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致磊
摘 要:高等學校在運營中有依法治校、信息披露真實可靠、國有資產安全、提高運營效率、實現高校既定戰略等目標,需要建立科學的內部控制,通過制度建設來實現既定目標。高等學校可以借鑒coso內部控制整合框架,按照內部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內部監督等內部控制的五要素進行內部控制建設,并進行內部控制評價和信息披露。
關鍵詞:高等學校;內部控制;信息披露
中圖分類號:F23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29-0237-02
一、高等學校內部控制的概念和目標
(一)高等學校內部控制的概念
高等學校內部控制是高等學校為了實現預定目標而進行的制度體系建設。遵照科學系統論,保障制度真正有效運行,保障高等學校實現既定目標。
(二)高等學校內部控制的目標
1.依法治校
高等學校運營中涉及的主體眾多,如教師、學生、基金會、合作企業、政府部門、研究機構、銀行等,法律關系較為復雜,同時高校日常辦學與資產運營應符合國家人事、財政、科技、教育等相關法律制度規定。
2.信息披露真實可靠
高等學校在開展辦學活動和提供社會公共服務過程中產生、制作、獲取的以一定形式記錄、保存的信息,應當按照有關法律法規進行披露。高等學校辦學涉及社會公眾利益,應保證披露的信息真實可靠。
3.國有資產安全
高校國有資產是指由高等學校占有、使用的,依法確認為國家所有、能以貨幣計量的各種經濟資源的總和,包括國家撥給高校的資產,高校按照國家政策規定組織收入形成的資產,以及接受捐贈和其他經法律確認為國家所有的資產。
4.提高運營效率,實現高校戰略
高等學校運營面臨著國內外教育行業的激烈競爭,高校需要科學分析形勢,提高運營效率,制定符合本校實際情況的戰略目標。
二、高等學校內部控制建設
(一)內部環境
制度要想發揮作用達到目標,具體的控制活動固然很重要,但是再好的制度,也需要靠人來執行,如果高等學校沒有構建內部控制的制度環境,再多的制度文件也終將難以發揮作用。
高等學校領導體制實行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黨委集體領導體制形式上可以減輕校長權力集中的風險。然而黨委委員基本上由上級黨組織委任,單位黨代會召開周期約為5年一次,閉會期間由黨委委員會行使黨委權利,閉會期間上級黨組織還可以調整黨委委員會成員。因此黨委權力高度集中于上級組織提名或任命的黨委委員,嚴重削弱了普通黨員對高校行政的民主監督權利。高等學校職工一般并不多,學歷普遍較高,網絡投票技術也非常發達。高等學校應明確黨組織章程,將關系公眾利益的決策更多的交由全體黨員大會進行網絡表決。應限制高校黨委會和黨代會的決策權力。
高等學校的民主決策機構還有工會、教授會、教職工大會、學生大會。高等學校應當依法將涉及相關利益方的事項提交相應民主決策機構進行表決。提前合理時間公開披露擬表決事項,對委托投票做出法律制度安排,委托方應提供委托書,禁止濫用教授代表大會、教職工代表大會、學生代表大會等名為代表,實則代表性不強的表決形式。
高等學校各項行政會議應章程明確,表決負責制度完善。應具備完整的會議記錄和決策者簽字程序,作為管理檔案長期保存,決策者對做出的決策負責。
高等學校應營造制度治理文化,按照國家規定和社會相關利益方需要,擴大信息披露范圍,積極接受校內外監督,形成不靠決心靠制度、風清氣正的內部環境。
(二)風險評估
高等學校通過建立一整套制度來確保實現預定目標。必然涉及一系列的控制活動。然而控制活動要想真正有效發揮作用,必須建立在科學的風險評估基礎上,做到對癥下藥,有的放矢。
高等學校圍繞四個內部控制目標,應當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上下結合充分討論分析可能影響內部控制目標實現的風險。
高等學校應當建立運營風險定期評估機制,對高校運營存在的風險進行全面、系統和客觀評估。 高等學校運營風險評估至少每年進行一次。外部環境、運營狀況、管理要求等發生重大變化的,應及時對運營風險進行重估。 風險評估結果應當形成書面報告。
高等學校風險評估過程中應當把影響內部控制目標實現的風險分為單位層面的風險和業務層面的風險。
(三)控制活動
高等學校應當針對單位層面的風險實施單位層面的控制活動,針對業務層面的風險實施業務層面的內控制活動。
高等學校應當單獨設置內部控制職能部門或者確定內部控制牽頭部門,負責組織協調內部控制工作。建立健全集體研究、專家論證和技術咨詢相結合的議事決策機制。 實行內部控制關鍵崗位工作人員的輪崗制度,明確輪崗周期。不具備輪崗條件的單位應當采取專項審計等控制措施。 配備具有相應資格和能力的會計人員。 根據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事項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及時進行賬務處理、編制財務會計報告,確保財務信息真實、完整。應當充分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加強內部控制,減少或消除人為操縱因素。
