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軍玲
摘 要:兒科護理教學過程中采用情境教學法,能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提升學生的思維邏輯、綜合素質與工作能力。基于此,本文就兒科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實施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兒科教學;實踐情境教學;教學法
傳統臨床教學過程過于突出教師的主動性,沒有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樣的教學形式,在一定層面上制約了學生對知識的探究欲望,同時也讓學生在被動學習模式下,無法應對臨床實際情況,從而制約了學生的臨床邏輯思考。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兒科護理教學過程中可應用實踐情境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主體,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臨床實踐能力。
一、兒科實踐情境教學方法的實施
1.設置與醫院相似的模擬病房
要想開展情境教學,需要在院校中設置與醫院相似的模擬病房。在設計這些模擬病房的過程中,可以邀請當地兒童醫院的資深醫師或者護理主任進行指導,盡可能以高度模擬的形式與醫院臨床實際情況保持一致性。目前,我校在示范校建設中建立了校中院,設置模擬病房結構,兒科實驗室設置兒童病房及相關設施,并配備了母嬰同室病房、沐浴間等。整個兒科病房的布置與正規醫院的兒童病房一致,便于學生快速進入角色。
2.與醫院臨床專家一起進行課程設計
邀請本地綜合醫院兒科醫護人員與婦幼保健院資深臨床專家,協同教師進行課程設計。針對兒科的典型案例設計4個題目(維生素D缺乏疾病、小兒肺炎、小兒腹瀉、營養性缺鐵性貧血)。通過這4個不同的案例,設計出多種不同的實踐情境,學生通過對這些不同情境的實踐,達到不同的教學目標。在設計這些案例和情境時,可以涉及多方面的知識內容,如兒科學、診斷學、護理學等醫學基礎知識。
3.情境教學課時安排與設計
根據學校的安排,對兒科情境教學學時進行設計。課時不少于30個學時,以每周1次、每次2學時為一個周期。在開展兒科情境教學過程中,將所有學生分為多個小組,10人為一小組。開展兒科情境教學前,把設計好的案例信息、學習內容以及需要達到的學習目的等信息傳遞給學生,讓學生提前預習,為學生在模擬病房的學習提供基礎性準備。設計過程以下表(營養性缺鐵性貧血患兒護理)為例。
■
■
通過教師安排的案例,讓學生進行情境布置。根據案例內容,準備需要的醫療用品,并完成對病患的護理工作。在這個過程中,安排3名學生完成情境布置,其他小組成員可以進行協助,并且在完成護理工作后,進行點評。在整個情境教學中,教師還需要對學生進行護理制度、護患溝通、職業操守以及法律法規的教學。完成所有教學內容后,需要集合所有學生集體討論并總結。
4.課后教學效果評價
在完成情境教學任務后,設計兒科情境教學問卷調查表,針對學習過程、內容進行評價。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進行情境護理表演,同時邀請學院的相關教師以及領導進行觀摩,并對每一個小組完成的質量進行點評。邀請合作實習醫院的帶教教師進行實習問卷調查的設計,幫助學生為今后的實習工作做好充分準備。
二、兒科實踐情境教學法的作用
1.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在開展情境教學前,所有案例都是由專家與教課教師進行精心設計的。這些案例的設計,需要將兒科護理學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師應把兒科護理的特殊性傳達給學生,將日常教學中枯燥的醫學理論進行具體化、形象化的轉變。通過情景教學法,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從中學習實際的護理經驗,加深學生對理論的理解,形成更為深刻記憶。其次,學生能在完成情境護理工作后,體會到成就感,從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求知欲以及學習熱情,增強了即將要面對的兒科臨床實習的信心。
2.提升學生的協作能力以及邏輯思考能力
采用兒科情境教學法的過程中,從實踐教學的開始到護理表演的完成都需要學生之間的團隊協作,這讓學生感受到了團隊協作的力量,更增強了學生的凝聚力。實踐情境教學中護患溝通的角色扮演,也可以讓學生體會到病患家屬的心情。這為學生在今后的護理工作中與病患及家屬溝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通過兒科情境教學,能夠提升學生的臨床邏輯思考能力。要通過多個案例的實踐,讓學生依照所學護理醫學知識對出現的臨床問題進行綜合分析與判斷。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引導下,嘗試一些其它不同的護理方式,讓學生在完成不同工作之后進行思考,以培養學生以更加多元、實用的護理方式進行工作。
綜上所述,實踐情境教學需將所有知識進行綜合性的運用,由于時間短、任務重,會讓學生產生一定的壓力。因此,已經開展情境教學的教師,需要利用專業知識不斷對課程中的案例進行更新,同時這也是提升自己我素質的一種表現。
參考文獻:
[1]梁雪芳,肖靜,張春玲.情景教學式教學法教學效果探討[J].中醫藥管理雜志,2004(2).
[2]章曉幸.構建項目課程對提高護生適應崗位能力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7(23).
