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京兆
蚩尤作為上古神話傳說中的人物,在中國歷史和現實生活中有著很深的影響力。
一、蚩尤其人
蚩尤見之于正史,最早載于《史記·五帝本紀》:“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征。於是軒轅乃習用干戈,以征不享,諸侯咸來賓從。而蚩尤最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咸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爇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貙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三戰,然後得其志。蚩尤作亂,不用帝命。於是黃帝乃徵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遂禽殺蚩尤。”
上文提到的蚩尤歷代史家為之作注不絕。
裴骃撰《史記集解》引應劭曰:“蚩尤,古天子”,又轉達引《漢書音義》臣瓚引《孔子三朝記》云:“蚩尤,庶人之貪者。”
唐朝的司馬貞撰《史記索隱》,對“天子”與“庶人”兩說提出質疑。先引太史公原文“諸侯相侵伐,蚩尤最為暴”,析其意,蚩尤非為天子,又引《管子·地數篇》所言“蚩尤受廬山之金而作五兵”,說明蚩尤并非庶人,進而提出“蚩尤蓋諸侯號也”之說。
然則,張守節撰《史記正義》,引《龍魚圖》云:“黃帝攝政,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獸身人語,銅頭鐵額,食沙石子,造立兵仗刀戟大弩,威振天下,誅殺無道,不慈仁。萬民欲令黃帝行天子事。黃帝以仁義不能禁止蚩尤,乃仰天而嘆。天遣玄女下授黃帝兵信神符,制伏蚩尤。帝因使之主兵,以制八方。蚩尤沒后,天下復擾亂。黃帝遂畫蚩尤形象以威天下。天下威謂蚩尤不死,八方萬邦皆為弭服。”
上面的討論只是停留在蚩尤身份地位的爭執中,我們主要探討的是蚩尤身死后,社會上出現的對其的祭祀和崇拜。
二、蚩尤葬何處
巨鹿之戰后,蚩尤身死,其冢何處呢?三國魏人王象的《皇覽·冢墓志》和《漢書·地理志》記載最為詳細。《水經注疏》引《皇覽·冢墓志》:“蚩尤冢在東郡壽張縣闞鄉城中……有赤氣出,如匹絳帛,民名之為蚩尤旗。肩髀冢在山陽郡巨野縣重聚……傳說蚩尤與黃帝戰,克之于涿鹿之野,身體異處,故別葬之。”《漢書·地理志》稱:“東郡,秦置。……屬兗州。縣十二,壽良,蚩尤祠在西北濟上。”從以上材料中可以得出:蚩尤冢(祠)在西漢壽良縣西北方向。
三、秦漢之際對于蚩尤的祭祀
《史記·封禪書》記載:“八神:一曰天主,祠天齊。天齊淵水,居臨菑南郊山下者。二曰地主,祠泰山梁父。蓋天好陰,祠之必於高山之下,小山之上,命曰「畤」;地貴陽,祭之必於澤中圜丘云。三曰兵主,祠蚩尤。蚩尤在東平陸監鄉,齊之西境也。四曰陰主,祠三山。五曰陽主,祠之罘。六曰月主,祠之萊山。皆在齊北,并勃海。七曰日主,祠成山。成山斗入海,最居齊東北隅,以迎日出云。八曰四時主,祠瑯邪。”
秦始皇時期的齊地八神就包括作為兵主的“祠蚩尤”,而且“八神將自古而有之,或曰太公以來作之”。且齊地八神中,蚩尤排在天、地之后列第三位,足以看出在當時人們眼中尤其在齊地人眼中蚩尤地位是相當高的。
不僅秦始皇時期如此,在秦朝末年天下大亂時,蚩尤仍然在該區域有相當的影響力。這點從漢高祖從沛縣起兵稱沛公后就曾“祠黃帝,祭蚩尤於沛庭,而釁鼓旗,幟皆赤”可以清晰看出。
四、蚩尤是“軍神”嗎?
《史記·封禪書》在提到齊地八神時就認為“三曰兵主,祠蚩尤”,而且這個傳統似乎由來已久,自太公時期既如此。而漢高祖劉邦在沛地舉起反秦大旗后的第一步也是“祠蚩尤于沛庭”。據《河圖洛書》記載,“制服蚩尤,(皇)帝因使之主兵。以制四方”。
上面的材料,以及更考慮到蚩尤在同黃帝作戰時兇猛勇武、足智多謀的表現,秦漢時期把蚩尤作為“軍神”來崇拜就不足為奇了。
到了漢代,蚩尤作為兵主更受重視,東漢時的都城洛陽也立有蚩尤祠,而且和存放兵器的武庫大概距離比較近。《后漢書》中有“敕(馬)嚴過武庫,祭蚩尤,帝親御阿閣,觀其士眾,時人榮之”。可見當時命將出征需首先“祭蚩尤”,這正說明蚩尤已經成為軍神。這樣的習俗在沿襲很久,直到唐代仍然保持著出兵祭祀蚩尤的全文,在李筌所著《神機制敵太白陰經》中,保留著當時祭蚩尤的全文,并且講述了祭蚩尤的原因。
綜上所述,蚩尤作為一種軍神的象征由來已久,從周代太公封齊就開始作為八神之一享受祭祀,然后到秦始皇東巡此風氣仍然存在。漢朝建立后,蚩尤作為“軍神”的地位進一步提高,將軍出征時要到武庫旁邊向蚩尤至祭。
那么我們能否這樣推測,蚩尤作為東夷部落首領,巨鹿之戰被皇帝擊敗身死,埋葬在壽張縣?當地人民依然崇敬他,故對其冢時時祭掃,以至后來立祠祭祀。這種習俗慢慢向外擴展,到了秦漢之際已經到達今天的蘇北地區,而漢朝建立后,更是在全國推廣開來。當然這僅僅是猜測,還需要大量考古以及文獻資料的支撐。
參考文獻:
[1]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59.
[2]酈道元,楊守敬,等.水經注疏[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9.
[3]班固.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62.
[4]范曄.后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86.