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哲
摘 要:歌唱者要擁有美好的聲音,就要通過各種各樣的訓練來塑造嗓音。隨著歌唱理論的日益完善,筆者認為在運用科學方法進行訓練的過程中,哼鳴訓練是必不可少的。盡管大家對哼鳴訓練看法褒貶不一,但是通過親身體會,筆者認為正確的哼鳴訓練對良好歌唱狀態的形成有很大的幫助,也可以使歌唱者對正確的聲音概念有更深入理解。
關鍵詞:哼鳴;正確哼鳴;哼鳴的優點;哼鳴的應用
一、哼鳴的概述
1.哼鳴定義
哼鳴就是哼唱,不用嗓子擠壓,直接用鼻子哼出。哼鳴就像平時哼小曲、聞花香、老牛哞哞的聲音一樣,是在一種自然放松的狀態下,不牽扯嗓子,聲帶喉頭不加勁,哼唱的時候感覺氣體直達鼻腔,引起鼻腔內部震動而發出的聲音。哼鳴練習時,不要把它想得過于復雜,行為動作也不要過于拘謹,像日常生活中哼小曲一樣就可以了。
2.哼鳴分類
哼鳴一般分兩種:開口哼鳴和閉口哼鳴。
先做閉口哼鳴練習還是開口哼鳴練習,需要根據歌者對哼鳴的敏感程度來確定。有的人對開口哼鳴較為敏感,可以感覺到共鳴位置,找準共鳴點,可以先練習開口哼鳴;有的人則對閉口哼鳴敏感,就可以先做閉口哼鳴練習。然后,閉口哼鳴、開口哼鳴交替練習,使得共鳴位置、共鳴點得到固定。初學者做哼鳴訓練,可以使得歌唱狀態、共鳴、音色得到改善。
二、哼鳴的方法
1.正確的哼鳴方法
正確的哼鳴是在全身自然的狀態下進行的。哼鳴不是通過嗓子擠壓發出聲音,而是嗓子在放松狀態下,氣息到達鼻腔,用鼻子發出的聲音。在訓練時,要做好區分。
用嗓子發出來的聲音不自然,容易憋氣,氣息不夠通暢和深入,共鳴感差;而用鼻子哼出來的,更為自然,感覺聲音更為通透順暢,氣息也比較深,共鳴感強。錯誤的哼鳴在歌者的身體狀態上會有所體現,如胸部、喉部肌肉緊張,就會使氣息上提,聲音不通暢,進而喉頭上抬,造成聲音“擠卡”。唱歌時,這種現象體現更為明顯。這些都是不正確、不合理的哼鳴狀態。
2.掌握正確的哼鳴方法
掌握正確的哼鳴方法是需要一個過程的,不能急于求成,要一步步踏實學習。
第一,保持正常、自然的呼吸。吸氣時打開喉嚨,把氣深吸到腰腹部,感覺自己就像一個氣球。呼氣時結合嘆氣的感覺,敢于嘆氣,使勁嘆氣,這樣有利于哼鳴的共鳴點與氣息的配合。經過一定時間的訓練,氣息和共鳴點可以協調配合,感受到面部震動。慢慢體會不同的音高和用氣量的變化,以便于歌唱。
第二,全身放松,胸腔放松,口唇放松。如果是閉口哼鳴,稍帶微笑,牙齒輕合,舌頭放平處于自然閉口狀態;如果開口哼鳴,舌頭要舔下牙齒,自然放置,牙關打開,下巴要松。高音哼鳴要微笑抬下笑肌,上高音時可多用氣,但不要盲目用力,打破正常生理狀態。
第三,哼鳴時口腔內的狀態也是比較重要的,需要自己慢慢控制調節。首先,哼鳴吸氣的時喉嚨自然放松,有利于喉頭處于合理的位置。其次,哼唱時要盡量保持住,不要使喉頭上提或者過分壓喉頭。再次,哼鳴時舌頭平放處于自然狀態,切不可舌根加勁。假如舌根使勁,就容易造成聲帶加勁,喉頭位置會不穩定,就打破了自然生理狀態,破壞了合理的歌唱狀態。哼鳴時,微笑有利于聲音進入面罩,從而體會到高位置的感覺。通過以哼鳴帶唱的形式,把歌唱旋律固定到面罩上,即先哼鳴一段旋律。找到面罩感覺后,口唇咬字把歌詞帶入其中。通過這種方式,反復尋找高位置。