摘 要:兒科護理教學過程中采用情境教學法,能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提升學生的思維邏輯、綜合素質與工作能力。基于此,本文就兒科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實施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兒科教學;實踐情境教學;教學法
傳統臨床教學過程過于突出教師的主動性,沒有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樣的教學形式,在一定層面上制約了學生對知識的探究欲望,同時也讓學生在被動學習模式下,無法應對臨床實際情況,從而制約了學生的臨床邏輯思考。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兒科護理教學過程中可應用實踐情境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主體,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臨床實踐能力。
一、兒科實踐情境教學方法的實施
1.設置與醫院相似的模擬病房
要想開展情境教學,需要在院校中設置與醫院相似的模擬病房。在設計這些模擬病房的過程中,可以邀請當地兒童醫院的資深醫師或者護理主任進行指導,盡可能以高度模擬的形式與醫院臨床實際情況保持一致性。目前,我校在示范校建設中建立了校中院,設置模擬病房結構,兒科實驗室設置兒童病房及相關設施,并配備了母嬰同室病房、沐浴間等。整個兒科病房的布置與正規醫院的兒童病房一致,便于學生快速進入角色。
2.與醫院臨床專家一起進行課程設計
邀請本地綜合醫院兒科醫護人員與婦幼保健院資深臨床專家,協同教師進行課程設計。針對兒科的典型案例設計4個題目(維生素D缺乏疾病、小兒肺炎、小兒腹瀉、營養性缺鐵性貧血)。通過這4個不同的案例,設計出多種不同的實踐情境,學生通過對這些不同情境的實踐,達到不同的教學目標。在設計這些案例和情境時,可以涉及多方面的知識內容,如兒科學、診斷學、護理學等醫學基礎知識。
3.情境教學課時安排與設計
根據學校的安排,對兒科情境教學學時進行設計。課時不少于30個學時,以每周1次、每次2學時為一個周期。在開展兒科情境教學過程中,將所有學生分為多個小組,10人為一小組。開展兒科情境教學前,把設計好的案例信息、學習內容以及需要達到的學習目的等信息傳遞給學生,讓學生提前預習,為學生在模擬病房的學習提供基礎性準備。設計過程以下表(營養性缺鐵性貧血患兒護理)為例。
■
■
通過教師安排的案例,讓學生進行情境布置。根據案例內容,準備需要的醫療用品,并完成對病患的護理工作。在這個過程中,安排3名學生完成情境布置,其他小組成員可以進行協助,并且在完成護理工作后,進行點評。在整個情境教學中,教師還需要對學生進行護理制度、護患溝通、職業操守以及法律法規的教學。完成所有教學內容后,需要集合所有學生集體討論并總結。
4.課后教學效果評價
在完成情境教學任務后,設計兒科情境教學問卷調查表,針對學習過程、內容進行評價。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進行情境護理表演,同時邀請學院的相關教師以及領導進行觀摩,并對每一個小組完成的質量進行點評。邀請合作實習醫院的帶教教師進行實習問卷調查的設計,幫助學生為今后的實習工作做好充分準備。
二、兒科實踐情境教學法的作用
1.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在開展情境教學前,所有案例都是由專家與教課教師進行精心設計的。這些案例的設計,需要將兒科護理學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師應把兒科護理的特殊性傳達給學生,將日常教學中枯燥的醫學理論進行具體化、形象化的轉變。通過情景教學法,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從中學習實際的護理經驗,加深學生對理論的理解,形成更為深刻記憶。其次,學生能在完成情境護理工作后,體會到成就感,從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求知欲以及學習熱情,增強了即將要面對的兒科臨床實習的信心。
2.提升學生的協作能力以及邏輯思考能力
采用兒科情境教學法的過程中,從實踐教學的開始到護理表演的完成都需要學生之間的團隊協作,這讓學生感受到了團隊協作的力量,更增強了學生的凝聚力。實踐情境教學中護患溝通的角色扮演,也可以讓學生體會到病患家屬的心情。這為學生在今后的護理工作中與病患及家屬溝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通過兒科情境教學,能夠提升學生的臨床邏輯思考能力。要通過多個案例的實踐,讓學生依照所學護理醫學知識對出現的臨床問題進行綜合分析與判斷。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引導下,嘗試一些其它不同的護理方式,讓學生在完成不同工作之后進行思考,以培養學生以更加多元、實用的護理方式進行工作。
綜上所述,實踐情境教學需將所有知識進行綜合性的運用,由于時間短、任務重,會讓學生產生一定的壓力。因此,已經開展情境教學的教師,需要利用專業知識不斷對課程中的案例進行更新,同時這也是提升自己我素質的一種表現。
參考文獻:
[1]梁雪芳,肖靜,張春玲.情景教學式教學法教學效果探討[J].中醫藥管理雜志,2004(2).
[2]章曉幸.構建項目課程對提高護生適應崗位能力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7(23).
