貸周期短、金額少、快捷和降低信息不對稱等方面的優勢。這種方式主要面向的客戶群體是個人及中小微型企業。目前,P2P融資模式在我國有幾種模式:線上無擔保模式、線上擔保模式和債權轉讓(線下交易)模式。在線上無擔保模式下,網絡平臺僅作為單純的中介,沒有擔保職責,主要業務是通過網絡平臺進行信息發布和信用甄別;而在有擔保模式下,除了發布信息外,還進行擔保,網絡平臺提供本金甚至利息,也就是承擔間接融資職能的金融機構;在債權轉讓(線下交易)模式下,公司先將資金給借款人,再通過理財產品的形式轉讓給資金出借人,借貸雙方不直接簽訂債權債務合同。
(三)互聯網金融在投資理財領域對傳統銀行的影響
最近,互聯網與金融產品相結合的理財產品中最具有代表特色的是支付寶的“余額寶”。2013年6月,支付寶對出了“余額寶”這款新型理財產品,它的本質就是用戶將錢轉入“余額寶 ”后相當于購買了天弘基金的貨幣市場基金產品。與一般的基金不同之處在于,顧客可以在使用支付寶的同時也可以隨時使用余額寶里的資金,實質上也就是T+0日實時贖回貨幣市場資金。支付寶通過余額寶這一基金直銷推廣平臺,徹底打破了互聯網與理財的界線,開啟了“碎片化理財”的新模式。余額寶的人均投資額僅為1 912.67元,而傳統的基金理財戶人均投資額為七八萬元。從這點來說,余額寶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銀行的活期存款和理財產品客戶。從另一角度來說,這也是第三方支付企業與基金公司希望可以通過在以直銷渠道方面的聯合,來打破銀行渠道獨大的局面。
在余額寶引起的這場浪潮中,不僅可以很好的應對申購贖回,還可以對資金進行效益最高的期限錯配獲得高收益,這些都是目前傳統金融業很難或者說做不到的事情。
三、互聯網金融發展面臨的問題
隨著這幾年互聯網金融的蓬勃發展,相應的問題也浮出水面。互聯網金融既然是互聯網與金融的結合產物,所以它既有互聯網的風險,也有金融的風險。而兩者都是高風險行業,所以互聯網金融的風險就更高并且更復雜。
在第三方支付方面,由于當今網上的支付機構在處理業務時,對于核實客戶的真實身份是有難度的,所以在有效落實反洗錢法規時就產生了很多不足之處。而在資金的安全使用上也存在問題,因為有時在進行大額資金匯劃的時候,會缺少U盾等安全檢驗工具,使利用第三方支付進行資金使用的行為存在很大的隱患。
在融資方面,雖然P2P機構正在快速擴張,但監控其資金來源的措施欠缺,使P2P隱藏的風險越來越大。如不少P2P公司依靠其背后的資金池,宣稱其背后的違約率很低,從而導致信用風險不斷累積。雖然我國正準備出臺P2P監管機制,但臨近P2P監管出臺前夕,實務界和銀監會之間又起分歧,分別是在P2P的定位和“去擔保化”上。許多實務界P2P人士擔心銀監會沒有對P2P進行創新式監管,從而又退回傳統金融、壟斷金融了。endprint
在投資理財方面,拿余額寶為例,收益宣傳雖多,但風險提示不夠,如果貨幣市場出現波動時,投資者或許會大量贖回產品,就會導致出現流動風險。同時還不得不提的是聲譽風險,就是有一些互聯網機構用所謂的“預期高收益”來吸引消費者,推出高收益、實則也有很大風險的產品,但不如實揭露風險,甚至誤導消費者。然而,目前互聯網金融的理財產品——以各種“寶寶”產品為例,利率持續下降,各企業應該對產品或公司發展方向予以進一步的思考。
四、傳統商業銀行應對互聯網金融發展的策略
(一)實施戰略合作
銀行已經意識到并已經開始利用互聯網金融的優勢了。從銀行的角度來說,最擔心的就是風險把控;對互聯網金融來說,很重要的一點是利用數據說話。銀行利用互聯網金融的大數據和其他優勢來擴大自身的業務范圍,可以說這正是傳統商業銀行應對當今新趨勢的經營發展戰略。例如,2014年7月24日,華夏銀行與華融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互聯網金融、資金存管及結算、資產管理和資產托管業務等方面進行全面合作。特別是在互聯網金融方面,雙方將聯手推出新的合作模式,開啟“銀證合作3.0時代”:在為雙方客戶提供電子賬戶和證券賬戶互通的基礎上,通過雙方平臺式的對接,實現雙方客戶賬戶平臺互通,并且逐步開拓更多的線上渠道,如移動終端等,這樣就可以為雙方客戶提供更加快捷、高效的金融服務。
(二)利用自身優勢——安全性和資金靈活度
2013年貨幣資金流動性不足,使得銀行愿意用較高的成本吸取互聯網公司“寶寶”的資金。然而,2014年的情況已經發生了變化。受央行相對寬松的貨幣政策及貨幣環境影響,市場資金利率穩中有降,且從銀行與互聯網金融競爭的大背景來說,銀行業內也更傾向于先吸取同行資金,從而間接推高了銀行系“寶寶”的收益率。且互聯網金融產品始終在安全性上存有隱患,而對于流動性高、理財體制更為完善、安全性也更高的銀行類“寶寶”來說,這樣的選擇就更為優質一些。所以,現在一些投資者開始把互聯網公司“寶寶”賬戶的錢轉回銀行,購買銀行推出的理財產品。
(三)發展直銷銀行
在利用互聯網發展自身業務的同時,傳統的商業銀行還應該注意到要開展直銷銀行這種新型銀行經營模式。直銷銀行很早就誕生在20世紀90年代末的發達國家里,是經歷了金融危機的成熟的經營模式。它沒有銀行卡,也沒有營業網點,而是利用一些遠程渠道,如互聯網郵件、電話、傳真、郵件及移動終端等。直銷銀行最直觀的優勢在于它能夠為顧客提供比實體網點更優惠的利率和更低廉的金融產品及服務。這是因為直銷銀行具有獨立的組織結構和人員團隊,從而它的業務擴展和營銷不以實體網店和柜臺為前提和基礎,所以具有成本低、人員精、機構少等顯著優勢。面對互聯網金融的蓬勃發展,傳統的商業銀行正受著革命性的挑戰,這種新生代的并且經得起考驗的銀行類型——直銷銀行呼之欲出。這種情況下要求我們不僅要懂金融,更要懂互聯網技術、互聯網精神,改變這種傳統的商業銀行的經營模式。
參考文獻:
[1] 胡小文.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及影響[J].金融會計,2014,(4):71-76.
[2] 謝平,鄒偉偉.互聯網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11-22.
[3] 沈麗梅.傳統銀行背景下有關互聯網金融的思考[J].中國商貿,2014,(4):135-136.
[4] 宋梅.互聯網金融模式對傳統銀行的影響分析[J].財經界:學術版,2014,(3):30.
[責任編輯 安 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