高等學校應根據業務層面風險評估結果開展以下業務層面控制活動。
1.預算管理
2.收支管理
3.政府采購管理
4.資產管理
5.建設項目管理
6.合同管理
(四)信息與溝通
高等學校應當確保信息傳遞及時通暢,保證決策科學,單位政策措施可以得到有效執行。高等學校各管理層級之間應當通過內部報告形式傳遞單位運營管理信息,高等學校應當將內部控制相關信息在內部各管理級次、責任單位、業務環節之間,以及單位與監管部門等有關方面之間進行溝通和反饋。信息溝通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應當及時報告并加以解決。高等學校應當拓寬內部報告渠道,通過落實獎勵措施等多種有效方式,廣泛收集合理化建議。endprint
高等學校應當建立反舞弊機制,堅持懲防并舉、重在預防的原則,明確反舞弊工作的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和有關機構在反舞弊工作中的職責權限,規范舞弊案件的舉報、調查、處理、報告和補救程序。高等學校應當建立舉報投訴制度和舉報人保護制度,設置舉報專線,明確舉報投訴處理程序、辦理時限和辦結要求,確保舉報、投訴成為管理層有效掌握信息的重要途徑。舉報投訴制度和舉報人保護制度應當及時傳達至全體職工。
(五)內部監督
高等學校應當制定內部控制監督制度,明確內部審計機構(或經授權的其他監督機構)和其他內部機構在內部監督中的職責權限,規范內部監督的程序、方法和要求。
內部監督分為日常監督和專項監督。日常監督是指企業對建立與實施內部控制的情況進行常規、持續的監督檢查;專項監督是指在高等學校發展戰略、組織結構、運營活動、業務流程、關鍵崗位員工等發生較大調整或變化的情況下,對內部控制的某一或者某些方面進行有針對性的監督檢查。
專項監督的范圍和頻率應當根據風險評估結果以及日常監督的有效性等予以確定。
高等學校應當制定內部控制缺陷認定標準,對監督過程中發現的內部控制缺陷,應當分析缺陷的性質和產生的原因,提出整改方案,及時報告。
內部控制缺陷包括設計缺陷和運行缺陷。企業應當跟蹤內部控制缺陷整改情況,并就內部監督中發現的重大缺陷,追究相關責任單位或者責任人的責任。
三、高等學校內部控制評價與信息披露
高等學校負責人應當指定專門部門或專人負責對單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進行評價并出具單位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內部控制評價程序一般包括:制定評價工作方案、組成評價工作組、實施現場測試、認定控制缺陷、匯總評價結果、編報評價報告等環節。
內部控制缺陷包括設計缺陷和運行缺陷。高等學校對內部控制缺陷的認定,應當以日常監督和專項監督為基礎,結合年度內部控制評價,由內部控制評價部門進行綜合分析后提出認定意見,按照規定的權限和程序進行審核后予以最終認定。
高等學校在日常監督、專項監督和年度評價工作中,應當充分發揮內部控制評價工作組的作用。內部控制評價工作組應當根據現場測試獲取的證據,對內部控制缺陷進行初步認定,并按其影響程度分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
高等學校應當設計內部控制評價報告的種類、格式和內容,明確內部控制評價報告編制程序和要求,按照規定的權限報經批準后對外報出。 內部控制評價報告應當分別內部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內部監督等要素進行設計,對內部控制評價過程、內部控制缺陷認定及整改情況、內部控制有效性的結論等相關內容做出披露。
參考文獻:
[1] 財政部,等.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M].北京:立信會計出版社,2010.
[2] 財政部,等.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M].北京:中國財經出版社,2008.
[3] 曾珍.企業內部控制信息的價值相關性研究[D].成都:西南財經大學,2012.
[4] 熊德明,王建梁.高校風險管理:來自英國的認識與實踐[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8,(6).
[5] 張兆許.淺談高等學校內部控制關鍵點的確認[J].經營管理者,2011,(4).
[責任編輯 仲 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