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丹萍
摘 要:信息技術是一門新興學科,相比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信息技術的課堂更難調控。筆者從時間的調控、活動的調控、氛圍的調控和秩序的調控四個方面闡述如何進行高中信息技術課堂調控。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堂調控;策略
一、問題的提出
信息技術課是一門操作性、互動性和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在活躍又新奇的信息技術課堂里,學生的興趣通常被游戲、網絡所吸引,課堂調控常常比語文、數學等傳統學科更困難。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往往會因為教師缺乏有效的課堂調控,而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例如:
場景一:課前,機房里吵吵嚷嚷,有的學生在上網,有的在玩游戲,教師并不理會,只是自己埋頭苦干。
場景二:教師通過展示優秀動漫作品導入新課,并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作品的亮點以及作品的要素有哪些。而這時,有的學生只顧自己看作品,有的左顧右盼并不知該如何進行討論,有的繼續偷偷玩游戲。討論結束時,各小組無法匯報結果,冷場之下教師不得不自己匆匆總結。
場景三:在沒有引發學生注意的情況下,教師提出一個又一個問題,只有小部分學生回應教師,其他大部分學生還在自顧自地“埋頭苦干”。
筆者認為出現以上場景的原因主要有:第一,教師沒有做好課前的引導調控,不但沒有利用好課間時間而且還留下了隱患;第二,教師沒有及時調整教學節奏,鼓勵學生并活躍課堂氣氛,導致教學冷場;第三,遇到大部分學生開小差時,教師沒能采取積極的措施,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
由此可見,課堂教學若沒有適當的課堂調控來保駕護航,即便教學設計再優秀、再精彩,恐怕也難以順利實施。
二、高中信息技術課堂調控策略
課堂調控是指鼓勵和強化課堂學習的教師行為和活動,即教師為了有效地利用時間和創造愉悅的學習環境,以及為了減少不良行為問題而采取的合理組織課堂活動、教學活動和利用自然環境因素等的工作方法。
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把課堂調控等同于紀律控制。筆者認為這是對調控的誤解,課堂調控應是一項多元組合的教學保障策略。筆者根據高中信息技術課的特點,從時間的調控、活動的調控、氛圍的調控以及秩序的調控四個方面來探討如何在高中信息技術課堂上進行有效調控。
1.時間的調控
課堂中的時間因素和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行為、學習成績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教師對時間的調控效果直接影響著課堂的教學效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把時間還給學生,強調學生的主體性。
(1)精心預設時間。為了保障教學目標的達成,在教學預設時要對教學中的每一個環節所用的時間進行精確設定。如在講、演、練為主的教學設計中要對課堂導入、新課講授、練習、討論、評價、總結等各環節進行時間的預設。合理的預設有利于計劃地調控教學時間與節奏。如果教學內容較多,教師應選取重要的內容來講,剩下的可以讓學生通過課本或資源網站自主學習。
(2)有效分配時間。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不同的實施對象會產生不同的效果。當課堂教學過程中出現預設之外的情況時,教師要及時調控教學時間的分配。如在“動畫補間”一課的復習導入時,如果發現學生對上一課“元件”知識掌握得不是很好,教師就應該及時調整,增加復習時間的分配。調控時間分配的同時,教師還應該注重時間的有效利用。
2.活動的調控
課堂調控不能只注重“教”,還要注重“學”。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活動的調節者,為學生的學習導向、導法、導練、導學,以民主的教風和循循善誘的技巧,把學生引到一種想學、愛學、會學的境地。
(1)設計梯度任務。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參差不齊,個體差異很大。為了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吃飽、吃好”,筆者采用任務分層的方式來調控學生的學習時間與學習任務,力爭讓每一個學生都力所能及地、充實地學習,有效避免了有些學生因過早完成任務而無所事事,而有些學生因無法完成學習任務而喪失信心甚至攪亂課堂的現象發生。
(2)利用網絡平臺。為了在課堂上有效地調控學生的學習活動,筆者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資源網站學習平臺,將課前任務、課堂任務、課后任務發布到網絡上,學生遇到問題進行詢問,在QQ群里、論壇里進行討論,解決問題,這樣,不僅有效提升了學習管理、評價管理、資源管理、信息共享、學生成長記錄管理等方面的效率,而且吸引了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知識,起到了制約問題行為滋生的作用,學生的學習過程更加有序高效。
3.氛圍的調控
愉悅積極的課堂氛圍是點燃教師教學激情和學生學習激情的必要條件,課堂氛圍的調控是整個課堂教學的情感助推器。
(1)教師激情投入。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古諾特博士有個著名的理論:教育的成功和失敗,我是決定性因素。我個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緒是造成學習氣氛和情境的主因。教師的激情能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和課堂氛圍。若教師表情冷漠、呆板、情緒低落,學生的求知欲也會煙消云散,課堂就會像一潭死水般;若教師以飽滿、愉快、積極的情緒投入教學,真正用情去教,就可以為學生創設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情緒,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2)多元評價體系。評價是對學生學習過程的綜合監察,通過評價可以改進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有利于激勵學生,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氛圍。如在“圖片合成”一課中,學習任務是利用圖片加工相關知識制作一個主題為“環保”的海報。在網絡教學平臺的支持下,學生可以方便地了解到同學和教師對自己作品的評價,這促使他們特別關注自己作品的品質。在學生制作海報的過程中,教師通過電子留言板和教學平臺中的論壇等實施過程性評價,激勵并輔導他們;學生完成任務后,教師通過組織他們自我評價、小組互評等活動完成終結性評價,促使他們進行全面而深刻的反思。通過評價進行調控,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形成了良好的課堂氛圍,促進了教學效率的提高。
4.秩序的調控
沒有良好的課堂秩序,就談不上有效教學。教師一方面要保證課堂總是持續著有意義的學習活動,另一方面還要在學生的問題行為發生時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
(1)制訂預防措施。預防性調控是為防止學生出現偏差而進行的事前調控,在學生問題行為產生之前采取措施避免或減少問題行為產生的可能性,防患于未然。教師向學生提出明確而具體的要求,針對課堂上可能出現的分散學生注意力或擾亂課堂秩序的情形采取一些預防措施及限制手段,從而達到調控課堂秩序的目的。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多媒體電子教室軟件,借助此軟件來預防和控制學生遲到、亂坐、拔網線、玩游戲等違規行為,實施課堂秩序的調控。
(2)落實課堂常規。有研究者指出:盡管優秀的課堂管理者所采用的規則和程序因人而異,但沒有哪個管理有效的課堂能離開規則和程序。因此,筆者在學年開始的時候就制訂好課堂常規,如座位表、計算機使用要求、機房衛生條例、上網規范等,以此減少課堂上的問題行為。這些常規有的張貼在機房里,有的呈現在操作系統桌面上。當然僅僅有規則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能否執行到位。教師必須獎罰分明,教會學生遵守這些常規。課堂常規制訂時也讓學生參與其中,這樣會更有利于他們自覺遵守規則并樂于承擔責任,使常規得以順利執行,真正起到有效調控課堂秩序的作用。
三、結束語
有效調控課堂是一門教學藝術,體現了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調控的方法和手段有多種,必須依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僅僅靠調控還是不夠的,我們還要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信息技術,實現有效的、多向的和高質量的互動,從而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劉日方.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小技巧[J].甘肅教育,2003(5).
[2]姜曙光.教師掌握課堂調控的技巧[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3]吳建洪.把握好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最佳作用時機[J].信息技術教育,2006(3).
[4]陳月茹.試論信息技術教學組織與管理[J].中小學電教,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