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
摘 要:學情是選擇正確教學內容的重要途徑。但是在實際教學中,結果卻差強人意,可以看出能真正做到根據學生學情選擇教學內容的教師少之又少,大多教師都是照搬教參,按照“約定俗成”的經驗選擇教學內容。本文重點分析幾種獲取學情的方法。
關鍵詞:學情;方法;教學內容
葉瀾教授指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把學生看成教學的對象、學習的主體,還要把學生看作教學資源的重要構成和生成者。學生在課堂中的狀態、興趣、積極性、注意力、學習方式和思維方式、合作能力、發表的意見和觀點、提出的問題、錯誤的回答等都是教學過程中的生成性資源。”獲取學情是選擇正確教學內容的重要途徑。根據學情選擇教學內容雖然不是一個新的提法,大家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認識,如一般認為教師的備課包括三個部分,即備教材、備學生和備教法,但是在實際教學中,結果卻差強人意。
上海師大的陳隆升在其博士論文中,經過分析歷年教育期刊等資料,對教師根據學情選擇教學內容的狀況得出以下結論:一是做過學情分析的教學案例不多,在備課中進行學情分析的教師更少;二是了解學情的手段比較簡單,基本上是一種經驗似的判斷;三是學情分析的過程比較粗糙,基本上是三言兩語,只見判斷,不見分析,只見結論,不見過程;四是學情分析的深度很不夠,很多學情分析是一種淺度的描述,是一種印象的判斷。
綜上,可以看出能真正做到根據學生學情選擇教學內容的教師少之又少,大多數教師都是照搬教參,按照“約定俗成”的經驗選擇教學內容。那么,如何對學情進行分析呢?概括來說,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
一、課前通過問卷等形式來了解學情
課前調查是了解學情的重要手段之一。課前教師可通過書面調查或訪談等形式向學生了解其現階段的學習需求,將所獲取的學生實際情況作為選擇教學內容的依據,并根據學情的特點,行之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調查問卷就是其中一個可行的較為有效的課前獲取學情的方法。教師通過課前調查,了解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和基礎,可以預先了解到學生在學習時可能遇到的困難,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
二、課中通過師生間的對話、提問等形式了解學情
教學內容并不是固定的,在教學中會衍生出新的教學內容。根據學生學情的變化,教學內容會產生變化。而課堂上的學情則需要師生間的進一步交流。例如:在教《行行重行行》時,對文中的“與君生別離”中的“生”字的含義,學生可能會讀不懂,理解不了,教師可以啟發他們各抒己見,發表自己的認識,學生能得出好多如“活生生、活著、產生”等詞語,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學生,和學生一起感悟,從而把讀不懂的和讀不好的讀懂讀好。
三、課后可以通過大量的練習了解學情
很多人認為課后練習主要是針對學生學習的一種評價,得出來的是學生已學的狀況,教師無法根據這個學情在課前確定教學內容,如果這是為了給后來的教師做借鑒,可是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學情。但就現在的教學情況來看,通過練習來探測學生學情是一種較為有效的方法。通過練習,能對學生的情況做一個很好的評價,并且這種學情是相對于大多數學生而言的,所以教師可以通過練習來探測學生學情,從而確定其教學內容,這是一種有效的方法。
四、經驗分析法
許多資深的老教師在多年的教學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他們可以基于已有的教學經驗對學情進行一定的分析與研究,從而針對不同的課型選取相應的教學內容。經驗分析法是獲取學情的常用手段之一,但是通過這種方法了解學情有一定的風險,因為一方面這種方法要求教師自身要具備豐富的教學經驗,另一方面“僅僅依靠經驗分析法進行學情分析是遠遠不夠的,而且也易使學情分析陷入經驗主義和主觀主義的泥潭中而不能自拔”。教學過程是個變化的過程,會出現很多超出教師預設的東西。特別是資歷較淺的新教師在現實語文教學中,大多預設很少,課堂中生成的內容往往會多于預設,這就對教師教學造成了一定的困難。因此使用這種方法要慎重,經驗更多被作為一個了解學情的參考。
五、材料分析法
資料分析法是教師基于已有的文字記載材料間接了解、分析學生基本情況的一種研究方法。材料包括檔案袋、筆記本、作業和試卷等。通過查閱相關資料,教師可以比較系統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思想、個性、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基本情況,這對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具有重要價值,對教學定向與教學預設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教師可以通過資料的收集與分析,全面而詳實地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思維特點等方面的重要信息。
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其他一些方法了解學情,在此不一一列出。綜上可以看出,學情分析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方面是對學生主體自身認知水平和學習水平的調查,另一方面是教師針對所搜集的信息做出的全面的分析。
參考文獻:
[1]葉瀾.重建課堂教學過程觀:“新基礎教育”課堂教學改革的理論與實踐探究之二[J].教育研究,2002(10):24-30.
[2]馬文杰.“學情分析”:功能、內容和方法[J].教育科學研究,2013(9).
[3]馮齊林.從學情分析入手,談教學內容的分離與重組[J].教學月刊(中學版),2010(10).
[4]楊彰發.如何做好學情分析[J].貴州教育,20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