摘 要:兒科護理教學過程中采用情境教學法,能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提升學生的思維邏輯、綜合素質與工作能力。基于此,本文就兒科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實施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兒科教學;實踐情境教學;教學法
傳統臨床教學過程過于突出教師的主動性,沒有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樣的教學形式,在一定層面上制約了學生對知識的探究欲望,同時也讓學生在被動學習模式下,無法應對臨床實際情況,從而制約了學生的臨床邏輯思考。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兒科護理教學過程中可應用實踐情境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主體,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臨床實踐能力。
一、兒科實踐情境教學方法的實施
1.設置與醫院相似的模擬病房
要想開展情境教學,需要在院校中設置與醫院相似的模擬病房。在設計這些模擬病房的過程中,可以邀請當地兒童醫院的資深醫師或者護理主任進行指導,盡可能以高度模擬的形式與醫院臨床實際情況保持一致性。目前,我校在示范校建設中建立了校中院,設置模擬病房結構,兒科實驗室設置兒童病房及相關設施,并配備了母嬰同室病房、沐浴間等。整個兒科病房的布置與正規醫院的兒童病房一致,便于學生快速進入角色。
2.與醫院臨床專家一起進行課程設計
邀請本地綜合醫院兒科醫護人員與婦幼保健院資深臨床專家,協同教師進行課程設計。針對兒科的典型案例設計4個題目(維生素D缺乏疾病、小兒肺炎、小兒腹瀉、營養性缺鐵性貧血)。通過這4個不同的案例,設計出多種不同的實踐情境,學生通過對這些不同情境的實踐,達到不同的教學目標。在設計這些案例和情境時,可以涉及多方面的知識內容,如兒科學、診斷學、護理學等醫學基礎知識。
3.情境教學課時安排與設計
根據學校的安排,對兒科情境教學學時進行設計。課時不少于30個學時,以每周1次、每次2學時為一個周期。在開展兒科情境教學過程中,將所有學生分為多個小組,10人為一小組。開展兒科情境教學前,把設計好的案例信息、學習內容以及需要達到的學習目的等信息傳遞給學生,讓學生提前預習,為學生在模擬病房的學習提供基礎性準備。設計過程以下表(營養性缺鐵性貧血患兒護理)為例。
■
■
通過教師安排的案例,讓學生進行情境布置。根據案例內容,準備需要的醫療用品,并完成對病患的護理工作。在這個過程中,安排3名學生完成情境布置,其他小組成員可以進行協助,并且在完成護理工作后,進行點評。在整個情境教學中,教師還需要對學生進行護理制度、護患溝通、職業操守以及法律法規的教學。完成所有教學內容后,需要集合所有學生集體討論并總結。
4.課后教學效果評價
在完成情境教學任務后,設計兒科情境教學問卷調查表,針對學習過程、內容進行評價。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進行情境護理表演,同時邀請學院的相關教師以及領導進行觀摩,并對每一個小組完成的質量進行點評。邀請合作實習醫院的帶教教師進行實習問卷調查的設計,幫助學生為今后的實習工作做好充分準備。
二、兒科實踐情境教學法的作用
1.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在開展情境教學前,所有案例都是由專家與教課教師進行精心設計的。這些案例的設計,需要將兒科護理學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師應把兒科護理的特殊性傳達給學生,將日常教學中枯燥的醫學理論進行具體化、形象化的轉變。通過情景教學法,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從中學習實際的護理經驗,加深學生對理論的理解,形成更為深刻記憶。其次,學生能在完成情境護理工作后,體會到成就感,從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求知欲以及學習熱情,增強了即將要面對的兒科臨床實習的信心。
2.提升學生的協作能力以及邏輯思考能力
采用兒科情境教學法的過程中,從實踐教學的開始到護理表演的完成都需要學生之間的團隊協作,這讓學生感受到了團隊協作的力量,更增強了學生的凝聚力。實踐情境教學中護患溝通的角色扮演,也可以讓學生體會到病患家屬的心情。這為學生在今后的護理工作中與病患及家屬溝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通過兒科情境教學,能夠提升學生的臨床邏輯思考能力。要通過多個案例的實踐,讓學生依照所學護理醫學知識對出現的臨床問題進行綜合分析與判斷。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引導下,嘗試一些其它不同的護理方式,讓學生在完成不同工作之后進行思考,以培養學生以更加多元、實用的護理方式進行工作。
綜上所述,實踐情境教學需將所有知識進行綜合性的運用,由于時間短、任務重,會讓學生產生一定的壓力。因此,已經開展情境教學的教師,需要利用專業知識不斷對課程中的案例進行更新,同時這也是提升自己我素質的一種表現。
參考文獻:
[1]梁雪芳,肖靜,張春玲.情景教學式教學法教學效果探討[J].中醫藥管理雜志,2004(2).
[2]章曉幸.構建項目課程對提高護生適應崗位能力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