第四,在進行哼鳴練習的過程中,應注意的是:開始練習時,一定要從低聲區向高聲區半音半音發展練習。每個環節要密切配合,協調一致,切忌出現身體局部過分用力的現象。喉頭是自然放松狀態,下頜肌肉不能僵硬。閉嘴哼鳴時,過分撐開口腔會產生口腔音;開口哼鳴時,使勁拉下巴造成下巴僵硬,聲音不集中等問題。哼鳴時,嘴巴不論是輕輕打開還是輕輕閉上,對發聲的音色、暢通和穩定應該是沒有影響的。練習哼鳴時,可以用這種辦法來檢驗哼鳴是否正確。
第五,良好的站姿也是學習聲樂演唱所必要的。沒有好的站姿,就沒有好的歌唱形象。兩腿站立要有根,可以前后步站立,也可兩腿分開站立。兩腿間的距離就自己把握,一定要找到最舒服的位置。
三、哼鳴訓練的優點
1.只有正確地哼鳴才能有正確的聲音體驗
經過一段時間的正確哼鳴,音色變得柔美,喉部放松,聲音氣息也通暢了,可以很快建立良好的歌唱狀態。哼鳴是開發鼻腔共鳴的有效手段,良好的哼鳴能力可以獲得較高的位置。通過哼鳴練習,還可以較快地建立歌唱者的內在協調能力,使鼻腔和其他發聲腔體有效地相互配合,使聲音更具共鳴效果。
2.哼鳴訓練是掌握面罩唱法的有效方式
意大利美聲唱法的精髓就在于采用面罩唱法。哼鳴的主要共鳴腔體是鼻腔。“哼鳴時感覺前額、鼻梁一帶有微微振動的感覺。而面罩共鳴主要是頭腔共鳴,即軟腭以上的鼻腔、上頜竇、額竇、蝶竇。”練習哼鳴可以通過鼻腔共鳴帶動頭腔共鳴,可以讓歌唱者盡快地體會到面罩歌唱的感覺。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聲音可以變得飽滿明亮而具有穿透力。
3.哼鳴可以產生最豐富的共鳴,它是所有發聲的基礎
發聲的基礎打好了,就可以縮短學習的曲折過程。世界上很多歌唱家都練習哼鳴,如卡魯索、梅爾巴等,他們每天都練哼鳴,并稱哼鳴為聲音之光。多明戈在開演唱會之前也要做哼鳴練習,他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把聲音哼到面罩上。位置足夠高,唱高音才可以變得輕巧靈活。由此可見歌唱技術中哼鳴訓練的重要性。
同時,哼鳴還可以延長歌者的藝術生命。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巴拉與卡魯索、拉烏里·沃爾比、別爾吉列齊名是最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之一,他70多歲時聲音還不搖不顫,80歲時還能演唱頗具難度的歌曲,這跟他平時注重哼鳴練習有很大關系。
4.初學者學習哼鳴可以盡快入門
很多初學者開始學聲樂時,由于肌肉神經調節能力不強,練習發音會出現困難。不知道聲音怎么發,舌頭怎么放,口腔怎么打開,氣息怎么控制,大多發出喊叫的聲音。假如進行哼鳴練習,就可以集中體會口腔等各腔體的狀態、氣息的配合,不受口腔大小、舌頭、咬字等因素的干擾,避免一味模仿厚重戲劇化音色和喊叫現象的出現。
5.哼鳴可以找到高位置共鳴點,即面罩共鳴點
哼唱是通過鼻腔氣流振動所發出音的點,即共鳴點。位置不要刻意找,是自然形成的。只有這樣,聲音透過共鳴點才可得以美化,聲音的立體感會加強,通透性、穿透力也會有所提高。
6.哼鳴可以使歌唱的音區協調自然
在正確哼鳴情況下,很難區分換聲區。所謂換聲區的聲音不協調,是歌者過分加強了某部分組織肌肉的力所造成的,是不符合生理常規的。如果保持自然生理狀態,協調各組織器官的機能,歌唱音域還會得到擴展。
7.哼鳴可以起到解放喉嚨的作用
我們一直強調“沒有嗓子歌唱或者小聲歌唱”,大部分依靠的就是共鳴。其中,鼻腔共鳴是各共鳴體中比較重要的組成部分。增強鼻腔共鳴,喉嚨得到解放。哼鳴著重強調鼻腔內各器官的共鳴,以鼻腔共鳴來帶動整個頭部的共鳴,從而產生頭聲。共鳴點找對了,喉嚨就不會加勁了,聲帶就可以處于正常生理狀態,從而改變原來叫喊單薄的聲音,可以使聲音慢慢有厚度、有連貫性。
8.哼鳴可以使聲音變得靈活自如
哼唱時有多輕松自如,歌唱時就有多自如。憑借高位置,高音可以不費吹灰之力。世界偉大的歌唱家卡魯索說過:“許多歌唱家每天都閉口練習,我的親身經驗可以證明這種練習的好處,閉口哼鳴使聲音增加靈活性。”法國戲劇女高音雷吉娜·克雷斯潘用哼鳴練習快速流動的音階,她覺得這樣快速地移動音階練習,能夠使聲音靈活、輕巧。哼鳴能使氣息均勻、節省又有控制,使歌唱者能用最少的氣息獲得最大的音響效果,使氣息靈活流暢又有支持,使聲音靈巧輕松又富有彈性。
9.哼鳴具有修復受損聲帶、緩解聲帶疲勞的效果
卡魯索曾說,某些歌唱家由于過度疲勞而損壞了聲音,就是采用哼鳴這種方法而恢復正常的。哼鳴為什么有如此神奇功效,這是因為哼鳴雖然是一種發聲形式,但它不像歌唱時相對大量的用氣。哼鳴原本就是輕松的,它把錯誤歌唱時需要容易加的力卸掉了。錯誤歌唱追求大音量,哼鳴只要狀態、位置找對了,就非常輕巧。哼鳴是在身體各器官非常協調的狀態下產生的,在此狀態下產生的氣流可以對聲帶產生良性的按摩作用。因此,可以用哼鳴練習或者輔之以氣泡音來恢復聲帶疲勞,治療聲音嘶啞。
四、哼鳴的應用
演唱時,很多聲樂作品都可以用上哼鳴的感覺,這樣不僅能找到歌唱的高位置,使聲音豐滿,還可以將作品藝術情感、作品整體的旋律線表現得淋漓盡致。
例如陸在易的作品《最后一個夢》,最后以呣音結尾,就可以憑借哼鳴的感覺演唱,聲音要逐漸延長直至慢慢消失,更進一步表達人們對祖國的無限深情。類似這樣的作品還有很多,將哼鳴直接運用到實際的演唱中,不僅使聲音富有共鳴,可控性加強,還增強了歌曲的藝術性。
總之,在聲樂學習過程中,哼鳴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哼鳴讓歌者體會到面罩的高位置和共鳴點與氣息的良好配合,找到輕巧歌唱的感覺。讓歌者的聲音慢慢地發生著變化,感受到哼鳴的妙處所在。歌者都想通過最有效的方法更快地掌握歌唱技巧,縮短聲樂學習的過程。筆者認為哼鳴訓練作為聲樂基礎訓練應該得到重視。不論從歌唱技巧的掌握來看,還是生理健康角度來看,哼鳴對歌唱者都是大有裨益的。歌者經過正確的哼鳴訓練,可以帶給聽眾美的聽覺享受,帶給聽眾健康、合理、自然的聲音。
參考文獻:
[1]薛良.歌唱的方法[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1983.
[2]歐陽義懷.哼鳴練習在聲樂學習中的多種功能效應[J].中國音樂,2005(15).
[3](意)P.M.馬臘費奧迪.卡魯索的發聲方法[M].郎毓秀,譯.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